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国主义统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2日
来稿单位审核 编辑
责编
 

 

       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紧紧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个关键。爱国主义的内涵既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不断与时俱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必须与国家民族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必须与国家民族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结合。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不断丰富其内涵,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国家的发展目标与发展道路之间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国民形象与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价值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从振兴国家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中总结出来的。从鸦片战争后无数志士仁人追求国家独立富强的奋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中国人关于国家如何发展、走什么样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揭示了中国的发展目标与发展道路的统一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这种统一性,认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同时,也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我们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意味着我们选择的是一条不同于西方大国的崛起之路。18、19世纪西方大国靠殖民掠夺而崛起的模式不符合当今时代潮流,也不符合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利益。我们只能通过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来实现中国梦。这种对国家发展道路的理性选择和坚守,使我们不会误入歧途,也不会重蹈历史上一些大国推行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而衰亡的覆辙。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内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践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决心、信心。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目标和途径,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角度看,也反映了中国国际战略目标和实现途径的认识。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外交理念的发展历程,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再到亚洲新安全观,中国对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外交理念不断丰富,但追求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公正性一直贯穿始终。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国际关系中的自由不仅包括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还应包括各国根据国情选择发展道路的自由;平等和公正不只表现为国际贸易中的等价交换和国民待遇,也应体现在国际规则本身的公正性以及各国参与规则制定权利的平等性;中国主张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反对国际司法实践被少数国家所把持,反对国际司法体系及诉权被滥用,强调各国应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精神为指导,通过理性对话和平等协商来化解矛盾纠纷。中国在社会治理中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价值准则和价值目标,也将之作为国际战略的基本准则,推动国际秩序朝均衡、普惠的方向发展。这些基本的外交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人生哲学和价值选择,也体现了中国人把国家发展与世界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国际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秩序观,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各国人民根据本国国情所选择的发展道路,自觉抵制西方“国强必霸”和“历史终结”等谬误,深刻把握中国外交的核心精神和基本立场;正确认识国际行为准则和处理国与国之间分歧与矛盾的准则,准确认识国家的外交政策,以理性的方式支持国家的外交主张。此外,还应培养大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全球视野,积极支持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开展力所能及的对外援助,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的挑战。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标准,从一定层面上也体现了当代中国人在国民形象建设上的目标和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各国人民交流的频率不断加快,数据信息的网络化传播使得各国人民间交流的广度和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一个国家公民的文明素养、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国民形象与国家形象具有内在的同一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这种同一性,自觉加强文明修养,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言行去塑造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具体来讲,要教育大学生在现实生活和虚拟网络社会中、在对内交往和对外交流过程中,努力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外化为自己的行为,不仅要敢担当、讲信用、与人为善,绝不干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而且要坚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合作。“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不同国家民众彼此间的好感无疑是国家关系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这种好感建立在对彼此文明的尊重和欣赏之上,建立在彼此交流中的友善和诚信之上。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对本民族的文化充满自豪,也应对别国的文明保持尊重,承认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基本特点,支持不同发展模式相互合作,推动不同历史文明相互借鉴,努力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促进者、实践者,以自己的文明言行为国家形象增添光彩,为国家软实力注入更多正能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正确认识党和国家的对外方针政策,理性表达爱国热情;把对祖国的一腔热血转化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积极提升文明素养、不断拓展全球视野的动力,以良好的国民形象去赢得世界的尊重。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