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人物
新闻网首页 >> 成大人物 >> 正文

【向上·成大青年】李进涛:七年磨剑 被多所名校博士研究生录取的他不一般!

文:冯梦露 来源:新闻中心 来稿单位审核:陈钧发布时间:2024年10月31日
冯梦露
来稿单位审核 陈钧 编辑 闵秀玲
责编 李洁

今年升博季,他收到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大、浙江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入学通知。


在成大七年,实验室的时光填满他的奋进时刻,最终铺就他的圆梦之路。


他是李进涛,药学院2017级药理学硕士研究生,2024年8月,他成功升博至澳门大学生物医药专业。



“从大一开始,一年365天,除了寒暑假,我基本上天天都在实验室。”一摞摞的实验报告,一张张验算实验结果的草稿纸,一支支写光墨水的笔芯……以及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都见证了李进涛热烈而精彩的成大七年时光。


第11教学楼4楼是他的根据地,这里很宽敞,其中10间左右是学院的实验室和办公室,估算起来差不多2000平方米。“学校为我们课题组提供了极大的场地支持”,李进涛说道,在这里,承载了他从青涩到不断奋进的成长之路。


多学多看 师长领进门


对于药学的钟情,要从李进涛第一次看见中医把脉时说起。儿时的李进涛以为,中医是会魔法的,只要手一碰就能诊病抓药。五行八卦、经脉穴位……这股神秘的“东方力量”让李进涛在很小的时候便成了“中药迷”。当生物课本上“第一只克隆羊”的故事展现在他面前时,又让他对现代医学基因、克隆、变异、生命规律产生极大兴趣。高考后李林涛进入成大药学专业,开启了他在成大七年求学时光。


刚入学,他对专业的理解还很懵懂,但有兴趣引导,他非常乐于跟着老师、学长学姐学习。参观实验室,当核磁共振仪、液相色谱仪、质谱、电镜这些精密的设备在他眼前运转,他顿感实验的奥妙,他那些对医药的疑问都能在实验室得到解答。从此,他开始了扎根实验室计划。他只要有空就跑实验室,有时间就会去帮忙。“作为一名新手小白,实验是我从未接触过的‘陌生人’,因此我就要求自己多看多学多问,看多了也就慢慢领悟要点了。”


除了学习线下实验的“手上功夫”,同时他也在形成自己的科研思维。从细节之中发现其中的科学问题,规划实验方案,再动手实践,一个计划实施的程度如何,最后解决了什么问题,发现了什么现象,又回到思考的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中,他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也实现了螺旋上升。


后来,在老师的带领下,他逐步开始接触和阅读英文版的SCI文献。当密密麻麻的英文单词陈列在眼前时,“痛苦”就是他对当时状态的形容。在阅读英文文献时,阅读障碍一个接着一个,可记单词的最好办法就是与之一次又一次的相遇。


再之后,他开始了英文综述的写作。为了写出一篇像样的英文论文,他常常忙到深夜,为了一句恰当的英文句子他会琢磨成百上千遍,和老师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在本科导师付强老师手把手地帮助下,他发表了第一篇SCI论文。文章通过发现一味藏族传统药物对于保护肝脏损伤的作用机制,明确了药物的活性部位,并从细胞分子层面解释了药物如何发挥保护肝脏的作用。从设计实验到最后文章被接收,这一段经历让他体验到科研人员的不易,尤其当看到阅读量蹭蹭上涨的时候,或被同行引用的时候,那一刻,他真正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也正是这个节点他真正尝到了科研的“甜头”。


多思多悟 不断攀登


“本科所学的知识不能支撑我未来的职业理想,所以我选择考研”。偶然间,他从朋友那里得知时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李建老师的课题组正在招一名研究生。随后师生二人的见面谈话让李进涛印象非常深刻,学业、生活……李老师细致又专业的交流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在后来的几次交往接触中,对李老师的了解越深入,他更是把李老师作为自己的学术榜样。李建老师曾在耶鲁大学医学院做博后研究,他有多年留学美国的背景,在专业领域很有声誉。私下里,李老师待人和善,对学生无微不至。闲暇时间,李老师也会请同学们去帮助清理教学楼道路两旁树木上残留的金属钉子,以免伤人。李建老师为人做事做学问的细节之处打动了他,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到李建老师课题组读研。


学校图书馆七楼B区是李进涛考研时的根据地。12月便要上考场,而他又临阵转变目标,那段时间压力如山倒,他拉长了自己每日的学习时间,重新规划考研计划。从决定考成大的那一天开始,“早八晚十”就是他每日成大图书馆所待的时间。成大七楼B区往外望就是成大的升旗广场和眀蜀路,视野很宽阔,每次学得疲惫了,就会站起来往外望一望,这就是他缓解疲劳的方式。终于,他如愿了。


后来,李进涛如愿考上了成大的研究生,李建老师成为他的研究生导师。 “李建老师像一位父亲。”李进涛说。他的性格有些急躁,有时候事情一多,就会慌慌张张,在这时,李老师就会充当他高速公路上的“高德地图”和“行车制动”,他会耐心地找他谈话,分析问题的原因,帮助他一步步静下心来,重新抓好方向盘。除此之外李进涛始终感激他在大学期间遇到的每一位老师,卢秋霞老师如学姐般的照拂、邓禹老师孜孜不倦的指导、赵琦老师竭尽全力的支持,杨轶浠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李锐老师温暖如春的帮助,还有付强、朱紫薇、巩迪、张振老师……“因为恩师们,我成为了更好的人。”


最终,李进涛在研究生期间他总共发表了3篇SCI论文,其中1篇1区,2篇2区,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等荣誉。对于他而言,科研不光光是漂浮在天上,也应该书写在大地上。因此,他也计划将研究的药物引种到家乡作为经济作物,提高种植户收入。



用努力 接住好运气


“其实我也去过一些其他高校的实验室,成大的实验室不输他们,甚至更好。”李进涛非常骄傲地介绍着。11教4楼空间很大,走廊很长,但却不见喧哗,只有实验仪器的轰鸣,键盘鼠标的敲击,导师的喃喃细语,奏响了高研院四楼的交响曲。


成大七年逐步深入的学习让李进涛发现,我们国家在药物研发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药经过千年的历史检验,有效性已为长期实践中所证实,从中药中寻找有效成分为药物研发提供基础,不光造福病患,也是弘扬国家传统医药的机会。正是有着这样的愿景,李进涛将实验室当作自己在大学的“驻扎地”,因为在这里有着知识渊博的老师为他指明方向,有着精密的科研仪器为他佐证想法,有着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进步


“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李进涛说。科学试验也是如此,试验避免不了失败,尤其是药物试验,往往从药物筛选,细胞、动物实验到临床研究花费了巨大资金投入、时间,但也许最终得到的却是一个“残酷的、不敬人意的结果”,然而正是像他一样有着成千上万药学工作者,提供数不尽的“阴性”的结果,并且不断地排除,不断地深入学习,不断地发现规律,最后成功研发一款药物。


“药物研发的道路是无止境的,所以我也要继续深造学习。”这是他决定申请博士学位的出发点。在决定申博后,他便着手开始准备材料,简历、成绩单、英语证明、奖学金证明……又根据不同博导的研究方向针对性地准备不同的材料。一摞一摞的材料摊在桌上,针对每位博导都做了相对应的PPT,电脑C盘随时都会处于爆满的状态,只是准备资料都断断续续花了一月有余。面试主要是以线上的方式进行的,所以相比于线下面试,没有那么紧张和焦虑。但说紧张也不是丝毫没有的,坐在电脑前,他掐了自己一下,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但通过第一场面试后,紧张的情绪也就消散不见了。通过屏幕与学科“大牛”对话,李进涛详细地讲述自己准备好的简历以及博士发展计划。


这样的面试陆陆续续进行了十余场,面试结束后,他也收到了北京协和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大学博导的橄榄枝,这也大大提高了他的自信心。而最终选择澳门大学是源于一次偶然的机遇,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他结识了他未来的博士生导师,就像“千里马”遇上了“伯乐”的故事一样,导师的研究方向又恰好与李进涛的研究方向对口,两人一拍即合。在详细深入了解李进涛的简历以及科研成果后,便向他发出了邀约,希望他能够去澳门大学深造,并为他提供一定的助学金。最终,澳门大学为他提供全额奖学金,他去了自己的梦中情校,走在前行路上。


现在他已经入读澳门大学了。在他博士阶段的学习中,他计划延续自己对于民族药的热爱,继续挖掘传统药物中的活性成分,并且明确其作用靶点以及机制,为打破国际上对于中药化合物机理模糊、作用机制不明和成分复杂情况的看法努力。目前,他在澳大的生活学习基本上都已经步入正轨。这段时间,他还回了一趟成大实验室,他的硕士课题组和这边澳大课题组也正在建立合作,希望能够搭建交流的桥梁。


“这一路一直有被命运善待,但这一路远不止如此。”山止川行,风禾尽起。宿舍、实验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日常,成大的七年,看似枯燥的生活,但对于他这个快乐小狗“enfp”而言,总是能够在无聊的生活中自娱自乐,所以度过的每一天都是新鲜感爆棚的。在成大的七年,他与成大一同成长。饮水思源,他也愿意争当母校的建设者。

编辑:闵秀玲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