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年春作首,春耕正当时。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是贯彻落实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
冲刺2025,对标《纲要》要求,对照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如何精准把握重点任务、科学谋划落实举措,如何把规划图转化为实景画,是全体成大人共同思考回答的命题。今起,党委宣传部陆续推出“冲刺2025·院长谈”“冲刺2025·职能部门负责人谈”专栏,邀请各学院院长、职能部门负责人畅谈工作目标、落实举措和前瞻性思考,明方向、聚合力、求突破,力争以“满格状态”投入新征程,为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海外教育学院:勇当国际化战略跃升的“排头兵”,谱写发展新篇章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学校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成都大学办学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必须坚持将国际化战略作为发展能级和声誉建设跃升的内生关键变量。作为全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对外教育交流的主阵地,海外教育学院远瞻2035远景计划,以更高的目标、更实的举措,上下联动,同题共答。
党旗领航 定向铸魂
学院党总支始终坚持把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外交政策以及海外教育主题相关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依托、服务成都“世界城市”建设发展,全力推动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上台阶。
2025年,学院党总支持续擦亮“创新型、开放型、学习型、共享型”党组织金名片,建立中心组研讨学、读书班集中学、支部书记带头学、专题授课辅导学、业余时间主动学“六学联动”机制。为把好育人第一线,夯实“三全育人”工作,班子成员坚持为积极分子、团员上党课,重视党员传帮带工作,变过去的“自然成长”为积极培养,把思想进步、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一线教职工吸引到党组织中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为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党建工作严格按照“三同步”原则执行。党总支把学院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工作考核、职务评聘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创新为笔 实干为墨
2025年,学院将紧抓发展机遇,深度整合中外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发挥“多语言+”和“多平台+”办学优势,下好交叉融合“先手棋”,为成都加快建设对外交往中心培养更多高层次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学院将在本年初步形成以中外合作办学、留学生培养为核心,以国际教育留学服务中心、智慧学院建设为两翼的教育矩阵。
联动发力,形成专业+语言+思政“大联盟”,全力迈入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新阶段。从母本学院“第一资源”出发,联动各专业学院,整合中外专家资源,形成交叉型教学科研团队,实施定制化、个性化的中外合作办学育人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班导师目标考核机制》,鼓励学生融入教师团队,参与课题项目,提升学术素养,推动师生共同成长。同时,助力推进动漫影视、电竞游戏、创意设计等专业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与联合培养建设。

厚积薄发,打造来华留学生教育西南地区特色课程建设示范性标杆。自2015年建院以来,学院积极参与学校国际教育事业,累计培养留学生2000余人,生源国40余个,涵盖19个学科领域,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2025年,学院将以省级精品课程《天府文化概况》为基点,进一步打造国际中文教育精品课程,创办国际化来华留学生课程体系教发中心。同时,积极探索打造PANDA“反向”留学特色品牌,创新高水平、高质量的“政企商学”界来华留学生短期、长期学历生培养方案,为扩大学校对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的影响力,提升学校国际彰显力和美誉度做出贡献。
教学深耕,探索全阶贯通式国际化教育,建设成都大学国际留学服务中心。2024年是海外教育学院独立之年,2025年则迎来创新之年。学院以“多语言+”为基础,将贯通式培养引入国际教育领域,尤其侧重我国重点战略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相关学科领域,打造“蓉会世界”国际教育品牌。助力学校升博攻坚,拓展国际合作伙伴,开展学历贯通式国际联培新模式。聚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拓展师生全球交流计划,打造“语言服务+境外升学+就业”国际留学服务中心。

持续发力,秉持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推进智慧学院新生态构建。2025年,学院以暑期国际小学期外籍专家资源库为基础,积极对接QS300强院校,搭建中外师生数字化学习、教育及科研平台。推进国际区块链学分互认,与境外高校共建区块链学分银行,实现跨境课程学分透明化转化,搭建“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师生全球流动的“快、易、强”链接平台,实现国际人才培养的无国界化。依托“未来教育中心”建立“未来工程师”教学实践基地,实现产学研赛整体规划。深化师生数字化素养提升,建设教师数字化学习资源库,促进资源共享。
乘势而上 破浪前行
2025年,海外教育学院将以创新为笔、实干为墨,紧抓发展机遇,深度整合中外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发挥“多语言+”和“多平台+”办学优势,为成都建设对外交往中心培养更多高层次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然而,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过程中,学院将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针对这些问题与挑战,我们也有一些初步的思考和应对举措。
组织保障,优化“多平台+”办学架构。学院“多平台+”办学始终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目前,学院面临班子成员尚未配齐的困境,而“多平台+”办学过程中,业务类型复杂,合作方利益诉求和目标不尽相同,信息传递链条过长,导致沟通协调成本居高不下。为此,学院将优化组织架构、畅通沟通渠道、建立反馈机制,搭建统一的协同创新平台,实现各平台资源的互联互通。
资源整合,深化国际合作,推动课程互认。学院计划深度整合中外优质教学资源,但中外教育体系差异较大,课程设置、教学标准和评估机制难以完全对接,资源整合面临较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学院将重点深化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紧跟学校数字化战略实施的步伐,通过数据驱动、科技赋能,推动课程互认、学分互转和师资共享。

课程建设,破解国际化课程建设瓶颈。打造国际中文教育精品课程和来华留学生课程体系教发中心,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还需应对文化差异带来的教学适应性难题。对此,学院将通过“小切口带动大发展”的思路,以省级精品课程“天府文化概况”和“诗译成都中英双语”为基础,持续推进国际中文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组建跨文化教学团队,开发适应留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和评估体系。同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拓宽经费来源,保障课程建设的可持续性。
贯通式教育,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壁垒。贯通式国际化教育涉及多学科、多阶段、多协同,需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壁垒,实现课程、师资和资源的无缝衔接,这对学院的统筹能力和执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学院将通过打造高效团队、提升执行力,以及优化运行流程、提升效率两大抓手,成立贯通式培养工作专班,统筹规划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和资源分配,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多阶段教育的无缝衔接。
学生管理,营造和谐共融的学习环境。学院负责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以及非艺术类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外学生在文化背景、学习习惯、语言能力、心理需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给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为此,学院将以“关注学生发展需求,提升管理服务质量”为原则,通过构建跨文化沟通平台、强化语言支持、完善心理支持体系、优化管理制度、推行结对计划以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管理水平。
2025年的号角已经吹响,击鼓催征。海外教育学院将以创新为引领,以实干为基石,紧抓发展机遇。面对资源整合、课程建设、贯通式教育、组织保障及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挑战,学院将以坚定的决心和清晰的思路,通过深化国际合作、优化课程体系、打造高效团队、畅通沟通机制、提升管理服务等举措,逐一破解难题。我们坚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必将乘势而上,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