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年春作始,万事行为先。2月23日,学校2024年工作部署会召开,明确了年度工作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工作方法,为全年工作指出了“牛鼻子”、擘画了“施工图”、下发了“任务书”。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展现各单位围绕中心、抢抓开局的工作状态,展现成大人务实担当、攻坚克难的奋进姿态,展现全校上下一心、矢志一流的心理状态,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部署落实落地、突破突围,新闻中心推出“新春启新篇 奋进新征程”职能部门说发展、书记院长访谈专栏,亮一亮子计划、谈一谈细方案,晒一晒硬措施,记录一流成大建设的澎湃豪情、铿锵足迹。
春风浩荡满目新。让我们在满怀希望的春天,再出发!
全力推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卓越化培养 全面做好新一轮审核评估
教务处处长 叶安胜
教务处今年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全面做好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二是全力推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卓越化培养。
一、凝心聚力 踔厉奋发,全面做好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启动了“新一轮审核评估”,根据四川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我校将于2024年10月接受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既是对我校近年来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检验,也是总结办学经验、查找存在问题,更是凝心聚力引导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推动学校高质量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应用型城市大学。
去年,学校紧抓内涵建设和自评自建环节,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专项工作、专班负责、多方联动的良好局面,各项评建有序推进工作。2024年被确定为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年,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将重点做好三件大事,坚决取得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全面胜利。
高度重视,用心做好顶层设计。前期,学校制定了《成都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按照学习动员、自评自建、专项指导及完善提升、线上评估、进校考察、总结整改6个阶段对评建工作进行整体规划,明确任务分工。2024年,学校进一步落实了全部审核评估工作日程,将全年各项工作明确到周、落实到人,对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自评自建工作提出完整计划和精确要求,确保审核评估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定期推进,精心组织评估材料。审核评估是对我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一次全面检查,我们要精心组织1+3+3报告,尤其是自评报告,这是专家考察了解学校的重要依据,也是反映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状态最基础的自证材料。评估办将通过工作推进会、专题培训会、案例研讨会等形式,聚焦每一个审核重点,梳理总结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短板、优势与成绩、做法与经验,突出亮点和特色,高度凝练学校办学特色,全力做好自评报告撰写和评估材料整理。
凝聚共识,全面做好迎评工作。持续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迎评系列工作,通过“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网”和微信公众号搭建审核评估政策资讯平台;制作审核评估应知应会手册,确保审核评估工作深入每一名师生;详细制定线上考查方案、专家组进校考查接待方案、专家组进校考查方案等3个方案,细化专家考查各环节工作任务,全面做好迎评工作。我们将继续在全校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调动广大员工教师的积极性,以全新面貌,昂扬姿态全面迎接审核评估专家组的检查。
作为学校“十四五”期间的一件大事,新一轮审核评估既是检验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成效的一次“大考”,又是推动“后大运”时代学校发展迈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举措。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将以志在必得、评则必优的决心,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全力以赴完成审核评估各项工作,取得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全面胜利,为高水平建设成都大学作出新的贡献。
二、以评促建,以评促强,全力推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卓越化培养。
2024年,学校将深入对接城市产业社会发展新需求,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按照“数字赋能育人体系跨界重构校城协同多维资源融合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推动应用型人才卓越化培养综合改革,着力培养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复合知识结构、过硬实践能力、良好数字素养、突出创新精神、宽广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卓越人才。
深化思政融入,强化价值引领。强化示范引领,做好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示范团队、师范课程和示范教学研究中心建设的支持保障、阶段评估和绩效管理,推动学校课程思政“示范方阵”品牌化建设。深化数字赋能,以课程思政模块库建设为抓手,推进“门门课程优思政”,新增校本特色模块1000个,做好育人资源特色化、数字化建设。凝练成大特色,出版课程思政案例集,建好课程思政案例库和专题网站,做好成果宣传推广,营造“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助力学校大思政育人体系构建。
优化专业布局,持续深化内涵建设。紧密对接成都市“5+5+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求,聚焦智慧制造与城市建设、生物医药、数字人文、金融科技、智能语言服务等交叉领域和前沿领域,打造智慧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等专业群,建设医工交叉、文理融汇、技艺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通机制,实施“数智+”“外语+”“艺术+技术”“大健康”“数字人文”等跨学科专业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卓越人才。
探索知识图谱建设,引领优质课程群培育。遴选优质课程开展知识图谱建设,以知识图谱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课程数字化建设,打造精品高阶课程,深化课程内涵建设;推动以学院为主体的课程群建设,一院一品,全力打造逻辑关系连贯、知识体系先进、教学内容丰富的成大特色课程群;推进国际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打造以国际通识课程为主体的暑期国际小学期课程100门;培养跨学科课程教学团队,打造100门跨学科优质课程。组建劳动教育教学团队,建设“劳动教育+”融合课程群,建设包括日常生活、专业生产、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社会活动五类实践的“劳动教育超市”。建设美育体育团队,推动艺体交叉,体教融合,借后大运办学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体育项目群,将巴蜀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艺术实践+艺术展演”美育体系。探索国际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课为媒,传播成大声音,讲好成都故事。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打造智慧教学环境。坚持以学生为本,科学合理规划教学工作进程,稳步推进教学运行、课程考核等日常教学工作;试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引导、激励教师基于在线教学资源,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做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以“过程性、多元化、重能力”为指导思想,加强课程过程化考核,持续推进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创新。改进智慧教室,推进校内教学环境的数字化升级;优化数智教学平台管理流程,提高教务管理效率和质量,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实施教材提升行动,提高教材建设质量。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程教材。加强教材建设经费保障,强化教材建设支撑,完善教材问题监督和处理、责任追究、引导激励等机制,提升教材管理信息化水平。打造精品教材、数字化教材,争取省级规划教材取得突破,在战略性新兴学科、基础学科及产融融合等领域建设一批一流教材。
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为建设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深入开展高校实践建设研究,发挥数字赋能作用,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构建“校城协同 数字赋能 融合创新”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积极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开展实践教学专项检查、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检查、校级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工作。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力争学生获得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内竞赛项目省级及以上奖励600项力争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40项,省级130项。
加强招生宣传,持续提升生源质量。强化招生宣传队伍建设,健全校领导、教师、学生、校友四个层面的招生宣传队伍,广泛开展招生宣传。持续做好后大运时期生源质量提升工程,持续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保证生源质量持续提升。2024年力争在川一本录取平均分超一本线25分以上,在川二本录取平均分超一本线8分以上,一本专业文理科在川录取分数线排名继续保持四川省高校前十位;非综改省份90%以上录取分数超过当地一本线,综改省份80%以上录取分数超当地省控线100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