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启新篇 奋进新征程】法学院: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 以重点突破引领法学学科全面发展

文:邓陕峡 来源:新闻中心 来稿单位审核:陈钧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4日
邓陕峡
来稿单位审核 陈钧 编辑 闵秀玲
责编 李洁

编者按:一年春作始,万事行为先。2月23日,学校2024年工作部署会召开,明确了年度工作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工作方法,为全年工作指出了“牛鼻子”、擘画了“施工图”、下发了“任务书”。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展现各单位围绕中心、抢抓开局的工作状态,展现成大人务实担当、攻坚克难的奋进姿态,展现全校上下一心、矢志一流的心理状态,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部署落实落地、突破突围,新闻中心推出“新春启新篇 奋进新征程”职能部门说发展、书记院长访谈专栏,亮一亮子计划、谈一谈细方案,晒一晒硬措施,记录一流成大建设的澎湃豪情、铿锵足迹。


春风浩荡满目新。让我们在满怀希望的春天,再出发!



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 以重点突破引领法学学科全面发展

法学院院长  邓陕峡


2024年,法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全力贯彻落实两办意见,立足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应用型城市大学的办学定位,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以法学人才队伍建设、有组织理论研究、教学改革为抓手,以建立健全学院治理机制为保障,积极争取“入主流、创特色”迈上新台阶,推动法学学科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为法学学科建设凝心铸魂。法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提升法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理论支撑。


二是坚持应用型城市大学的办学定位,明确法学学科发展的功能定位。立足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应用型城市大学的办学定位,法学院将围绕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发展两条主线,秉承校城融合理念,深入推进校政融合与校企融合,将法学学科建设融入法治成都建设和社会治理中,为有效提升区域法治治理效能,提供更高质量的智识支持,培养输出更多高素质法治人才。


三是紧扣法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主题,统筹谋划学院未来发展方向。始终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入主流、创特色”发展思路,对标对表国家关于法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要求,建好国家级一流法学本科专业,做优社会工作本科专业。根据“4+3”的学科方向布局,深入推进法学和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在差异化发展格局中突出发展特色。加快发展社会治理法学、科技法学、数字法学等新兴学科,加快推进社区治理、健康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等领域做深做实,加强纪检监察学学科建设,立足天府中央法务区的优质法务资源,探索法商融合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四是扎实做好法学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师生队伍建设同步发展。推动教师队伍组织化建设,推动科教融合的师资团队建设。建立完善以教学科研工作业绩为主要导向的法学教师考核制度,提高法学教师教学业绩和科学研究在各类评审评价中的分值权重,建立符合法学学科特点的教师评价制度。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夯实法学本科教育基础,提升法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突出应用型复合型法治人才和社工人才培养导向,强化法学实践教学,深化协同育人,加强校外实践基地与校外实践导师队伍建设,推动学院与法治、社会治理工作部门在人才培养方案全过程多环节的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建设。


五是以回应和引导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有组织科学研究。适应国家和区域法治建设新要求,以项目制为牵引,引导教师围绕区域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理论研究。同时,发挥高级别科研平台集聚成势的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强化前瞻性法学理论研究,不断拓展理论研究领域,持续提高法学研究能力,着力提升策源转化能力,争取服务区域法治建设项目大突破,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服务社会发展。


六是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提高本硕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四新”建设要求,积极向政、企、校等借智借力,探索法治卓越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教学全过程;统筹推进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强化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手段,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形态新要求。


七是以健全学院治理机制为保障,强化依法治校示范学院建设。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推进从重事务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从注重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加强“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管理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运行,注重师生权益保护,不断提升学院内部治理效能,为学院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法学院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聚集各方资源,全面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把法学学科建设放在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进,为营造全市良好法治生态和法治人才培养贡献全部力量。

编辑:闵秀玲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