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要闻
新闻网首页 >> 成大要闻 >> 正文

【成大人物】杨振东:像一棵繁茂的大树守护学生

文:陈银萍,齐越 来源:新闻中心 来稿单位审核:陈钧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6日
陈银萍,齐越
来稿单位审核 陈钧 编辑 闵秀玲
责编 吕佳


他被学生称为“老杨”“杨爹”“诸葛亮”;他敢做敢拼敢挑战,在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他不仅是学生学业路上的引路人,还是学生们的“大朋友”。


“不是每个人都要做一个教育家,但我们都需葆有教育家的精神去培养人。要做一棵大树,去荫蔽他人,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这是杨振东为师从教的座右铭。


杨振东,31岁,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评2024年成都市“教坛新秀”。


幼苗初成 与教师职业的不解之缘


杨振东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他的父母、爷爷、四叔、三姨都是教师。在杨振东的记忆中,自己小学时,家中餐桌上总会留出一个空位,每天都有一名陌生的哥哥来家里吃饭。再长大一些,杨振东才知道,那个哥哥是母亲班上一名家庭困难的学生。有一次,母亲在课发现那位哥哥的座位空着,心中担心便去家访,才得知他因家庭困难而考虑辍学。后来,母亲经常带他来家里吃饭,给予他物质上的资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重拾学习的信心。最后,那个哥哥成功考上了大学,走上工作岗位。直至现在,他逢年过节都会为母亲送上节日祝福。


在杨振东研究生二年级时,母校桂林理工大学发布首届留学计划,搭建给学生到世界各国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母校的“伊拉莫斯计划“,杨振东来到波兰弗罗茨瓦夫理工大学。完成硕士学业之后,他选择继续攻博,在华沙大学,他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也是他从事教师行业的又一引领者——他的博士导师Lukasz Drewniak。在申请阶段时,华沙大学本没有面向波兰弗罗茨瓦夫理工大学的招生名额,是杨振东主动打华沙大学官网上公布的电话,给意向博士生导师主动发消息、投简历,最终博导被他的真诚打动,特意申请来了一个招生名额,并录取了他。


初入博士学习阶段的杨振东对自己并没有很大的信心,常常觉得自己实验做得不好,图也画得很差,数据也整理得不好。在一次铁基材料的制备和表征的试验中,试验结果的铁基材料很不稳定,实验结果不理想使他很沮丧,他认为是自己太笨而没设计好实验,灰头土脸地拿着数据去找导师。出乎意料地是,导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鼓励他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并夸奖得他做得很好,然后一步一步引导他从不同角度寻找合适自己的实验方法。正是老师的鼓励,给了他博士期间学习很大的信心。


家人对学生的尽心尽力,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耳濡目染下,教师梦像种子悄无声息地在心中生根发芽。因为博导Lukasz Drewniak教授的鼓励,让他意识到“没有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带学生的老师。”他不断积累做教师的经验,就像一颗小树苗不断吸收太阳的温暖。采访他的那天,他正带着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他说:“很幸运自己可以遇到一群这么好的学生,学生的努力也会激励自己,争取早日成为像自己的母亲、Lukasz Drewniak教授那样的好老师,把温暖带给更多人,成为一棵大树,帮助更多的学生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到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之中。”


向上生长 实干派诸葛”教师的奋斗底色


博士毕业后,杨振东回到成都,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了半年。偶然的一天,在浏览新闻中,杨振东了解到成都大学正在飞速发展,还将作为大运村承办高校,又了解到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在招老师,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认为在一个飞速发展的平台也是自己的机会。入职后,科研与教学的冲突、备课的茫然局促、科研文章发表经验不足,使他每天都处在焦虑之中。他一遍一遍地告诉自己“不行,我不能这样下去,我要主动出击。”


刚开始上课时,即便花了数天时间备课,他在课堂上还是感觉力不从心。自己没有系统的讲课思路,以至学生听课的兴致也不高。于是,他主动“取经”向外求助,加入学院王静教授的授课团队。王静教授点对点地指导:怎么去备课、怎么去上课、学习OBE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如何讲课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王静教授指导他要学会查找资料,把教材里一些比较老的概念与如今最新的技术理论进行匹配和解释,找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风力发电子的工作原理动态图、视频等。因为自己的课经常排在上午第一、二节,为了激活“早八人”,他还会学习一些网络热梗和流行词,拉近自己和学生的距离。“来,同学们看,是不是这个意思!”他的双手一拍,看着学生,走到屏幕边指向PPT里的动图,深情并茂地阐述着风能发电的原理。每一次布置小组PPT展示作业,他都会针对每一个组的PPT,先指出优点,再从有关环境工程专业方面的专业知识点为每一个小组提出建议。


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想要在环境工程领域不断进步,需要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掌握国际最新理论动态。因此,学生的英语能力尤为重要。因此,他常常在上课时将英语和专业授课相结合,运用英语单词联想记忆法、布置学生做英文简历等帮助学生提高英文水平。


如今,他主讲《低碳与新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教育与实践》《环境监测》《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逐渐找到自己的上课节奏。学生也十分喜欢杨振东老师的课,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出勤率也近乎100%。杨振东还积极参加赛课,在比赛中锻炼自己,通过赛课向其他老师学习,吸取经验,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2022年,他还获得了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杨振东还担任学校特色劳动课程《乡村振兴劳动教育实践》的教师,带领学生到农村中去看一看乡村的发展,与同学们在田地中一起割油麦菜。他总是操心接送学生的车辆、学生们的午餐安排,每次出门,他总要事先规划好,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出行的细节。身边的同事也会称他为“实干派”,总是想到什么就会去做,从来不拖沓不犹豫不找借口。


“杨老师的课特别有意思,而且充满激情,就算是‘早八’也不会觉得困,老师认真分析点评我们完成的每一份作业,他是一个很认真负责的老师。”2023级环境工程专业仁艺凡说到。


“在上《乡村振兴劳动教育实践》这门课的时候,杨老师和我们一起摘南瓜、挖红薯,午餐时也会安排好每一个座位,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吃上饭,杨老师是一个很温柔细心的老师。”2023级法学专业税潇霄说到。


学院对青年教师一直保持高度的关注和大力支持。作为新人起步,杨振东没有属于自己的完备实验室,他就到其他的教室里去搬不用的木桌子和凳子,买来钉子,把一张张桌子拼接钉在一起,创造了实验室的大桌子。他还从校外二手市场买来一个柜子,用来摆放实验仪器和器具。带领自己最初仅有不多的几个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积累比赛经验。学院也时常请科研专家来为他们的申报书和比赛提供修改意见,给杨振东这样的青年教师提供外出培训和交流的机会。到现在,杨振东在运用微生物理论和技术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开发绿色高效的无污染治理技术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实验室依托于四川省发改委的城市固废能源与建材转化利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学院的支持,具备了空间和经费。杨振东作为第一指导教师的竞赛项目也获得“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赛全国一等奖、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节能减排大赛全国铜奖等奖项,并获得立项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3项。


他坦言,自己也有疲惫不堪的时侯,但是当很晚还收到学生发给自己消息,他就会一遍一遍地告诉自己,“我的学生都这么努力,我也不能懈怠。“杨老师做什么都很热情积极,他总是第一时间回复我们消息,总是能在我们思维混乱的时候找出问题所在,他是我们所有人的‘诸葛’和榜样。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所有人都成长得很快,遇见杨老师真的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杨振东老师课题组的2021级工程管理专业胡程感慨地说。


繁茂成荫  做学生们的老杨”


他指导学生从不懈怠,永远把学生的需求记在心上,常常晚上八、九点还在给学生开腾讯会议进行远程指导,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回学生的消息。在学校里学习两年,他一有机会就去申报课题,经常出差四处奔走去寻找合作机会,有时候课程很多,前一天自己还在飞机或者高铁上疲惫不堪,第二天就整理自己的状态给学生们上课。


2022级环境工程专业的张震宇,杨振东第一次看见这个学生的时候,就对他有着很深的印象。作为他的班主任,张震宇在竞选班委时,染着黄色头发,身上贴着文身图案,告诉大家自己的优势是玩手游“王者荣耀”的“王者”,特点鲜明的他让杨振东一直默记在心中。后来有一次团队正在做一个项目,需要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算出自己想要的结果。他立马就想到了张震宇,他了解到张震宇曾经是学校党员义务维修队的一员,在编程方面的很有天赋。在一起推动竞赛项目进展的过程中,他一步一步指导张震宇,张震宇遇到问题时也会及时向他求助,或是到各大论坛寻求经验帮助。在他的引导下,现在张震宇不仅不打游戏了,暑假还主动留校学习,日常还保持健身的习惯,专业上也可以独立完成定制化数据分析,整个人都换了一种精神面貌。张震宇找到了自己对编程和科研的兴趣,在大学期间总共获得4项国际级证书、3项省级证书、参与发表了2篇SCI期刊论文、2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



杨振东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去发现学生的优势,去帮助和引导学生。他永远把学生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一个如兄如父、亦师亦友的好老师。


胡程和2020级环境工程专业的詹雅智都是杨振东课题组的成员,在杨振东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2023年大学生“互联网+”竞赛。进入全国大学生“互联网+”竞赛省赛后,比赛难度骤增,要提高项目的竞争力就要一遍又一遍修改申报书和路演PPT,这让项目负责人胡程在高压之下,甚至需要吃中药来调节。杨振东一直鼓励和支持胡程,与他谈心,分享自己求学的故事来激励他,告诉他“你已经很优秀了,尽全力就好,承受不住压力就说出来,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最终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一起捧回了国赛铜奖。


在詹雅智和胡程一起评选国家奖学金时,杨振东在办公室逐字逐句教他们修改国奖答辩PPT,学生获得荣誉,他总是比自己获奖还要开心。詹雅智在进行国家奖学金答辩时,她用余光瞟到了后门口的一个身影,她马上意识这是她的杨老师来看她了,瞬间给紧张的詹雅智吃了“定心丸”,顺利自信地完成了自己的答辩。或许这对于杨振东而言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却让当时的詹雅智深深觉得自己可以做杨老师的学生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他们在生活中总是向他诉说最近的烦心事和困扰,在私底下常常称呼杨老师为“老杨”“杨爹”。对他们而言,杨老师是自己心中疲惫困扰时的“解药”,是自己的老师更是朋友,杨老师带给他们的影响将会持续他们的一生。


“就算我毕业了,还是和杨老师与课题组像家人一样保持联系。杨老师是我最好的心理医生,总是温柔鼓励我,教我研究学术,教我为人处世,教我发现自己的优势。我真的没有想到这么好的运气会落在我头上,让我遇到杨老师。”詹雅智说。“我以前是一个很不自信的人,是杨老师教我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帮我树立自信心,让我见证了自己的成长。”胡程说。


“如果没有遇见杨老师,我很可能会浑浑噩噩度过我的大学四年,如果说老师都是引导自己人生道路的明星,那么杨老师一定会是我人生道路上最亮最大的那一颗。”张震宇说到。


杨振东从来不相信人和人之间的智力会有很大的差距,他认为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都是通过一步步努力得到回报,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不仅是他自己的人生态度,也是他言传身教给学生的。他常常以朋友的姿态和学生相处,因材施教,关心学生的生活同时引导他们挖掘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适合的道路。


“不是每个人都要做一个教育家,但我们都需葆有教育家的精神去培养人。要做一棵大树,去荫蔽他人,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这句话给了杨振东极大的触动。


获评“教坛新秀”让杨振东感到惊喜又意外,他认为,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学生的成长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也是自己坚持教学初心的动力源泉。“身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关爱和引导学生成长,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教师的使命不限于知识传授,更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为师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学生的优点,挖掘他们潜力,为他们的未来铺路。”


“勤奋是最好的老师,我距离成为一名好老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希望自己可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成为自己心中合格的老师。”这是杨振东的座右铭,也是他未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编辑:闵秀玲责编: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