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米81的身高,八块腹肌……是一名专业游泳运动员的“修养”。如果用一个词形容王培宇,那一定是“黑马”。从高中校队的一名游泳新手,到如今在全国赛场上一举斩获荣誉,王培宇的水中博浪的故事精彩不停。
在2024年底举行的第23届中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总决赛中,王培宇以1分12秒78的出色成绩夺得男子丙B组100米蛙泳项目全国第二名,创造了我校在游泳运动项目上的历史最佳战绩。
他是王培宇,体育学院2022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1班学生,学校游泳队队长。他是四川省体育专业组100米、50米蛙泳记录的保持者,蝉联2023年、2024年四川省大学生游泳比赛50米、100米蛙泳双冠军,还曾荣获2024年全国游泳城市系列赛(大连)男子50米仰泳季军、男子50米蛙泳季军。不仅如此,他连续三年获校级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四川省大学生“优秀运动员”等荣誉。
以黑马之姿书写校史
2024年11月27日,第23届中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总决赛)在江苏镇江市体育会展中心举行。这次比赛汇聚了来自全国高校的游泳高手,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50所高校共147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其中包括多位奥运会冠军和亚运会冠军。
面对众多实力强劲的对手,王培宇感到了不小的压力。27日下午举行的比赛中,他以1分12秒69的成绩夺得100米蛙泳预赛小组第一,总排名第二,成功晋级决赛。
决赛在第二天早上9点30分举行。早上7点开始,王培宇先是忙着参加领队会议,紧接着是参加工作人员技术会议。两场会议结束后,广播里传出通知选手检录的消息。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热身和准备活动,他只能在路上边走边做简单的热身运动。

“砰!”发令枪响,如一颗子弹入水,王培宇反应时长0.51秒 ,全场最快。前程是他的优势,凭着出色的爆发力,在前半程他几乎看不到对手。后半程,他被左边泳道华南师范大学的对手追上了半个身位。尽管最后20米肌肉酸痛感布满全身,他也咬紧牙关用意志力坚持,当划水力量不足时他就用加快划水频率来提高速度。最终,当大银幕上显示姓名:王培宇,名次:2;单位:成都大学”时,他差点激动得跳了起来,但当看到最终成绩1分12秒78时,激动中却又夹杂着不甘心,他说:“我想冲击冠军,可决赛还没有预赛快,这在当时给我打击不小,可到后面也还是接受了。”
上午比赛结束后,下午又马不停蹄参加了50米蛙泳的预赛,并摘得第七名,成功晋级决赛。“短距离的竞争更激烈,能进前八晋级决赛确实是我没想到的。”
“起步晚,身高也没有优势。”一路走来,王培宇听过太多这样对他的评价了。
王培宇主攻蛙泳,和同项目的其他运动员相比,他在身高和有氧基础方面并不占优势,尽管身高1米81,但对手净身高都在1米85到1米9甚至1米9以上,“在心理上就会造成一种压迫感”。对手们都是从小就开始训练,积累有氧基础,有着深厚的“童子功”,而王培宇则是半路出家。“在很多地方确实比不过别人,只有通过大学的时间去补回来。”他说到。

从兴趣到热爱 渐入佳境
王培宇出生在成都,一个典型的内陆城市,但他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接触就喜欢上了水,到了夏天就喜欢泡在游泳池里面”。中小学时期的王培宇只是对游泳感兴趣,喜欢去泳池玩耍,直到高中时,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校游泳队,“当时还只在第二梯队,相比于其他从小就开始训练的同学,我还差很多”。但是接受专业训练仅一年时间,他就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游”进了第一梯队,教练也感叹他的天赋,从此开始为他进行更为科学系统的训练。
高中时,他第一次参加四川省大学生游泳比赛就因抢跳犯规,王培宇回忆:“当时教练没有批评我,而是加强了对我赛前积极调整心理状态的训练”。受到教练的鼓舞,王培宇更加努力训练,2022年,在成都市青少年(学生)运动会游泳比赛50米蛙泳季军。
也在这一年,王培宇通过游泳专项被我校体育学院录取,“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我一下就决定了成大,学校有一个露天泳池和一个高品质的恒温泳池,特别有益于我的训练”。
刚进校他就向班主任了解学校游泳队的情况,联系到游泳教研室的王瑱老师,却被告知因为几年疫情,成大游泳队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随即他和王瑱老师一拍即合:重新组建成大游泳队!
说干就干,两人查阅资料,结合学校实际,共同制定了游泳队管理方案——日常管理制度、训练方案,等等。万事俱备,可队员上哪找呢?当时学校没有游泳协会和游泳社团,他们尝试在全校发通知,组织小测试,招募运动员。后来,王瑱老师还带着他去省泳协协助执裁,让他学习赛事的运作知识:怎么策划比赛,怎么编写竞赛章程。回校后,他们在学院和校团委的帮助下,举办了全校性的第八届游泳比赛,根据成绩网罗到一批苗子。就这样,成大游泳队被两人“救活”了,王培宇担任游泳队队长。
第一批游泳队成员都是凭借着对游泳的一腔热情自费购买训练装备和参加比赛,队伍刚组建起来,也有队员抱着玩乐的心态不认真对待训练最终退队,“当时攒着一股劲儿,就想着好好练,争取一鸣惊人”。
泳队重建后迎来的第一次比赛是2023年举办的四川省大学生游泳比赛。5月,由于筹备成都大运会,学校已经“校转村”,大家找不到校内可以训练的场地。王培宇就安排队员们在家附近的游泳池训练,每天半小时陆上力量柔韧训练,两个小时水下训练与放松。一个月后,队伍最终取得了五金两银一铜的好成绩凯旋。
学校也关注到了这样一支队伍,王瑱和全利勇两位老师也为大家争取到了经费,大运会举办后转为教学使用的10条标准泳道、长50米宽25米、国际级的标准恒温游泳池更是为泳队发展提供了极佳的条件。

为热爱 勇敢奔赴
中午午休和晚上下课后的一两个小时是王培宇每天固定的训练时间,每次训练,他会提前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从开始陆上拉伸准备活动做、到激活阶段游4×50米、再到强度阶段游4×200米、8×25米混合泳冲刺等。王瑱老师为他制定了每个月的训练计划,并根据训练成果调整下个月计划。
蛙泳项目注重腿部和手臂的协调发力,在蛙泳的游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通过腿部的蹬夹动作和手臂的划水动作来产生前进的动力,“在第一个4×50米时找蹬腿划手的水感,在第二个50米时蹬边全力出发加大划臂”,王培宇分享道“良好的呼吸控制也是蛙泳成功的关键之一,25米全力跳发马上摸脉搏,放松25米,到水下深呼吸10次”。备赛时,一周七天,他只拿一天在健身房训练体能,其他时间几乎每天都在水中度过。
“我也曾经爱玩乐,但后来发现有规划的人生更适合我”。他深知,每一次的挥汗如雨,都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日复一日训练虽然艰苦,但王培宇从未有过怨言。与别人放松的方式不同,王培宇选择每天在饮食和睡眠上面让自己休息。每晚11点前休息,不吃油腻重咸重辣的食物,吃一些高蛋白优质碳水和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了他的日常,这既是他对自己身体负责,也是对目标的执着追求。
“他知道自己在身高、基础上不占优势,所以就特别能吃苦,训练很勤奋,凭借自己吃苦耐劳的意志力来不断缩小差距。”游泳队主教练王瑱老师说。
大一时王培宇就开始担任游泳队队长,他总会提前和王瑱老师一起制定周训练计划、月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规划,之后就由他和杜正山助教一起带领三十多名队友按照计划进行训练。
游泳队的队员来自各个学院,他们很少接受系统训练,因此王培宇和王瑱老师为他们量身制定了分层次的训练计划:A组高水平的同学会进行200米混合泳训练,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距离,如50米、100米等拉长训练,同时也更注意技术动作;B组水平较低的同学则专注于200米混合泳训练,实现了因人制宜的训练策略。
王瑱老师主张队员们提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一专多能,他鼓励学生考游泳救生员证、裁判员证等。他力所能及地给考取了裁判证的同学们创造实操执裁的机会,让他们跟着四川省游泳协会执裁各大地区市级、省级赛事,体验职业裁判员的工作。“希望队员们走出学校之后,也能为自己的就业增加一个方向,能在相关行业里面独当一面。”王瑱老师说。
“他作为队长,常常以身作则,只要有空余时间都会去训练”,谈到王培宇,游泳队队员、2023级体育教育专业易昊轮讲到。在2024年四川省大学生游泳比赛中,王培宇、易昊轮、谢佳豪、赵向棵四人合力夺得4×50米混合泳接力亚军,四人激动得在水里相拥呐喊。“为了这个比赛我们当时训练了很久,终于也能在赛场上发光发热,和培宇、几位队员、成大游泳队之间的点滴和难忘的感情,我会铭记一生。”
2024年11月,新一批同学入校后,王培宇作为老生为体育学院新生作经验分享道:“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之后,就把它认真做下去”。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目前,他正在为2025年四川省大学生游泳比赛做准备,想刷新自己保持的四川省纪录,让成绩保持得更久一点,在明年为自己的四年大学画个圆满的句号。他希望能考取本校的研究生,继续带领一批新鲜血液代表成大在游泳比赛中披荆斩棘,带领他们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