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视角 - 内容
649
【人民日报客户端】掌握科学方法 做好“三农”工作
文:刘世炜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二级单位审核:安鸿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7103798/6954493


原文如下: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就做好“三农”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引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掌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做好“三农”工作,要遵循客观规律。乡村建设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规律办事,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农民进城要符合客观规律,不要大呼隆推进。要开展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倡导求真务实精神,以作风的提振推动乡村的振兴;对耕地占补平衡以及耕地保护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提出有效应对之策。要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编制村庄规划不能简单照搬城镇规划,更不能搞一个模子套到底;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


二、坚持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发展进步、不断胜利的重要法宝和根本经验。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坚持独立自主,依靠自身力量,突出中国特色。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例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强调“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探索。”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强调“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在发展农业科技上,强调“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在建设农业强国上,要突出中国特色: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正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立足基本国情农情,我们党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等等。


三、坚持问题导向


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党领导“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例如,在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上,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缓解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必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脱贫攻坚上,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关于“谁来种地”问题,实质上是愿不愿意种地、会不会种地、什么人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在农村社会管理中,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四、坚持战略思维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思维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坚持以战略思维推动“三农”工作,要深刻认识“三农”问题始终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基本问题,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以认识和把握。要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内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必须从战略高度加强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观念,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战略地位。要深刻认识农业是粮食等初级产品的重要来源,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要从战略和全局上看待粮食安全问题,看得深一点、远一点,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


五、坚持历史思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思维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坚持以历史思维推动“三农”工作,要认清历史形势。我国小农生产有几千年的历史,“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小规模家庭经营是农业的本源性制度。要牢记历史教训。特别是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要保持历史耐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更不能刮风搞运动;要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想在前面,切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烧饼。


六、坚持辩证思维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辩证思维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坚持以辩证思维推动“三农”工作,要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认识在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征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要深刻认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注意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


七、坚持系统思维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系统思维就是立足整体,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考察认识对象的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坚持以系统思维推动“三农”工作,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城乡土地、资金、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流动渠道。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统筹推进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全面进步。要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八、坚持创新思维


创新是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就是敢于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例如,在发展思路上,强调要坚持树立大历史观、大三农观、大食物观,跳出“三农”看“三农”。在发展理念上,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在工农城乡关系上,要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上,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在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上,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在工作实践中,要注重调查研究,坚持试点先行,总结推广实践经验、有效做法。


九、坚持法治思维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思维就是遵循法治理念,善于运用法治方法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坚持以法治思维推动“三农”工作,要深刻认识法治是乡村治理的前提和保障,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要把政府各项涉农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普及教育,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要教育引导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积极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十、坚持底线思维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增强忧患意识,在现实工作中就是要坚持底线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底线思维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思维。坚持以底线思维推动“三农”工作,必须守好若干底线、红线。要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尽管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是对粮食安全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强化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要守好农村改革底线。不管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守好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底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保障资源永续利用。



刘世炜,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2023年06月01日 12:19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