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视角 - 内容
152
【中国新闻网】“智媒时代国家形象塑造与国际传播路径创新”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
文:中国新闻网记者 王鹏

原文链接:

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287353.shtml


原文如下: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4日电 (记者 王鹏)“智媒时代国家形象塑造与国际传播路径创新”学术会议14日上午在成都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


10月14日,“智媒时代国家形象塑造与国际传播路径创新”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


此次学术会议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成都大学主办,中广联合会西部学术研究基地、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承办,来自全国70多所院校的230多位专家学者、青年学者、业界从业人员及在校学生参加会议。


成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唐毅谦指出,本次会议是对新时代新使命的积极响应,展示了学界与业界共同致力于国际传播实践和理论体系创新发展的努力。


成都大学特聘教授、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院长欧阳宏生致辞表示,智媒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媒体运作的各个环节,媒体格局重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我们要加强国际认知传播研究,加强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符号学等理论研究,加强国际形势、国际环境以及跨区域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认知,增强传播的针对性,达到国际传播效益的最大化目的。


本次会议设置主论坛和分论坛,其中主论坛由三个单元组成,分别从国家形象塑造探赜、国际传播理论研究、国际传播实践观察三个方面,对新时代国际传播实践和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进行了研讨。


中国新闻社原副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媒介素养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田惠明作《新时代:缘何面临“挨骂”问题,如何塑造“三可”形象》的主题报告。他指出,中国国家形象在海外有着不同的认知和评价,因此亟需完善自我,树立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他提出要改善文风,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最后,他强调,一个国家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文明素养,包括教育、远见和品格等,这是关键力量所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中心副主任杨明品以《国际传播:变局与变革》为题作主题报告。他指出“国际传播是新时代国家战略、全媒体重大使命”,提出了国际传播的三个话题,即“变局:世界新动荡和媒体竞争”“态势:现阶段广电视听国际传播布局”“变革:再造广电视听国际传播体系”,并从重塑广电视听国际传播业务、重整国际传播流程、重构国际传播格局三个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特聘教授林克勤在主题报告《面朝大海:未来国际传播的新路向》中指出,面对完全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弱确定时代,把目光投向大海,开辟人类海洋信息生产与消费的新路向,是提升中国国际传播效能的有效创新探问,并从海洋传播的历史路径、引发动能、内涵指向及知识图谱四个层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李亦中从中国电影的实际出发,作《中国电影全球传播与知华友华受众群》的主题报告。报告对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历程的几个关键节点进行了梳理,如1935年《渔光曲》走向世界,1987年《红高粱》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等。报告还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产品分成了四类,分别是满足内需的产品、内需和外销兼顾的产品、外销产品以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拍产品。这些产品各有特点,发挥了不同的传播效益。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级编辑、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甫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MG)国际传播战略探赜》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在国际传播规划层面,要继续按照建设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以鲜明的态度、坚定的决心、务实的作风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地。随后,他立足现实说明当今国际传播呈现出视觉化、智能化和武器化的生态转型,这一新趋势给当前中国的国际传播战略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次会议还设置了4个分论坛,分别围绕“体育赛事、新闻传播与国家形象宣传”“数字影像、艺术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美丽中国、城乡纪录与文化形象创新”及“媒介技术、人工智能与国家形象记忆”展开了思维激荡,与会专家学者在进行学术对话的同时增进学术交流,促进了新时代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共同体搭建。(完)


  2023年10月15日 15:15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