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若鹏: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核心价值观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2日
来稿单位审核 编辑
责编

  

      

       201410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一论述,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丰厚土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与创新,两者是密不可分、相互支撑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已经影响并将持续影响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不仅维护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良好秩序,在当今社会仍然具备强韧而持久的生命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几乎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直接或间接地找到其思想源泉。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主体的自我修养、社会和谐的伦理诉求和国家发展的终极目标上,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

 

  但我们应看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密切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使其能实现理性的升华与创造性的转化。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广泛性和先进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积淀下来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智慧最基本的元素和最珍贵的结晶,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标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之本和精神之魂。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积极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得到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才能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目前来说,要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以传统文化的克己思想加强道德主体的自我修养。

 

       主体道德修养的提升,不仅关系到个体道德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素养的提高,关系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效。传统文化中的“克己复礼”,是让人身心达到和谐状态的良好方式和主要途径,具备较高的借鉴和继承价值。“克己复礼”强调个体道德完善的自主性,“克己复礼”的过程就是人努力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与客观事物相协调、相一致的过程,就是人摒弃自己不合礼义的思想之过程。“克己复礼”要求人们正确处理道德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义与利、情与法、言与行等。通过“克己复礼”,主体才能形成正确的荣辱观,而正确的荣辱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二,以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实现社会和谐的伦理诉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而人与他人的和谐相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当今社会,由于个人私欲的不断膨胀和各种利益关系的错综复杂,使得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思想,对于指导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意义重大。在孔子看来,仁爱之道应该从家庭内部做起,否则就会“父子不和,其世破亡;兄弟不和,不能久同;夫妻不和,室家大凶”。在做到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以后,人们还应该关心和爱护自己父母兄弟之外的人,即“推己及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应大力提倡现代仁爱精神,这对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自我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现象无疑是一剂良药。

 

  第三,以传统文化的爱国思想实现国家的富强文明。

 

       忠君爱国、重民族气节,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培育出的精神资源。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要继续对此进行合理的扬弃,大力倡导热爱祖国和明礼守法。中国传统的“家天下”政治模式,将“爱国”大致等同于“忠君”。今天,我们所强调的爱国,与传统的爱国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当下所强调的爱国是对自己祖国真挚的爱,并不是指对某一个人的绝对忠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中,我们应通过舆论宣传、教育引导等方式,使公民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共同推动国家的繁荣富强。

 

  总之,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好、利用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进程。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