首页 - 成大人物 - 内容
7236
施开波:恒者能胜 超越自我
文:谭清清   图:欣闻   来源:新闻中心

施开波,成都大学特聘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博士。2019年,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上的学术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2017年两篇SCI论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并归入其学术领域中全球最优秀的1%之列。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60余篇,有11篇SCI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6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员,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会员,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以及《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等;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nformation Sciences》等20余个国际SCI杂志论文评审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联合主持国家地区基金1项,四川省数学重点实验开放基金1项,参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研项目和科技部973子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



在披荆斩棘中求学


施开波来自安徽省凤台县的一个乡村,他在当地一所普通本科院校读数学专业。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所以高考填报专业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应用数学专业。大学期间,他利用假期兼职做补习老师,施开波很喜欢这份工作,备课力求完美,每道题的多种解题思路都会在脑子里盘旋良久,教学教材熟烂于心,教学手段灵活多样。他所教的孩子的成绩在不断地提高,家长很是满意,也放心把孩子的成绩交给他。“这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段成长经历,更让我坚定了继续从事数学研究和教学的决心。”


做了这些工作以后,施开波想进一步提升自己,挑战更难、更深入的知识。他决定考研,这是他志向所在,也是兴趣使然。他在书山里堆叠一字一句,在题海里勾勒一笔一划。过关斩将,蓄力冲刺,终于在2010年考上了电子科技大学的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他一路披荆斩棘,2012年成功硕博连读,2016年顺利毕业。施开波的梦真的从凤台飞到了成都,从大学、硕士再到博士,施开波一路上从未放弃追逐。“不成功怕什么,有梦就去追,有困难就想办法解决,这一阶段不行,就汲取经验,在下一阶段继续奋斗。”


学无止境,开拓眼见。施开波申请到到海外留学,在众多学校中,他选择了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滑铁卢大学是世界顶尖研究型公立大学,世界工科50强名校,创建于1957年,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以学习与实习并重的合作教育(CO-OP)而闻名。2014年9月,施开波如愿来到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师从刘新芝(Xinzhi Liu)教授。滑铁卢大学拥有加拿大唯一的、全国最大的独立数学院,被很对人称为“最硬核的理工科大学”。国外更加倡导讨论式教学,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最后再一起讨论,老师只是引导,这锻炼了施开波学习的自主性。有一次,施开波在时滞系统问题上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他找到导师。导师则为他梳理各种模型方式、调控手段,却不会直接告诉他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是带领他一步步接近正确的解决思路。即使走了很多弯路,他也不感到懊恼,最后也从这些弯路里感触良多。“夯实基础非常重要,否则弯路会铺天盖地而来。”


他坦言,“不管走哪一条路,学识和眼界都是极其重要的。在本职工作上,该干的事情就去干,不要有所顾虑。瞻前顾后的人,往往不会成功。来滑铁卢大学学习,心里总想着能够脚踏实地,希望学有所成,归来不能辜负学校和家人的期望。”


滑铁卢大学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科研气息浓厚。施开波常常在电脑面前一坐就是一天,他想抓紧时间多学一些本领,每天制定详细的计划,看论文、读文献、做调查、汇总想法……公派留学,生活费和住宿费等都是由国家出钱,不用出去兼职赚取生活费,也减轻了施开波的经济压力。


从早到晚,施开波准确而精细的计划都在一步步地实现着。生活三点一线,但每天忙碌又充实,快乐好似沸水溢满了他的办公桌。勤学好似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这对施开波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成长,他的心境也由此变得更加坚韧。


这一年的潜心学习,奠定了施开波做学术研究的基础。回国之后,这些习惯也好似血液一样流淌在他的血管里。办公室门口白板上的三个字——“静、净、竞”,就是在提醒他自己:做学术要静下心来,忍受孤独;内心要洁净,戒骄戒躁;和自己竞争,超越自我。


在戒骄戒躁中科研


施开波刚开始踏上科研之路时,遇到的是重重困难。他直面挑战,做研究必须扩大阅读面。他就翻找很多前辈、学术界大牛写的论文,一篇一篇仔细研读,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性的见解。他的研究生导师,一个老教授每周都要看4-6篇文献,他就问自己:我身为年轻人为什么不去看、不去丰富自己呢?“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这是双倍的无知。”大量的文献阅读使施开波有了更深入、更广阔的洞察力。


有时一个问题进入死胡同,怎么也想不明白,他就翻找论文最后一页。论文末尾往往附有邮箱,他就坐在书桌前写邮件向别人请教。一封又一封的邮件发送出去,往往都得不到回复,但他还是想试一试,不放弃任何机会。


科研的成功绝对不是一蹴而就,背后付出的汗水和辛苦是他人不能理解的。做研究常常使他眉头紧锁、寝食难安,又使他绞尽脑汁、捶胸顿足,但同时也使他体会茅塞顿开、拍案叫绝的欣喜。一遍一遍验证结果,一次一次调试参数,从外到内一层层调试。一次次低头和抬头,一个大矩阵开始逐渐缩小,经历了很多次的失败,终于验证成功。有时目标太大,自己一时间完不成怎么办?施开波就细化步骤,一个阶段地持续进行,一个目标地慢慢实现。他将“吃苦认真”作为了做学术的原则态度,将“积极乐观”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他经常说,“雾气弥漫的清晨,并不代表全天充满阴霾。”


论文写作需要反复斟酌、打磨修改,选题要考虑创新性、可行性和探索性,阅读文献时也要勤于记录和思考。他撰写学术论文《New reliable nonuniform sampling control for uncertain chaotic neural networks under Markov switching topologies》的灵感来自于一次学术交流会,他对这个领域的文献进行了一个全面追踪和详细分析。经过多次修改,论文最终成形。在遴选目标期刊的过程中,他多轮比较,选定了《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期刊,在网上以文章在线的形式进行投稿。历经漫长等待,终于在2019年4月刊发。后来,此论文被评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看到自己用12个月凝聚心血的论文获此殊荣,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施开波自豪又欣慰。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日积月累,攻坚克难,施开波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60篇。先后有11篇SCI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6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


在超越自我中进取


近几年,成大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学科设施、学术环境、师资队伍建设等都跃上了新层次、新高度,科研资源也在日益丰富。在与其他高校合作交流的时候,别人对成大的科研实力日渐认可。这让他觉得内心充满底气和自豪,似乎每一个讨论的时刻都有跳动的欢畅。“底气都是成大赋予的,我能做的就是成为一个赶路人,脚踏实地,不畏惧泥泞,不害怕溪石,一往向前。”成大为教师们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这让他觉得能够沉下心去专研,拥有大量时间去搞研究。施开波在自己的科研阵地上默默坚守,笃行致远。


在给学生上课时,他也在不断培养学生自觉自立的学习习惯,给予学生更大的包容度。他要求学生,做事之前要会做人。除了教学,在平时生活中他也总是给予学生很多建议。“有时候在路上偶遇施老师,他在路边停好车后,都愿意和我交流几十分钟,询问我最近的学习计划、生活状态。”


“施老师总是毫无保留,在能力范围内为我们提供最大的帮助,他从不在意问题有多麻烦,要花费多少时间。”2017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何亮同学说道,最近的一次交流就在前几天,关于考研院校调剂的事情。何亮辗转反侧,忧心忡忡。“那天上午我给施老师发了消息,告诉他我现在的处境和想法。”大约晚上十点半的时候,何亮接到了老师的电话。“我真的很震惊,因为已经很晚了。施老师白天在开会,没有时间回复,晚上特意给我打了电话,给予我很大的信心与帮助,心里面很感动。”


施开波的办公室除了办公桌和电脑,还放着铁质书柜、黑皮沙发,小毛毯整齐叠放,旁边还有一只小黄鸭玩偶,在进门处的桌台上甚至还有一个微波炉,这一切都给冰冷的办公室,增添了许多家的氛围。他说这些都是妻子怕他太辛苦,累了可以在沙发上休息一下,饭冷了可以放进微波炉打热。


施开波时常想平衡事业和家庭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但科研是一项漫长而忙碌的工作,很少能抽出时间陪伴家人。出门时家人还未起床,归家时家人已经休息。可是家人却没有责怪他,而是选择默默支持,家里的事情他从未操心。他也在偶得的闲暇时光为家人下厨,陪家人聊天。施开波说:“家人的陪伴和支持,让我没有后顾之忧。”


微风吹过嘤鸣湖,泛起点点涟漪。施开波又开启新的一天,他走向实验室,在数学世界里继续探索。他说,“世界上没有一种胭脂能涂抹时间,没有一件服饰能装潢灵魂,只有学而掩瑕,恒者能胜。”

  2021年04月19日 11:21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