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常务,歇会儿,进来喝口水吧!”
“严常务,你帮我看看这个保险认证他怎么搞得嘞?”
“严常务,我家孩子考上你们学校啦!”
九寨沟县双河镇顺河村中,一群村民正热情地围住驻村工作队队员严峰,谈天交流。今年是他驻村帮扶的第二年。

从陌生到信任 用真诚走进村民心中
一张床、一个板凳、一张书桌,房间陈设十分简单。房间下面是他的办公室,几台电脑,一摞摞的蓝色文件夹。不远处是厨房,他身着黑色卫衣,发梢泛白,皮肤黝黑、脊背稍弯的坐在桌前用餐,这是他在驻村后普通得不能更普通的日常。
驻村前,他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
“我想为学校帮扶工作做点贡献。”从2009年入校工作以来,严峰一直向学校提交帮扶的申请,2023年,他终于成行。
2023年9月21日,53岁的严峰踏上了前往顺河村的路途。经过5、6小时的长途颠簸,一进村,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白云,枝叶茂盛的核桃树,农户门前的玉米和屋顶上陈年的瓦片,这里就是有着“世外罗依”之称的顺河村。
刚开始工作,村民对严峰一众人并不信任,有点抵触交流。淳朴的村民看见了严峰,热情地招呼他们“吃饭了没有”,拿出自家的水果、茶水递上去,但问起村中工作和家中情况却也是三言两语带过。当地方言也成了横亘在严峰和村民之间最大的阻碍。为了尽快融入当地,严峰频繁地走村入户。村里有几户人,一户里有几口人,家里有几个劳动力,种了什么庄稼,有没有养猪养牛,严峰都一户一户走,一遍一遍问,与村民交流,了解情况,学习语言。
小到村道的卫生巡查、陪村民聊天疏导不快,大到民政知识的普及、核算脱贫户的收入都是严峰的业务范围。每天早上七点,就可以看到严峰提着他的塑料水壶在村道上走着,或坐在村民中和他们交谈。严峰走进村民高云林的家,帮助她的女儿康复训练,走进脱贫户高凤明家,帮助他双目失明、双腿截肢的妻子购买药物。不到三个月,严峰就逐渐听懂了村民的语言,把每家每户的情况记得清清楚楚,为全村239户845人建立名册,为全村31户脱贫户,19户低保户,12户致贫户全部建立相关档案。在帮扶的18个月里,严峰经历了3任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因为各方面原因,很多工作都由严峰执行完成,严峰跟村民见面最多,大小事都跟村委沟通协调,久而久之,村中人就开始喊严峰“严常务”。家里遇到什么困难,村里有什么要帮忙都会找严峰。
2024年7月16日和7月24日,九寨沟因为暴雨天气,爆发了特大洪水,顺河村在山区,一不小心就会发生泥石流滑坡。由于担心村民的安危,严峰守在地灾点附近,雨水连下了20多小时没有停,严峰也是20多小时没有闭眼,晚上关注农户家里是否漏水,天一亮就撑着伞到河道上巡视,看看有没有哪些民房存在危险隐患,时刻关注水情和雨情近一周,灾后又挽起袖子和村民们一起清除河道淤泥。在重修房屋的过程中,严峰的脚不慎被铁钉划破,到县医院打了破伤风针后,又坚持要赶回来统计灾民的受损情况,高强度工作了近三周。面对自己的安危,严峰只是淡淡说道“这是我的工作,我当时没想太多,只想保证好村民的安全。”
“那时‘严常务’撑着伞走在大雨里一户一户问大家是否受到灾害,宽慰大家不要担心,给村里的许多人都带来了信心和温暖。”顺河村驻村帮扶队的队员朱艳红说到。

定分止争化心事 义诊宣讲促和谐
顺河村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居民生活可以自给自足。在顺河村,严峰最重要的帮扶工作是化解群众之间的纠纷。顺河村的民舍大都依山势而建,如遇地灾或极端天气的影响,就会出现地基下沉,墙体开裂,地面裂缝的情况,严重危害生命安全。这个时候村民需要搬迁。而村民的文化水平有限,常因为不理解搬迁补贴费用和政策等产生矛盾,一吵就嚷着要去上访,认为上访就可以满足自己不合理的诉求。
高某是村里的村民,多次与村委干部争吵,甚至动手殴打干部,扬言要拍摄视频在网上进行传播。严峰和工作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给高某普及政府的搬迁政策,讲解法律和政策知识,经过耐心地疏导,高某情绪逐渐稳定,理解了土地政策背后的法律关系和道理,知道了自己的诉求并不合理,放弃了上访。现在,他在路上看见严峰也不再眉头紧皱,怒目圆睁,而是远远就会笑嘻嘻地打招呼“严常务,下午好啊。”整个人的精神气都发生了改变。

弯腰做能做的事 把村民放在心上
“我同时是一名高校老师,我想尽我所能为这个村庄做出更多。”2023年5月23日,严峰组织协调成大附属医院驻九寨沟县医院组团式帮扶医疗队到顺河村开展义诊活动,为41名村民提供了免费咨询和检查服务。顶着烈日,严峰摆桌椅、组织村民参加义诊,为村民普及医学常识,事事亲力亲为。为了帮助九寨沟的孩子们走出大山,严峰和学校驻村队员程明和白丁一起在九寨沟县中学为毕业生做招生咨询,为他们介绍成大的同时给他们提供学习建议,并且按照学校的“金秋助学”方案,统计了户籍在顺河村考上大学的学生,帮助宛新雷、刘月婷、李康等14人申请了奖学金和助学金。

“严常务没有架子,诚恳稳重,人还负责。自从严常务来了村中,村中很多纠纷都化解了,还带来了许多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改变。”朱艳红说到。
“村民们托我办事,我办好了,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严峰笑着说道。看着自己帮助的八旬老人拿到高龄补贴,看着不会用智能手机的六旬老人在自己的帮助下完成保险认证后露出笑容,接过村民刚刚摘下的果子和倒好的茶水,听着他们一声声喊“严常务好”,严峰心中总会用上了一股暖意,渐渐地严峰把顺河村的村民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帮扶工作对于我而言是痛并快乐着,做好这里的帮扶工作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心愿。”顺河村里没有其他的文化生活和业余生活,严峰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闲暇之时也会想念家人,内疚自己不能多陪伴年迈的父母。但是每每看到自己做的点滴给顺河村的群众带来的帮助,得到村民的认可,看到村民张张笑颜,严峰心中就会觉得满足幸福。
“我想尽量做好我能做的,这是我的工作,我希望顺河村可以越来越好。”55岁的他行走在顺河村的村道上,用他的布满茧的双手诠释新时代的为民初心,守护着祖国的一隅山河。
阅读更多:
英各村来了位“白老师”
姚庚:从高校到乡村 架起帮扶“连心桥”
程明: 点亮大寨村爱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