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人物
新闻网首页 >> 成大人物 >> 正文

【校友风采展示录】凌刚基:淘“乌金”的新农人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09日
来稿单位审核 编辑
责编
 

编者:成都大学建校37年来,始终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有文化、有素养、有热情、有目标的青年人才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良性发展。迄今,数十万计校友分散在世界各地,他们以“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成大精神在自己的一方世界认真经营,他们是成大最亮眼的名片。2015年7月,成都大学新闻中心记者团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近8位毕业校友,以文字、视频、影集的形式,记录下他们的创业故事,素描他们毕业后的人生旅程,感受经年后他们的人生脉动。我们以“校友风采”系列,连续8期讲述优秀校友的故事,期望以优秀为榜样,以典型为样本,以先进为标杆,在他们的人生故事中体会执着、勇毅的力量,给认真、奋进的人们以指引。今推出第三期《凌刚基:淘“乌金”的新农人》。

                                                             

   

凌刚基,2009年毕业于成都大学广告设计专业。历经两度创业,这位昔日被乡人称为“哈儿(傻小子)”的80后,成就“何乌鱼”餐饮品牌,年创造数百万产值。拥有重庆市某餐饮公司、某淡水鱼养殖公司和某农业开发合作社三家公司,以及跨越川、渝、鲁、皖等省市地区的33家餐饮加盟店。

  

清晨7点,凌刚基便从新都驱车近两小时去往双流的水产市场,为自己一家“何乌鱼”门店采购新鲜的乌鱼。他体型微胖、头上很容易就看出白发。他开车在湿滑拥挤、腥味满满的市场里自如穿梭,从容亲自挑选、装车。身旁,怀抱着婴孩的妻子,他口中那位改变他一生并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女人,静静地陪伴。

 

如果没有你 生命拿什么精彩

 

    “以前完全没想过会干今天这一行。”凌刚基这样说道。

 

     为了女友,他改变轨迹在高考时选择了美术。偏偏女友考进四川美术学院,他来到成大。从此,他的创业故事悄然起航。

 

家境贫寒的他每月仅生活费支出已经很吃力,要挤出去往重庆看望女友的车费几乎是不可能。为了摆脱这些状况,要让自己成为“富一代”,那么首先必须让自己成为“创一代”。于是,对数码产品一窍不通的他通过自学,在同学间做起了当时逐渐走俏的数码产品小生意。“外人一台电脑组装赚七百元,我只赚两百还负责维修。”仅半年后,大二的他负担下自己全部的学费生活费,还开上了一辆二手小轿车。

 

有了这些基础,加之他聪明勤快,处事雷厉风行。大四时,他的广告工作室开张了。

 

     前方的路明亮坦荡,如果,一切如常。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名冉冉上升的广告业新秀,被一场意外摔得粉碎。一名工人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他赔了50多万元——这对于当时的他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作为一名创业刚刚起步的在校大学生,积蓄不多却欠了50万的赔款,面临着被法院传票的风险,甚至可能短时间内都无法抛头露面。这样的日子灰暗而冰冷。他的妻子,当时还是其女友的她,顶着各方压力毅然从学校请假来一起照顾伤者,甚至还说服家人借来部分钱款,默默支持他。在最低谷时,有了家人朋友莫大的支持与鼓励让年轻不服输的他,重新燃烧再战的信念与信心。

 

可是,再次创业做什么呢?

 

    “自己在广告这边遭遇了事故后自己也害怕,就想到转行。父亲曾做过酸菜鱼的餐饮,其中就有乌鱼。乌鱼刺少肉厚,还有药用价值,自己在校园厨艺大赛也拿过名次,所以最后决定做乌鱼火锅。”做乌鱼火锅的想法终于被确定下。但接下来的问题更加严峻:怎么做?

 

再次创业的凌刚基开始了闭门造车式的火锅底料调制之旅——不断买进各种火锅底料、香料,自己炒自己调,觉得味道不佳,掉到重来,改配方改比例,再调制、记录。这样一系列动作被重复了三个半月后,拥有鲜香麻辣火锅和香浓清淡汤锅两种特色口味的第一家“何乌鱼火锅”开张了。

 

2009年,凌刚基大学毕业,他带着自创的配方开了一家小餐馆,很快打开了市场。

 

市场的认可让他找到了自信,马上在成都开了鱼庄——“何乌鱼”。“何”是一直对他不离不弃的妻子的姓,同时,在四川话中,“何”字与“活”字相差无几,“谐音能让人产生原料新鲜的联想,希望食客吃着放心,我们生意兴隆。”他说。

  

 

风雨满楼 携手逆风而上

 

生意不错,不足一年,近十家的加盟店使他还清了剩余二十万元的全部欠款。但是新问题出现了——乌鱼大幅涨价。

 

     川渝地区乌鱼基本处在野生状态,只能从广东进货,但每年下半年出鱼量少。原材料价格几近翻一番,而数量和质量却得不到保证。当时的供货商有句常挂在嘴边的名言:“老板,这两天鱼量紧张,少用一点儿嘛。”但是餐饮生意想要发展,不仅要对上广东的断货期保障食客的消费,更得汲取那次事故带来的惨痛教训从源头抓食品安全。所以,建一个乌鱼养殖基地在他看来成为了必要。

 

这张乌鱼养殖的白纸,上网查找收集资料求助,再只身一人到山东、广东、江西等地“拜师学艺取真经”。

 

功夫不负有心人,其餐饮公司成立的第二年,他的养殖公司诞生了。

 

      养殖基地选在家乡重庆永川,地理位置偏僻,且条件艰苦到了夏季更是炎热难耐,被讥笑再次当回农民的“哈儿”凌刚基却一头扎了进去。同时,妻子选择停下自己的脚步,转身打点餐饮生意、照顾家人,做他有力的后援支持。“就像他说的,我们的起点低,就必须要奋斗的更多。农村家庭,父母也给不了太多支持,凡事都必须靠自己。偶尔也会有抱怨,但更多的是需要理解。”妻子说。

 

但是,他的养鱼大业注定不会平凡。

 

      一条乌鱼的生长加之冬眠需要14个月。万万没想到在饲养乌鱼的第一年,就遭遇了洪水,眼睁睁地看着千斤的乌鱼被冲走,100多亩鱼塘每日千元的饲养成本全部打了水漂。水过无痕,却狠狠地侵蚀着淌血的心。浩劫后,基地一带很多养鱼的都转了行。这其中也包括同样损失千斤但产值相对较低的鲫鱼大户,他的邻居。

 

怎么办?“放弃吧”他被劝了又劝。连同他的帮扶对象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中的多名导师也并不看好他,他被告知这样损失巨大的微型企业是度不过生存期的,何况水产养殖的风险本就巨大。然而最终,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坚持!遭遇过广告事件的铺垫,这次创击虽大,却不至于灭顶。况且在当地市委市政府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下,一条水渠正在修缮。于是,在清理鱼塘的同时他反省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再次四处求教。

 

然而好事未成双,偏偏祸不单行。在养殖方式变革的第二年,他的乌鱼养殖亏损值超过一百万元。这一次,问题源头并非养殖方式,而是鱼料供应商的偷梁换柱。乐观的他告诉自己,至少正确的养殖技术可以暂告一个段落。一切,终于走上了正轨。

 

如今,127.5亩的养殖基地已由生存期进入发展期,并每年可带来三百万元左右的收益。

 

 

想法多得像炫迈 根本停不下来

 

妻子喜欢网购。网购,无疑为凌刚基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平日的推广宣传,二人曾经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再次有了用武之地。设计外形像一个完整气泡的活鱼礼包,让网购鲜活乌鱼成为了现实。加之在网络平台上对“何乌鱼火锅”的同步宣传,短短两月时间,新思路为其带来40万元的收益。

 

但是,创业到此依旧没有结束。除了供应餐饮和鱼苗、鲜鱼的出售,凌刚基认为,他的乌鱼还应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在探望病人时,相比鲜花、果篮这些华而不实的礼物,具有促进术后伤口愈合、产妇催乳等功效的乌鱼汤显然对病人更有用处。”在YBC的帮扶下,仅需微波炉加热的速冻乌鱼汤即将上市。

 

    如今,养殖技术趋于成熟,一切安好,却依旧停不下他的步伐——带领乡民们养殖乌鱼共同致富。每日十来个“骚扰电话”,他都耐心指点。“每个人的养殖规格、数量、面积、和经验程度都不一样,我得给他们说清楚嘛。”他说“作为21世纪的“新农人”,除了拥有现代科技和现代观念,尤为重要的是眼光不能太狭隘。所有好处都被你一个人捞完了,那你注定没朋友。其实,和我一起养鱼的有95%的都是我认不到的。但是一个人富不算富,要带领一帮人一起富,要不然社会咋个进步?”

 

    现在的他,是乡人口中的一个不错的小伙子。从“哈儿”变为不错的人,“我觉得这个评价还是很高的,是对我的肯定。”

自评,我不是一个好父亲

 

他自认为是一个很有爱的人,遇见需要帮助的人都会及时伸出援手。他也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拼的人,一旦认准一件事就要想尽办法把它做好而不受任何影响,即使与之相冲突的是他爱好的飞行器,这些诱惑也会望而却步。

 

但是因为创业,他对亲人满是愧疚,“我陪伴在他们身边的时间实在是太短暂了,常年在基地和全国各地跑,在家的时间一年也超不过二十天”。现在他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但家里家外几乎全靠妻子一人支持。甚至在小女儿出生的第二天,也不得不从成都远走福建签订合同。

 

如今事业日趋稳定,他也努力地将脚步放缓,打算对妻子独自管理的“何乌鱼火锅”总店进行搬迁调整,以方便一家人的生活和孩子的今后的入学。而对于产业纵深向发展,他不想去盲目的快速突进。他和妻子达成共识,再不能让孩子像他们一样辛苦漂泊。“家人和事业不同,和他们每度过一天,能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就少了一天。”现在要更多的关注家人和自己的健康,“否则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创业虽有代价,但妻儿生活成长过程中的陪伴,他不想再缺失更多。妻子说:“我希望他慢一点,慢一点……”

 

记者手记:在一个多小时的面采和一天的跟访拍摄时间里,一身简单休闲装凌刚基和他的妻子耐心而平和。普通的穿着、住宅与轿车,选鱼进货的麻利娴熟,让不熟实的人很难将其与拥近千万身家的富人相联系。仅有他那因久经浸泡而略开裂变形的手指在低声诉说。因为他的坚持,两度被宣判判死缓的事业终成为他壮阔人生的跳板。他从不放弃,也从不止步。他的愚执、坚持、骄傲令人感动。

 

(文/张珂菁 图/曾雨萱 编辑 闵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