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人物
新闻网首页 >> 成大人物 >> 正文

【向上·成大青年】陈雯婕:手握8封国外名校offer 她交出大学“成绩单”

文:张旌钥 来源:新闻中心 来稿单位审核:陈钧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6日
张旌钥
来稿单位审核 陈钧 编辑 闵秀玲
责编 吕佳

作为斯特灵学院的首届毕业生,她邂逅8封世界百强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offer,交出大学成绩单;雅思考试7分,挑战杯省赛二等奖,大运会志愿者……她用勤奋坚毅实现自我超越,收获“没有遗憾”的大学。她是斯特灵学院2021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陈雯婕,她说,“要将生活视为一场螺旋式上升的修行,坚信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以下是她的自述:



相遇成大 托举留学梦


我的留学梦萌芽于高一暑假的英国游学经历。那是我第一次独自出国,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十五天的时间里,我仿佛置身在一个全新的世界。气势恢宏的伦敦塔桥横跨在古老的泰晤士河上。阳光下,圣保罗大教堂的彩绘玻璃映射出斑斓光影。导览员介绍,这里的穹顶设计能让私语传到37米外的耳中,这让我联想到跨文化传播——将东方的低语送进西方建筑的肋骨。当时的我,新奇与兴奋交织,我沉浸在英国的历史底蕴和现代气息交织的氛围中,决心成为一位来自东方的“文化摆渡人”。


2021年7月,高考志愿指南成都大学的条目下,斯特灵学院的介绍还是空白——这所中英合办学院将在我们这届迎来首批新生。“就当一回吃螃蟹的人吧。”我笑着把志愿顺序截图发给父母时,不会想到这个选择会带我走向QS排名第19位的悉尼大学。


现在,那本《浙江省高考志愿指南》至今仍在我书柜中,是它引领我来到了成都大学,再经由成大,我得以触摸到了更广大的天地。


回望当时的选择,没有戏剧性的“一见钟情”,只有务实的考量:成都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广泛,与41个国家和地区的186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给学生看世界的机会多、平台多。斯特灵学院是成都大学与英国斯特灵大学合作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采取英式lecture + seminar(讲座式授课+研讨交流课)的授课方式、斯特灵大学原版教材、授予中外双学位、免费的雅思课程、定期开展的留学交流答疑会……这些都能为我留学打下很好的基础。尤其最吸引我的是《数字媒体与文化》《理解观众》等课程名字中包含的国际视野。


2021年9月,伴着成都的桂花香,我开始了我的大学之旅。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英式教学,做好中英课程的衔接,学院每学期都会设置中方的课程和英方的课程。中方的课程每节课都上新课,不会单独拿出一节课来回顾。而英方课程一般在一周的时间里,同一门课会安排两节课,一节Lecture(讲座式授课),一节Seminar(研讨交流课)。主讲老师在Lecture上会教授新知识。在对应的Seminar,会由助教老师对Lecture上的内容进行回顾,或是作更细致的讲解。


大一的General English(综合英语)课上总是充满欢声笑语,课堂常常变成糖果派对——外教总带着彩色的小糖果来上课,让我们边吃着各种味道的糖果,边玩单词接龙。还有趣味抢答、小组竞赛之类的环节,这样有趣的课程设计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所有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大三的Advertising(广告学)课程作业,Lamia教授把教室改造成“华为新品发布会”。我们组分到的是为智能眼镜设计宣传方案,需要考虑受众、预算、投放平台、投放周期、具体的广告形式,等等。这场实践让我像真正的广告人般施展创意,让我天马行空的想法有了落地的机会,点燃了我对创意产业的热情,后面申请专业就水到渠成了。



“二战”雅思 坚定突围


大二那年暑假,我意识到想留学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想的阶段,必须付诸实际行动。于是,我开始向学院老师、留学机构咨询,一场不落地去参加学院免费开设的留学讲座。我汇总了各方面信息,明确了材料准备主要包含三部分,学术材料(包括中英文成绩单、在读证明、GPA相关排名证明与核心课程成绩单)、语言成绩(雅思或者托福的成绩证明)、文书材料(包括个人陈述、推荐信和简历),每一项准备都需要很多的时间与精力。


申请国外高校的研究生需要推荐信,我找到了我的老师Aaron。彼时,我正为中介推荐的排名QS100开外的保底院校焦虑,我想要去更好的学校。Aaron老师在了解到我的诉求后,提出了两个很实在的建议:一是加申澳洲的高校,澳洲的入学条件相对于英国来说较低,同时也不乏高QS(世界大学排名)的好大学。二是在毕业后gap一年,gap是指学生在完成某个教育阶段后,选择暂停学业,空出一年时间来进行实习、志愿服务、生活体验等活动,以丰富阅历、探索自我、积累经验。这样,我可以在毕业后用最终成绩去申请英国学校。当我忐忑提出写推荐信请求时,他也爽快应允。


备考雅思,是我留学之路上最艰难且必须打赢的一场战役。从2023年10月起,我每周辗转于春熙路的雅思机构与学校之间:随身携带单词本,课余疯狂刷题,周末挤地铁上课、记笔记,写作业至深夜,常常是迎着晨光出门,披着夜色归校。



雅思的题型包括听力、阅读、口语、写作四个部分,四个板块分别计分后再合算总分。总分是四个板块得分之和除以四,四舍五入得到的分数。这意味着,如果我想要考到7分以上的分数(满分9分)就必须把我薄弱的写作与口语提升上来。口语板块又分为三个部分,好在雅思口语有相对固定的话题库,Part 1和Part 2的话题在一定时间内比较稳定。我可以通过雅思学习网站、雅思课程机构获取口语话题,提前进行准备和练习。Part 3的问题比较灵活,会根据考生在Part 2的回答进行拓展和深入,很难完全提前准备。不过提前准备好基础话题,也可以使我在面对Part 3问题时能更从容地应对。


可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在第一次雅思考试的前两天,口语会突然换题。这对我来说简直是个晴天霹雳,准备的口语素材瞬间变得毫无用处。在考场上,面对考官提出的陌生问题,我紧张得大脑一片空白,回答得磕磕绊绊,完全没有了平时练习时的流畅。口语的失利,也影响了我在其他三门科目上的发挥。当看到第一次考试的成绩时,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忍不住感到失落和沮丧。


然而,我知道不能就这样放弃,必须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写作和口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在听力学习方面,我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每次对完答案后,对于那些做错的题目,我不会急于去看听力文本找答案,而是反复听错误部分的音频,一遍又一遍的精听,直到自己能够准确地听出正确答案,理解为什么会出错。同时,面对雅思口语庞大的题库,我学会了串题技巧。我把题库按照人物类、地点类、事件类、物品类等进行分类,然后为每一类编写一个通用的小故事框架,再根据具体的问题灵活调整细节,我一步一步摸索着,慢慢提高了我的备考效率。


我的好朋友Daphne是我备考路上不可或缺的留学“搭子”,我们对于留学有着同样的规划,时常在一起互相讨论、互相鼓励、互相监督,互相为对方的留学进行参谋。无数个互相与相互编织出我们的双向奔赴。


终于,2024年7月6日的第二次雅思考试结束后第三天,我颤抖着点开官网——总分7分!那一刻,所有熬夜、刷题、背单词的艰辛瞬间化作热泪。这份成绩不仅是努力的证明,更为申请增添了筹码。


我的大学没有遗憾


撰写简历,在校期间的经历成了我丰富的“素材库”。大学期间,我加入了校团委宣传部、斯特灵学院分团委、斯特灵学院新媒体中心多个组织。在这些岗位上,我承担过各种各样的任务,从活动组织到稿件撰写,从宣传策划到团队协调,每一段经历都让我成长。记得在组织一场校园大型晚会时,我需要协调多个部门的工作,从舞台布置到节目安排,从演员的组织到现场观众的引导,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那天,我忙到无暇吃饭,但最终晚会的成功让一切疲惫烟消云散。


获得挑战杯省赛红色专项二等奖


大学给予的隐形礼物,是藏在细节里的坚韧。大二暑期,我参加的四川省第十七届挑战杯“红色专项”比赛时,为敲定彝海村实践项目,我需要克服电话交流的恐惧和彝海村村书记交流。记得那天我在图书馆,在互联网上找到了村支部书记的联系方式后,我并没有立刻拨打电话,我输入手机号码,坐在座位上对着那个号码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我思考我该如何称呼他,我该如何开启话题,我该如何表达我的诉求,我会不会被拒绝,我的项目究竟能不能开展。


在准备就绪后,我坐电梯下楼,到了图书馆外面才拨通电话。第一个电话他并没有接,我又接着打了第二个,绕着图书馆边走边打电话,手指甲在手上掐出一个个月牙痕。当终于听到那句“欢迎你们来”的彝语腔普通话时,夕阳正把玻璃幕墙染成蜂蜜色,图书馆门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旗帜正在风中昂扬。这一件小事,我印象这么深刻,因为她是我不断突破、不断成长的深深印记。


参与大运会志愿服务


回望我的大学四年,我没有什么遗憾,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看过图书馆常坐的位置上阳光洒满桌面的景象,成为了一个为目标执着努力的行动派……我觉得对于第一次上大学的我来说,这样已经很好了。特别想对成大说:“我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四年,我变得更独立更勇敢更自由,我越来越了解自己,越来越喜欢自己。在未来的生活里,我也会牢记成大的校训‘自爱、自修、自尊、自强’,以成大为骄傲。希望成大能够不断发展向前,培育更多的成大学子。希望未来能和成大人在世界各地偶遇,一起笑着谈起自己的母校。”


对于未来,我不想给未来的自己设立远大的目标,我相信她的任何选择,她是最棒的我。我同样相信传媒人最好的作品,永远是自己的人生叙事。我始终铭记高中政治课上的一个知识点:“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生活从非话本,总有看似毁灭性的打击。你可以哭泣、迷茫,但请永远相信自己。正如我写在日记扉页的箴言:“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人间水火。”拯救自己,是我们一生的使命。

编辑:闵秀玲责编: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