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视点 - 内容
221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
文:李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能为化解人类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矛盾、冲突及危机,提供强大而有益的精神滋养和价值影响。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生发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与道义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自古以来,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十分重视强调民心、民意的力量。从历史上看,西周“成康之治”、汉代“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代“康乾盛世”等繁荣时期的出现,背后都离不开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价值认同与政治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从根本上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与西方现代化把许多人抛掷于现代化进程之外不一样,中国式现代化从来没有把巨大的人口规模看成制约发展的“包袱”,而是把人口看成建设现代化要依靠的主体力量和实现现代化要受益的最大主体。中国式现代化饱含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弘扬。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天下大同”的共富夙愿。共同富裕是华夏民族的千年夙愿。中华民族历来讲求民胞物与、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易经》中的“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体现的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共同富裕的美好追求。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价值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与西方现代化“一边是世袭的富有,另一边是世袭的贫困”截然不同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正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继承了“天下均平”的朴素思想,彰显了“大同社会”的理想追求,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超越中,昭示了追求共同富裕的崇高价值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人心和善”的内心观照。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及数千年历史,塑造了中华民族特定的精神气质。一直以来,中华民族善于将自我成长轨迹和时代风云变幻相融通,重视精神生活,以自我修为促进人格提升。《论语》中有“克己复礼为仁”的自我约束,《孟子》中也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示我们,人活着要不为外界的物欲所诱惑,多寻求内心的平静与祥和。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任何时候都不能泯灭了人心、人性。如果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内心不是越来越祥和与安乐,反而是越来越冷漠与孤僻,那只能称之为“现代的异化”,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当高楼大厦在中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生动勾勒了中华民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对葆有和善心性的追求一直都在,对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一直都在。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的先人们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文化前提与坚实价值支撑。西方现代化模式下,资本对利润无止境追逐,导致对自然无节制索取,在创造了极为丰裕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环境创伤。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发生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以极其惨烈的代价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中国式现代化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智慧的基础上,主张天人相合相应,坚决摒弃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西方现代化老路,开辟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协和万邦”的宽广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天下大同等理念在中国世代相传。”对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诸子百家中,道家强调“不以兵强天下”,“顺天任德,敌人自服”;儒家强调“仁者无敌”,倡导“和为贵”;墨家明确主张“兼爱”、“非攻”,认为战争“不利”。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传统,中国发展对外关系时,从不侵占他国土地、奴役他国人民,不以军事力量相征伐。2000多年前,中国人开通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文化之路,更是一条和平之路。600多年前,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次远航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却从未恃强凌弱,而是一路促进经贸、文化的交流,播撒和平友谊的种子。由此可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有深厚的文化渊源与历史传统的。今天的中国,传承和弘扬协和万邦的宽广格局,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和传承下来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这既是孕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沃土和思想源泉,也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持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BIDB22222]成果)

  2023年09月22日 15:22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