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上午,学校在学生活动中心演播厅召开2023年度总结表彰大会,表彰2023年度考核学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学校党委书记刘强出席大会并讲话。校长、党委副书记王清远总结2023年度工作、部署寒假和2024年度工作。党委专职副书记胡秀强主持会议。全体党委常委参加大会。
刘强代表学校党委对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年来为学校发展付出辛勤努力的全体干部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在讲话中指出,2023年是学校发展历史上值得铭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全校上下全力以赴申博攻坚、凝心聚力服务大运、千方百计办好实事、慎始如终防范风险、有序推进纪检改革,全校呈现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办学条件全面改善、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线上线下安定安全的良好局面。
刘强在复盘一年工作中强调了五个“更加突出”。一是更加突出党建引领,坚持理论武装、增强发展合力。二是更加突出服务大局,坚持校城融合、着力双向赋能。三是更加突出内涵建设,坚持稳中求进、积极深化改革。四是更加突出民生事业,坚持师生至上、强化服务保障。五是更加突出从严治党,坚持风清气正、构建良好生态。
关于假期工作,刘强要求要抓实校园安全,按照属地管理、归口管理原则,进行拉网式安全隐患大排查;要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安全提醒到位,要提醒干部和教职员工注意出行安全,做好假期应急值守安排;要关注留校学生,做好生活学习住宿安排,保障宿舍供电供水、食堂供餐、图书馆供学,确保留校学生温暖过节、祥和过年,营造温馨的学校归属感;要开展好新春慰问,精心组织,全覆盖慰问关爱生病、残疾、低保等特殊困难师生员工,及时送去温暖关怀;要注重节假“四风”,广大干部要带头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党纪党规。
王清远在总结中指出,2023年是成大发展史上极其特殊、极为重要的一年,是大运年、申博年,更是十年跨越三步走的收官年。十年来,学校始终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一个中心”,推进校城融合、学科交叉资源融合“两个融合”,实施“三大战略”,引领、支撑、赋能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百年传承、十年跨越。学校成功更名,四大榜单先后上榜,实现办学层次和水平双跃升,办学条件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外引内培人才集聚,打牢学校发展基础;特色彰显,学科学术水平大幅攀升;国际交流扩大开放,开拓跨越发展“蓝海”;教育教学持续改革,立德树人取得实效;保障民生,稳步提升师生幸福感和获得感。
王清远总结了2023年学校十大突破和二十大重要进展(见附)。他说,这一年全校上下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奋力拼搏的精神状态,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也实现了多项零的突破和历史新高,这些成绩是全校上下团结一心、苦干实干的结果。学校即将进入寒假阶段,各单位要抓实安全大排查,扎实开展好新春走访慰问活动,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安全稳定推进。
王清远指出,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新时代“十年跨越三步走”的开启之年,全校上下应保重点开新局,重点推进几方面工作:一是要全力推进申博攻坚。二是要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三是高质量推进专业建设。四是深化实施数字化战略。五是持续扩大教育开放。他最后强调,新时代赋予新任务,新征程要有新作为,让我们牢固树立攻坚意识,拿出越是困难越向前的干劲和精神,推动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
胡秀强宣读了《中共成都大学委员会关于表彰2023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机械工程学院等36个单位获年度考核先进集体称号。学校办公室主任薛常兵等56名同志获年度考核优秀中层干部称号。于恒等491名同志获年度考核优秀教职工称号。校领导为获奖单位、中层干部和教职工代表颁奖。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陈小平同志代表年度考核优秀学院发言。财务处处长施亚同志代表年度考核优秀中层干部发言。机械工程学院余雪同志代表年度考核优秀教职工代表发言。
会上,2023年新提任处级干部进行宪法宣誓。
参加大会的还有全体中层干部,高层次人才代表、教职工代表、全体辅导员。
附:1. 2023年学校十大突破
1、实现真正大学转型。平稳顺利推进与省属高校的两校整合工作,历史性地进入普通高校本科院校管理层级,推动学校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
2、实现综合排名再提升。在“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排238位,6年累计提升212名;在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列内地高校第56位,在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年轻大学排名进入内地高校前10强;QS2024亚洲大学排行榜位列中国内地高校109位。
3、实现办学条件最大改善。全面接收大运村资产,新增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教科仪器设备总值增加到5.55亿元,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智慧教室50间,全面推动校园风貌改造,全面推进硬件换代升级,首次获得FISU“健康校园”银级认证。
4、大人才实现新突破。全年新增省部级及以上人才25人次。王清远教授当选欧洲院士,实现了学校内培院士零的突破。邹亮教授入选农业部“神农英才青年项目”,是学校首位内培国家级青年人才。新增二级教授7人。12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5名学者入选天府青城、天府峨眉计划。
5、大项目实现新跨越。“低碳新材料学科研创新引智基地”获科技部、教育部批复立项。
6、学校建设再上新台阶。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9个学科进入软科2023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食品科学与工程位居全球第39名,进入全球前50的行列。
7、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实现历史性突破。成都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是建校以来获得的首个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8、科研水平达到新高度。学校历史上首篇CNS三大顶刊正刊论文发表;与电子科大合作,发表首篇Nature论文。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0项,青年基金立项数创新高。
9、人才培养续写新篇章。连续五年获得“挑战杯”省赛“优胜杯”,历史性突破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赛一等奖。59个项目成功立项教育部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较2022年增加56个,立项总数居省内高校第2位。学生杨灿获得世界健身锦标赛冠军,是学校历史上首枚世锦赛金牌。
10、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突破。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首次获得国赛金奖。就业质量连续三年全国A等;获得全省2023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2. 2023年学校二十大重要进展
1、大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生物与医药前沿技术研究院首期建设项目竣工,即将投用。二号实训楼健身项目正式取得成都市发改委核准批复。
2、大项目取得新成绩。立项建设中长期贷款项目(团队)11个,涉及资金近3亿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四川省抗感染药物创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荞麦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荣获2022年度全国商业科技进步特等奖。获批立项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1项。
3、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职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共计177人,柔性引进人才39人。获评四川省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评成都市教坛新秀、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各1人。
4、学科特色进一步彰显。申报入选3个省级“双一流”建设学科,8个优势特色学科上榜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中国学科评级。新增医学检验技术、化学、音乐教育等3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总数达72个;95.5%专业上榜软科专业排名B级以上,其中,动画、视觉传达设计2个专业上榜A级。
5、国际合作进一步拓展。推进师生国际流动牵引工程。新增国(境)外合作院校30所,首次与非洲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国际合作实现洲际全覆盖;获批中国—新西兰职业教育发展联盟的中方秘书处单位;新增高端外专11人,学校外专、前新罕布什尔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王亦歌荣获2023年孔子学院院长纪念奖章。推进国际合作办学领航工程。持续推进成都牛津布鲁克斯职业学院申报工作,完成艺术设计等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延期,新增泰国国家发展管理研究所等中外联合办学项目3个。推进在地国际化内涵建设工程。举办2023年暑期国际小学期,成功设立省内第3家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考点和省内第1家剑桥领思(Cambridge Linguaskill)考点,雅思机考考点在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的年度审计中获评最高等级,优质客服案例荣登全国考点新闻;全年共培养接收1600名国际学生,生源国共50余个,留学生人数同比增长33.1%。
6、研究生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硕士研究生招生总量达到1000人,增长11%。3项教学案例获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22年主题案例立项。
7、专业认证持续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顺利通过2022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学校现有通过认证专业6个,完成认证专家进校考查专业4个,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药学、护理等专业陆续迎接专家进校现场考察。
8、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实效。获批4项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重大项目,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7门。
9、产教融合进一步强化。数字艺术与时尚创意现代产业学院获批第二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立项。截至目前,我校共有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并列全省第一位。
10、生源质量大幅提升。学校在高考大数据报考热度,川内排名第4。2023年,录取分数再创新高。面向全国30个省市共计招生6100人,在川一本调档线文理分别超一本省控线21分、28分,均位列全省高校第10名,在川二本调档线文理分别超一本省控线7分、5分,位列全省二本招生高校第2名。
11、学生获奖再创新高。2023年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1217项,较2022年增加128项,增幅12%,排行榜内竞赛奖项较2022年增加104项。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名第167位,较2022年上升61位,排名增幅显著。学校游泳队在2023年四川省大学生游泳比赛斩获得5金2银1铜,并打破赛事记录1项。学校男女足球代表队在四川省第三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中双获亚军。学校飞盘队获首届中国大学生飞盘联赛总决赛季军。
12、服务地方成效明显。首次有调研成果获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连续5年发布全球会议目的地竞争力指数,连续8年发布中国会展城市竞争力指数,连续9年开行全国首创的医疗列车,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获得新闻联播、光明网等广泛报道。联合中国环境报、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发布《2023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指数》,获人民日报等多家国家主流媒体报道。
13、办刊水平持续提升。《中国抗生素杂志》入选2023-2024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外文期刊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Society(简称DTS)取得重大突破,正式被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数据库收录。
14、党建品牌持续擦亮。影视与动画学院党委等3个基层党组织入选四川省第二批新时代四川高校党建示范创建项目,实现示范创建立项院系、支部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全覆盖。
15、思政品牌不断创新。获批四川省第三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育人精品项目1项,大运会志愿者团支部荣获“四川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成大易班在全国易班共建高校遴选中获佳绩,4项工作案例脱颖而出,获奖数居全省高校前列。
16、校园文化育人成效显著。坚持文化引领,营造一流育人环境,开放共享博物馆、音乐厅、游泳馆等一批文化体育场馆群,增设校园导视、文化雕塑等各类文化设施设备,营造城市大学人文环境新风貌。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活动,13件作品获省级奖项(7件入围国赛,实现首次国赛入围,3件作品获全国奖)。
17、特色统战平台落户学校。“蓉归同心·大成天府”成都留学人员服务体验馆在学校开馆启用。成立侨联专家工作站,是校地侨联共建的第一个专家工作站,是四川省高校第2家。
18、校友工作成效明显。成功举办45周年系列校庆活动,启动校友林项目建设,推出电子校友卡,成立教育行业校友会、华东校友会、重庆校友会、彭州校友会,海内外校友分会增加到17个,成都大学教育基金会建设持续推进,接收实物及现金捐赠总额约250万元;打造线下校友文化阵地“校友之家”,“校友+”服务模式成效初显。
19、全面依法治校水平显著提升。建立“1+1+9”法律顾问工作机制,为依法治校提供专门机构和团队保障,优化学校法律援助站的普法宣传、法律服务功能,顺利通过“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复核。
20、创新创业再创佳绩。学校131个项目获批2023年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授予“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全省仅有4所高校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