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墨宝”是成都大运会官方体育图标,18个形态各异的熊猫运动图标代表大运会18项体育赛事。它以大熊猫“奇一”为原型,憨态可掬,生动形象,分别呈现体操、游泳、羽毛球等十八种大运会竞赛项目的动态。墨团坠于纸上,纸墨相交,黑白渲染,飘逸灵动的白描线条勾勒出“十八墨宝”,“中国体育+中国书画+中国国宝”造就中国风满满的“十八墨宝”。
水墨熊猫成功火出圈的背后是美术与设计学院张鸶鸶教授团队夜以继日的工作,一张又一张数不清的废稿、一个又一个“被毙”了的方案、铺满桌子的设计稿,以及通宵达旦的修改记录着“水墨熊猫”的诞生。
“十八墨宝”演绎中国风格
2022年4月,张鸶鸶老师接受优化大运会官方体育图标的设计委托,“光荣之至又倍感压力”,她回忆当时领命的感受。
她随即打算组建一支设计团队,经过层层筛选,一支整合了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和优秀校友的团队就此诞生。
如何优化设计图标,既创新又彰显大运精神是萦绕在设计团队心中压轴题。
团队将历届大运会、奥运会等国内外综合体育赛事的体育图标逐个分析,解析每个图标背后的含义和蕴含的设计理念。他们反复观看大运会十八项体育赛事的影像,运动员们的力量感、赛场的激情氛围、极具体育美感的动作……一开始,大千水墨、汉代画像砖、蜀锦蜀绣、竹林、年画……都列入了团队的考虑范畴。成都作为举办城市,要展现具有中国风格、巴蜀特色、青春风采三位一体的运动形象,灵感由此迸发,综合考虑体育图标设计兼具文化性、辨识性、简约性、律动性等原则、后期应用与传播效果,最终确定了以水墨熊猫为主推方案,并采用“中国体育+中国书画+中国国宝”核心设计理念。
“水墨熊猫将中国体育、中国书画、中国国宝的融合做到了极致,每一只水墨熊猫都集结了文化的瑰宝。武术艺术起源于中国,‘十八般武艺’造就‘十八墨宝’,借蓉城水墨熊猫传承体育精神,花式演绎十八项体育竞技”。
最终呈现的“水墨熊猫”,借鉴具有中国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和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样式——“水墨画”与中国书法运笔,在耳朵和眼部运用重墨艺术手法,让熊猫黑白相间的外貌特征更加凸显;在四肢与毛发部分,中国书法里的笔锋运用也跃然纸上,一幅幅川蜀水墨熊猫跃然纸上。以圆融柔和的墨团与飘逸灵动的白描线条勾勒出“十八墨宝”刚柔并济、虚实相间、古今相照的灵动形象,尽显中国风格、天府气韵、青春风采。
“‘水墨熊猫’将‘国宝’和‘墨宝’完美融合,‘墨宝’头上的小‘呆毛’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以成都大熊猫‘奇一’为创作原型,不仅具有差异化的识别点,且增添了萌感属性,贴近了与大众的距离”。张鸶鸶介绍。
“水墨熊猫”破圈而出
在一众备选方案中,“水墨熊猫”的“出圈”很不容易。
在后期设计中,团队细分成了三个创作小组,同步进行,每个小组负责1–3个方案。一开始,共敲定了7个方案,水墨熊猫、萌动蓉城、印运而生、奕彩大运、锦绣大运、活力大运、拼搏大运,历经层层筛选之后,从原先的7组到后来仅剩2组入围“决赛圈”,后又临时增加一组“竹林玉娇”。最后三组提交审核,面临三选一的“决胜局”,“水墨熊猫”才最终脱颖而出。
方案已定,团队精益求精,将定稿再次推翻修改,才最终呈现出如今看到的“十八墨宝”。
“十八墨宝”诞生于美术与设计学院二楼的会议室,只要团队开会,偌大一张会议桌资料铺得满当当。每个图标都要投放到会议室一体机的大屏幕,只为放大细节方便修改,力求从“像素级”着手抠细节。从建立团队到最终定稿,整个团队是在日夜相继和整月无休的高强度工作下度过的。校友代表钟骏琳回忆:“能够参与这次图标设计是荣耀的,这段团队合作经历是难忘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团队的协作非常有效率。”
“十八墨宝”应用场景
“水墨熊猫”发布后收获了一众“萌死了”“乖惨了”“爱了”的评价。不管是设计行业的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市民,都认为优化设计很成功,不仅保留了大熊猫的憨萌感,还兼顾了体育图标所需具有的简洁性和辨识度,便于在各种媒介和场景中应用,高质量地完成了对“灵活的滚滚”的塑造。
“十八墨宝”被广泛应用于大运会官方网站、各类特许产品、比赛门票、海报、场馆内外装饰、运动员和观众服饰、比赛场地标识、数字媒体平台和成都市内的大运氛围营造设计等等。张鸶鸶老师说最让她感动的评价来自80岁高龄的知名作家谭楷先生:“早在2005年,四川省用大熊猫形象申请奥运吉祥物时,就有竞争对手美猴王、藏羚羊等的支持者说大熊猫喜欢睡觉,不爱运动,用它做奥运吉祥物不恰当。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对此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熊猫是滑雪运动员、举重运动员、登山运动员,在生命的马拉松赛中,它跑了八百万年,是当之无愧的全面全能的运动健儿。”
大运为媒 见证蝶变精彩
“参与大运、服务大运是成大人以担当赴使命、以行动写忠诚的生动诠释,服务成都‘三城三都’建设,我们当仁不让。‘十八墨宝’的设计工作是天府文化的生动艺术实践,作为成都市举办的院校,引艺术为媒,用专业服务大运,展现体育运动的艺术魅力,我们责无旁贷。”
作为美术与设计学院设计学教授,她谈到:学院将专业化教学和新文科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融入大运会系列设计工作,将大运会相关设计项目融入本科及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教学,给学院设计学科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未来,学院将探索学科专业融合交叉,以设计学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项目制教学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细部改革。以学科交叉和科际整合突破“小文科”思维,构建“大文科”视野下的新文科教学与培养体系。
除了“十八墨宝”的设计外,美术与设计学院还完成了大运会奖牌绶带设计、火炬外观设计、大运会博物馆展陈空间规划与设计、大运会首家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策划设计等十余项大运相关设计项目,举办了“艺术助力大运”“百人百图迎大运”“我为大运做贡献”等主题创作活动和比赛。
张鸶鸶介绍,“大运系列设计体现了学院设计专业的‘四重交叉’:学科交叉、校内校外交叉、师生交叉、全球文化本土文化交叉,学生参与到项目中来,亲身感受、体验、实践,使学生拥有主人翁意识,更加热爱成都、成大和天府文化,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提升拓宽国际化视野和用专业服务城市经济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和时代感染力。
大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还有二十多天的时间,就将在蓉城盛大开幕。“成都全城总动员,全民齐参与,积极迎盛会,成大人精神饱满、斗志昂扬、齐心协力,全身心投入保障大运村的运行,祝愿大运年成都都成,成大大成,赛事精彩圆满,人人行大运!”
张鸶鸶热情推荐来自五湖四海参与大运的客人们去体验成都这座城市所具有的,和大熊猫身上一样的气质:和平友善、包容应变、绵延坚韧、豁达乐观;去成大大运村感受中国大学的文化精神,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