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人物
新闻网首页 >> 成大人物 >> 正文

【硬核考研人】 李甘菊:从专科生到准研究生 不被定义的人生比较酷

文:李甘菊图:李甘菊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08日
李甘菊 李甘菊
来稿单位审核审核 编辑 闵秀玲
责编 李洁


【编者按】李甘菊,成都大学2017级学前教育1班学生,考取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


从一名专科生到准研究生,她用了5年时间。故事的A面仿佛是一个“学渣”逆袭的故事,但B面则是一个人如何打破偏见与定义,努力成就自己向往的人生。她说“不被限定的人生,才比较酷”!


不放弃“差生”也能起飞


我是一个差生,至少六、七年前周围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上课发呆、传纸条,在手机上看小说……以至于到了高三,我连最基本的数理化公式也一无所知,甚至在全年级公认最差的班上,我300分的成绩都只能排倒数。那时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没有什么前途的人,高中毕业去读个民办专科院校是必然的。


转折发生在高考前几个月,一句来自他人轻蔑的话:“你想读的心理学收分在本科线吧,你的成绩连上一所正经大学都难,有些东西不是你想就可以的,人可不要好高骛远。”我又羞又恼,但又无从争辩,我问自己:难道要一直做别人眼里的失败者吗?“不是”!于是我把手机和小说都收了起来,坐到了平时最不愿意去的前排听课,一有不明白的知识点就去叨扰老师,晚上亮着台灯做题到凌晨……那是我生平第一次为一次考试而努力。一个月后,成绩涨幅不大,“不是谁都适合学习的”的声音又响起了。两个月、三个月……终于又一次月考,我成绩涨了100多分,排名班级第6。


第一次高考,生物的答题卡没来得及涂,总分390,加上凉山州的地区政策加分也未到本科线。我不甘心,选择了复读。第二次高考,由于生病,流鼻血加整夜没有合眼,几场考试是在忍着痛、打着瞌睡坚持答完的,最终成绩超本科线15分,我选择了成都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


不懈怠 专科生也可以做得很好


偌大的学校,专科生没有明显“标记”,隐匿在人群里,只有在同学间偶然大家聊起高考分数来,心底的自卑才又涌上来,隐隐地感觉大家对我们的要求都要低一点,“她文笔不好”,“专科的,怪不得”!


我不甘就这样,所以一上大学我就加入了新闻中心记者团,因为工作采访了本专业的一名考取伦敦大学学院的学姐,她在校期间专业成绩年年第一,每一堂课她都会坐在第一排,全身心投入。这警醒了我:即便进入大学,也应该认真对待学业,要把为了高考努力的劲儿保持住。 


别人对专科生降低要求,但这不能成为自我懈怠的陷阱。三年的专科学习,我想我没有荒废每一分钟。在幼儿园做专业实践、泡在图书馆、在新闻中心担任校园记者……几年间,我撰写的读书笔记有五大本,散见于校内外平台的稿件有百余篇。专科期间获得的校级及校级以上奖励共计有15项,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和高校校报好新闻二等奖3项国家级奖励。


专升本是我一直以来的目标。大三下期开始准备考试,一百天里我只给自己放过半天假,每天早上七点到图书馆,晚上十点回寝室,学习期间手机打开飞行模式。考试前,我把五本专业书来回背了好几遍,最担心的计算机,刷了上百套试卷,从不及格到能考接近满分。最终我以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被顺利录取。



不设限  曾经的“倒数第一”也能考学硕


从确定专升本上岸后,我立马就着手确定考研的目标院校了。我对教育研究有深入下去的意愿兴趣,有考博意向,所以我决心要考教育学硕。我敲定了一所部属师范院校,它的学前教育学报录比年年创新高。身边的专升本学长学姐几乎没有成功的例子,以至于家人和同学并不看好我的选择。但我不想给自己设限,不论是进校时的倒数第一,还是专升本的身份,那些过往的经历都教会我,未来是由无数个当下创造的。


备考从三月开始后就未曾中断过,哪怕是满课,哪怕是发高烧和犯胃炎最严重的时候,我也会记单词,会把专业课拿出来或背或看一下。六月以来,为了隔绝外界的干扰,我关闭了朋友圈和QQ空间,卸载了所有社交、娱乐软件。


初试成绩出来后,专业课的分数不尽如人意,我开始着手准备调剂和就业。后来,在调剂系统开放了十来天后,我接到了某所外国语院校和浙江工业大学的复试通知。在接受了后者的复试后,我以第10名擦线进复试、复试成绩第4、总排名第5的成绩被浙江工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录取。


如今回头看自己这5年的学习生活,有努力的辛苦,也有终于上岸的庆幸和释然。可以说,我的起点真的是很低了,甚至一度浪费了大把时间。幸好,我没有放弃过自己。人是不可以被轻易被定义的,性别、年龄、学历、过去的经历等通通都不能,它们是“玻璃罩”,框柱了自己,但是努力向外打破,就发现它们其实是易碎的。找准自己适合的、热爱的,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不断向上的人生就是最酷的。

编辑:闵秀玲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