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大要闻 - 内容
1971
深度融合 错位突破 跨越发展——探秘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
文:欣闻   来源:《成都大学报》246期1版
编者按:近两年来,我校高度重视“质量工程”建设,不断加强建设力度,扎实推进内涵建设,先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去年底,喜讯再次传来,由周激流教授担任专业负责人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功获批为第五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实现了我校“质量工程”国家级项目的历史性突破。这既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身良性发展、科学建设结出的硕果,更是学校大力加强“质量工程”建设的必然结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建设和申报中,牢牢把握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紧密结合成都软件产业发展规划及行业需求,切实抓住软件外包加速向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历史机遇,大力加强本学科及跨学科领域的深度融合,科学选择错位发展模式,以服务外包方向为突破,不断凸显自身特长,形成了在同类高校相同领域的相对竞争优势。此次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身建设发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也必将对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结构优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学校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发挥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

为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为我校今年继续深入推进“质量工程”内涵建设,努力培养标志性的教学成果做出贡献,让我们随校报记者一道,走近我校首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探秘其“前世今生”。

  
机遇面前:我们紧抓不放,顺势前行


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尤其是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众多产业产生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以欧美发达国家领头的软件产业,服务外包也开始加速向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与此同时,成都市作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也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西部地区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希望以此打造西部软件之都。然而,成都在大力推进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时,由于发展迅速,面临着合格的应用型、国际化、复合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严重缺乏,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高素质软件与服务外包专门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成都大学作为一所以城市型综合大学为发展定位的地方本科高校,一直致力于积极探索培养“产销衔接”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软件外包行业加速转移和软件服务外包人才严重缺乏的难得契机,迅速找准突破口,大力建设,形成特色,力争抓住机遇,推动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较大发展。”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易勇院长谈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如何选择发展重点时,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缘由。他说,这正与我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不谋而合。

人们常说,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的确,在建设软件服务外包专业的过程中,学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与挑战。“虽然我们面临着师资、课程设置及资源等多方面的压力,但选准方向后,我们就一直努力创新观念,积极整合力量,力求把事情做好、抓实。”易院长说,“这也是学院和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大机遇”。

回首来时路:我们留下坚实足印,小有所成


为了进一步走近国家级特色专业,探秘其“前世今生”,记者还了解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第一个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专业办学时间最长。这一专业,除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外,还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对教与学,在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上要求很高。

学院多年来,不断增强师资力量,积极优化专业结构,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努力使这一专业培养的学生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吻合。自2000年以来,学院率先在学校实施双语教学,首批成都大学立项建设的3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均来自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05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计算机图形学”是我校第一个获批的省级本科精品课程。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双语)两门省级精品课程,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等6门校级精品课程。

其实,不管在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后,还是之前的长期发展建设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专业建设上,早已取得累累硕果。尤其是近两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更是厚积薄发,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态。2008年,“计算机应用”教学团队获得省级教学团队立项;2009年,“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立项,“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被省教育厅正式批准为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成功申报“成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高素质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省级创新实验区……这一系列的成功背后,是校院两级领导的科学指导、规划,是老师们的呕心教学。这些成绩,也为今天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夯实了基础,搭建了平台。

迎接新挑战:我们错位突破,特色求发展


谈及目前该专业的发展方向,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助理杜晓丹详细向记者作了介绍。“目前,专业包含软件服务外包、网络工程、数字动漫及数字游戏和嵌入式4个方向,将重点以服务外包为主。”与此同时,为了抓住欧美软件服务外包加速向我国转移的机遇,立足为成都软件产业发展培养国际化软件开发人才,2009年3月,学院还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iCarnegie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引进一套英文原版课程教学体系。这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系统开发课程首次授权给“985”和“211”高校以外的国内高等院校。此外,近年来,学院还引进了IBM课程体系、Oracle课程体系等国际先进课程体系,希望以此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一批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人才。“让学生接受严格的软件技术思维训练与工程实践训练,熟悉服务外包规范,成为能够在国际性服务外包企业,从事计算机应用及软件开发等软件工程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外包人才。”杜老师说这正是本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

“现在国内很多高校,都在发展软件服务外包行业。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培养更多的优秀软件人才?”易院长说,当初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为了提升这个专业在同类高校中的竞争力,学院创造性地建立了“平台+模块+插件”的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的教学模式。学院还将四年制的本科培养过程划分为“1.5+1.5+1”的三段式教育形式,即前一年半的时间进行学科基础课程的教学,后一年半的时间进行专业课程和方向课程的教学,而最后一年的时间进行集中实训。

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必须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杜老师说:“为此,我们在实践实训上也必须花心思。”学院改变传统单一模式的实习实训方案,采用“3学期制”和 “1+3+6”相结合的方式。也即是,利用短学期(假期)时间,进入企业现场,进行校内课堂专业知识的系统化过程,约占10%的内容;专业技术系统化过程,约占30%的内容;职业素养与岗位技能实战训练,占60%的内容,以此让服务外包专业方向的学生提前进入职场工作状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充分准备。为保证达成此目标,目前,学院已经与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颠峰软件有限公司、维纳软件有限公司、国信安信息产业基地有限公司、天府软件园集团公司、荷兰灯塔、三味火等IT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培养服务外包人才。

申报冲刺:我们迎难而上,成竹于胸


凭借过硬的实力,经充分筹备与激烈竞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终于成功获批为国家第五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喜讯传来,参与申报的全体工作人员欣喜不已。

教务处唐毅谦处长说:“学校对此次申报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赵钢副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校领导亲自参与、指导、协调各部门、学院的申报工作,也是此次成功申报的重要因素。”教务处牵头,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具体承担着申报材料撰写与修订工作,还先后与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都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推进办公室等多家单位达成共建该特色专业的协议。

由于软件服务外包涉及领域广泛,国际化程度要求高,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在申报中首先强调理顺思路、开拓视野,在学校支持下,对学校相关涉软专业进行了整合,努力形成合力和交叉学科优势。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对服务外包人才的特殊培养方案,从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师资队伍构成到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外国语文化背景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学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从校院两级领导,到有关专家,再到一线教师,都努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发挥能动性。

“成功申报的荣誉属于‘成大’这个团结战斗的大集体。”唐处长对记者说,“屠火明书记第一时间指示:‘一定要精心准备、周密布置、充分展示成大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周激流校长专门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商讨部署相关工作。分管教学工作的赵钢副校长更是亲自全程负责。”

从七月初正式启动,历时一个暑假。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作为具体承办单位,在美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旅游文化产业学院、管理学院等相关学院密切配合下,在科技处、软推办、学校办公室、档案馆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先后召开了五次申报工作会议,如期完成了申报材料的撰写、论证、定稿等工作。

“这次申报,我们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成都市的学校,而且还和其他城市的同等高校进行竞争,能够成功对于我们而言实属不易。”易院长在采访中感慨地说。当记者问及申报成功的优势是什么,易院长想了想,这样作答,“我们有三方面优势:其一,成都市是国家批准的第一批5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服务外包方向的竞争对于成都市而言,占有一定的优势;其二,成都大学是成都市市属唯一的本科高校,成都市需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就离不开合格的、高端的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因此,支持成都大学申请此次国家特色专业也是理所当然的;第三,这点也特别重要,对成都大学这样具有特殊成长背景和处于目前发展阶段的学校而言,我们拥有一支敬业的学科专家和骨干教师队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合格的申报材料。”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谈及专业今后的发展,易院长表示,学院将按照建设任务书的要求,按计划、分阶段完成项目的各项建设工作。他说:“学院还会紧密结合国家、成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以科学、合理、动态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为核心,努力凸显‘校、政、企’联合办学特色和西部地域文化特色。”
  
一水不成海,一土不成山。“力争将该专业打造成成都乃至西南地区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高地,切实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易院长说,这就是所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生和全体申报参与人员的共同心愿。(记者 唐伟 谢丹)

(编辑 唐伟 责编 李洪)


  2010年04月01日 15:09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