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人物
新闻网首页 >> 成大人物 >> 正文

【向上·成大青年】从中专生到年级第一、发SCI、拿国奖!她硬核生长!

文:刘雪梅、顾乐淇 来源:新闻中心 来稿单位审核:陈钧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1日
刘雪梅、顾乐淇
来稿单位审核 陈钧 编辑 闵秀玲
责编 吕佳

2018年的盛夏,她受困于身心的压力,选择成为一名中专生。来到成大,她两个学年综测排名年级第一,共同一作身份发表中科院二区的SCl论文2篇,获得国家奖学金,坚定未来人生方向,她以永不言弃的坚定,书写了自己的硬核成长之路。


她叫罗月瑶,基础医学院2021级护理专业学生,2023-2024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以下是她的自述


身处逆境虽感无力 但亦是攀登的契机


我出生在四川眉山,在我三岁时,父母选择分开,我便跟着奶奶一起在镇上生活。到了上学的年纪,我被送去姑姑家,在那附近的小学读书。一年后,我才跟着爸爸来到成都。彼时,家里一共五口人,有三个小孩需要供养,父亲当铁路工人的收入是一家子最主要的生活来源,日子拮据且平淡地过着。


初二时,我的身体出现了异常,我开始频繁地晕倒。我在医院多个科室进行了详细检查,但均没有查出病因,医生推测可能与学习压力或营养不良有关。由于生活费有限,我只能在饮食上“抠门”,只吃食堂最简单的7元套餐,包含一荤一素,水果和零食就不奢望了。长时间的营养不良与考试压力让我的身体处于极限,我那时几乎每个月都会晕倒。


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处于中等水平,中考五百多的分数让我进到一所普通高中,但面对身心的变化,我担心自己无法承受高中的学习压力,害怕未来只能勉强上个大专。就在我难以抉择时,我从中专学校招生办老师那里了解到对口高考政策,这在当时为我提供了一个缓冲压力和实现学业梦想的新路径。由于自身的健康问题,我对医疗健康和人体科学产生了兴趣,最终我进入了成都成医一附院护士学校读书,希望通过学习护理,能够深入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掌握相应的护理技能,维护人们的健康。


进入中专,我身处两极分化的学习环境,一部分同学对学习充满热情,而另一部分同学则更倾向于娱乐消遣。在这种环境下,我会不断提醒自己专注,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每天早中晚,我都进行练习,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在图书馆的楼梯上,我会默念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我是最棒的”、“我一定可以学得很好”,给予自己动力。课堂上,我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就大胆提出,这一提问的习惯延续到了我的大学课堂。


三年如一日,我每天都争取做第一个起床去图书馆的人。高二时,我从升学办公室老师那里得知,我能够报考的本科学校一共是四个,而成都大学就是其中一所。我便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了解到成都大学是一所综合大学,近年发展迅速,基础医学院的护理专业在国内有较好的声誉,因此我明确了目标——考成都大学的护理专业。


整个高三阶段,我就像在进行一场马拉松。每一本书、每一个知识点,我都已经反复咀嚼,直至烂熟于心。最终,努力没有白费。2021年,我被成都大学护理专业录取,我实现了我的大学梦。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仿佛历经八十一难,此时轻舟已过万重山。


进取是淬炼 绽放亦有时


我的大学生活,是充实而精彩的。


在成大的这四年,9教2楼的实验室、8教2楼的空教室、六食堂2楼的沙发区,都见证了我的学习日常。


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我最有记忆点的课程是《成人护理学》,它细分为《内科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两大厚重篇章,其内容广博且深入。这两本教材知识点十分密集,几乎每一页都承载着关键信息,这门课的上课节奏非常快。为了更好地学习吸收,我自创了适合自己的“两色学习法”。在课前,我会根据学习内容,预先刷100多道选择题,用红笔将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标记出来。课堂上,我总是坐在第一排,紧跟老师的节奏,用蓝笔勾画要点,及时补充笔记。等到课后,我再根据两种颜色的笔记,及时进行复习、消化知识。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会及时去私信老师,向他寻求帮助。我也乐于与同学进行交流,如果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会耐心进行知识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帮助了同学,自己也受益匪浅。


大学期间,我连续三年绩点排名年级前10%,两次综测成绩居年级第一,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使得我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我还获得了成都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



科研是工作,也是新的路


我与蔡佩玲老师相识于《组织与胚胎学》课程。课堂上,她总是笑眯眯地,从不照着书念,各个知识点信手拈来。她画得一手好图,显微结构下的人体组织图,在她的粉笔下栩栩如生。


“她的目标很明确,身上那股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蔡老师在课题组招新面试后这样评价我。我最终以面试第一名的成绩加入了课题组,开始接触科研。


大一下学期,蔡老师邀我加入她的课题组,惊喜之余我感到重重压力——由于数据分析是完成组内任务的必备技能,我需要从0开始自学SPSS(一款统计分析软件)。为此,我关注了一个专门讲解SPSS的公众号,前前后后跟学了三次,才学会了简单的操作方法。


蔡老师的课题研究方向有很多,比如儿童生长发育、肠道菌群、心理学等方面。我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儿童生长发育方面的研究。随后,我跟着课题组的师兄师姐们一起参与了多个课题研究,我主要负责数据分析工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数据清洗与匹配工作尤为棘手。我们拥有同一批小朋友多年的体检数据,涉及多个表格。原始数据总量高达几十万条,而我们需要确保每个小朋友每年的数据都能无遗漏、无重复、无错误地匹配。最初,我们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方法:人工手动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核对、筛选、提取。我意识到这种方法的低效性,决定自学函数来优化数据匹配流程。通过持续地学习,我掌握了函数匹配数据的方法,并将其引入课题组,其筛选效率从以“月”为单位提高到以“小时”为单位。“没有想到几天之内,月瑶真的找到了方法,我很为她高兴与骄傲。”蔡老师这样说。然而,单一函数的应用存在局限性、数据赋值存在挑战。为此,我不断钻研。在研究过程中,我经常在周末花一整天来研究解决办法,却没有成果。我时常会叹气,但却从没有想过放弃。最终,通过上网和研究生朋友的帮助,我找到了预测生长曲线的方法。


在医护这一领域,许多前沿的研究和最新的临床实践都首先以英文形式发表。为了确保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广泛阅读与引用,我们采用了全英论文写作方式。但作为由中专升学至本科的学生,我的英语基础很弱。初期,参与课题组组会时,我总是因为听不懂英文词汇和学术术语,而跟不上大家的进度。为了攻克语言上的障碍,我向课题组的其他同学寻求帮助,她给我推荐了高效的英文文献阅读工具,还在组会上耐心为我解释陌生的英文术语。与此同时,在组会讨论中,蔡老师也会细心指出我表达上的不足,并提供改进意见,帮助我更好地掌握学术语言。


搞科研是需要甘坐冷板凳的。经三年时间的研究,我和课题组的同学最终以共同一作身份发表中科院二区的SCI论文2篇,更加坚定了我在护理领域钻研下去的决心。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研究医学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护理效果以及预测疾病发展趋势,为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护理是选择,也是使命


大学四年如白驹过隙,再回望,我很感激自己做的每一个决定。与护理交手的这七年,我深刻体会到这一职业的重要性。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持续关注,护理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性和人文关怀显得尤为关键。通过大学的专业学习,我掌握了扎实的护理技能,学会了用心去关怀每一位患者、理解他们的需求。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让我对护理职业产生敬意。


现在,我正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实习。实习初期,我亲身体会到护理工作的复杂性,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以及出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决策。一有机会,我就跟在带教老师身后,仔细观察他处理紧急情况的方法和技巧。在带教老师的同意之下,我把多个科室的二十多册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带回家,将墙上的科普宣传内容进行拍照保存,以便于我在业余时间,加强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实习过程中,我坚定了此后的发展方向——母婴护理方面。在大三学习妇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时,我便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在产科实习时,我也深刻感受到母婴护理的重要性。我希望参与实际工作,提升母婴护理技能和临床应变能力,关注母婴护理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丰富知识体系,满足母婴群体的健康需求。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我仿佛是在追逐那璀璨的阳光,一心向前,未曾留意脚下的坎坷。如今回望过去,那些曾经的困难与挑战,都已化作我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道风景。未来的日子,我将怀着这份永不言弃的执着,坚定地在护理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编辑:闵秀玲责编: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