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视角 - 内容
1403
【大学生】“发现相声在南方的蓝海”
  来源:大学生


4月22日,
笑艺场携手成都大学红十字会赈灾义演。
“忙!”
孙小涛用一个字
描述着毕业前夕的生活。
从2010年3月底,
决定成立笑艺场剧场后,
孙小涛就一直忙于招兵买马,
奔波于成都各大高校,
物色志趣相投的师哥师弟师姐师妹,
用QQ与外地曲艺爱好者联系。
为了找到更多在相声小品方面有特长的人,
孙小涛与成都媒体合作,
策划相声大赛,
演员与参赛选手进行打擂。
相声被认为是从北方土壤上生长起来的,
身处南方搞相声的孙小涛坚信:
南方人也喜欢语言类节目,
相声在南方不缺观众。

“希望每一个在搞笑语言类节目表演或创作上有才能的朋友加入我们,在成都成立‘笑动成都演艺剧场’(笑艺场)!”一篇 《笑动成都——邀你一起打造成都“德云社”》的帖子在2010年3月底吸引了不少网民的注意。

发帖者称,他们是一群成都在校学生,爱好相声、快板、评书等极具喜剧色彩的语言类表演艺术,希望能聚集更多的爱好者,在四月初齐聚交流。发帖者还上传了他们在北京参加“2010年民间春晚”彩排演出的照片。一时间,不少网民跟帖回复。网友“我爱”说:理想是好的,做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事,将欢乐带给大家是值得称赞的事业。

发帖人正是孙小涛,“我发现了成都的市场和前景。因为相声、曲艺属于全民族,它们在北方很红火,其实在南方也一样。从电视台的调查结果看,南方人也喜欢语言类节目。”四川没有专业的相声演员,也没有专业剧场,但是,孙小涛想做第一家,成为四川曲艺界第一个吃相声这个“螃蟹”的人,因为他发现成都是一座休闲城市,非常热衷于娱乐,相声肯定能再此生根发芽。

帖子中所说的英雄,是大学里有才艺的大学生。对于相声,社会上有些人认为它在走下坡路,对此,孙小涛的态度是相声不能仅靠几个名人,要发展必须回归民间,而大学生正是曲艺主力军,“大学生有学历,有生活经历,如果它们喜欢相声,它的发展空间就广阔了。”

为了能找到英雄们,孙小涛采取了各种主动出击的方式。他在百度上看到大学生的才艺表演,如果合适,便通过校内网等方式联系。要是对方身在成都的大学,不论多远,孙小涛都会赶到对方的学校,进行面谈;倘若对方不在成都,他便打电话或网聊,把对方拉进远程编剧的人才库,“他们能给我们创作剧本,并对笑艺场的发展提建议。”孙小涛说。“我11岁就开始学评书,梦想有一个自己的舞台。”说这话的孙光辉是成都大学大三学生,为了实现梦想,孙光辉在课余期间看了很多书,大都是介绍周立波、郭德纲的经营模式的书籍。正赶上孙小涛在成都招兵买马,他们俩一拍即合。

不到一个月,这个梦想团队已经聚集了20十多人,有相声、散打评书、快板、话剧•••笑艺场尚未注册,孙小涛却已然把它当做企业来经营,在一个月内,建立了笑艺场网站www.5271.cc(四川高校曲艺联盟),把成员、活动信息和曲艺界动态及时更新。

孙小涛的目标不仅仅是表演相声,娱乐群众,而是把笑艺场发展成剧场。在这个创业过程中,孙小涛和同伴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场地,“我们需要固定场所而并非跑场。”虽然孙小涛和他的笑艺场经过媒体的报道,已经有人主动与他联系,商讨场地问题,不过到目前为止,场地仍没有落实。但是,孙小涛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为了全力投入到笑艺场的经营中,孙小涛豁了出去,辞退了所有工作,“下一步,我们将主动与剧场联系,暂不求盈利,但是,一定要把笑艺场办起来。”

成立笑艺场是北京之行后决定的。

23岁的成都大学艺术学院孙小涛,是个相声迷,爱听、爱说,还热衷剧本的创作,相声情结早在初中时就已结下。在初中时的文艺演出上,孙小涛自编自演的相声《大话生活》,诙谐的语言,搞笑的肢体语言,“不少老师回办公室还意犹未尽,一些台词甚至私下流行。”进入大学后,从学院活动,到学校文艺表演,乃至成都市举办的演出中,都频繁出现了他表演相声的身影。

2009年10月,孙小涛和搭档井强在网络上得知“2010年民间春晚”征集节目和表演者的启事。他俩毫不犹豫的将相声《误会》的剧本、视频递交到节目征集处。相声《误会》讲述着大学校园中因爱情与哥们产生的友谊冲突。当时,孙小涛刚经历一段情感低谷,他的女友同时被一位男生狂追,但是,女朋友并没有义正词严地拒绝,从而产生了误会。这个相声就是以这段爱情曲折经历为原型创作的,用喜剧的方式表达了一种向上的精神,深受看众追捧,他俩因此在大学校园拥有不少粉丝。

20天后,《误会》被民间春晚采用,组委会邀请他俩到北京参加排练和演出,费用报销。两个人激动的一跃而起,击掌相庆。出发之前,孙小涛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改名字。原来,孙小涛原名孙涛,为了不使观众把自己与同名的艺人混淆,加了一个“小”字。

就这样,孙小涛和井强带着《误会》来到北京,参加了晚会的排练。离正式表演只有一周的时间,正当两人忙的大汗淋漓时,导演叫住了他们,“你们能不能创作一个小品?要植入赞助商广告,要好看,一周内就要。”原来,孙小涛在送参赛作品时,把以前的作品也传给了组委会,这些作品都是孙小涛原创的。民间春晚组委会正是看中了孙小涛的原创力,才将临时创作的重任交给了他,“其实,组委会有编剧,他们却把创作的任务交给了我们。”孙小涛说,因为压力大,他当时还有些顾虑,但或许是受到来自全国各地参与者的刺激,他更多的是兴奋。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孙小涛在组委会办公室“闭关”一周,顺利完成了任务,得到了认可,“只要为喜欢的事去拼搏,就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除夕夜,“民间春晚”在网络上播出,《误会》深受网民喜爱。在现实中,北京一家相声剧社也向二人发出了邀请。

“那天的场景深深刻在我脑海里。”当孙小涛推开剧社棕褐色的木门,舞台上黑色的幕布,台下整齐摆放着200余个软席座椅。此时,场内正播放暖场片,那是剧社演员表演相声的片段。顿时,舞台、幕布仿佛在眼前旋转,四周响起震耳欲聋的叫好声。他激动得有些颤抖。“下面,邀请来自成都的大学生相声爱好者为大家表演,以后,或许他们将长期在这里为大家演出。”属于孙小涛二人的试场演出开始,幕布徐徐拉开,座无虚席的观众掌声雷动。此刻,孙小涛的心中无比确定,这正是自己所需要的。随着设计的包袱一个个抖出,叫好声轮番出现。“我们下台后,换上外套坐进看众席,有人一眼就认出我们,专门过来握手。”即便距离当时已过去数月,每每回忆,孙小涛总是充满自信和自豪。

令人意外的是他们婉言谢绝了剧社要他们留下来的邀请,只因他们有更大的梦想,“我们要回成都发展,打造我们自己的‘德云社’。”

记者观察:一个来自农村的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从小就对曲艺痴迷。读大学前,虽然多次登台表演相声,但是为了提升专业水平,上了大学,他从相声的基本功练起。每天早晨,当其他同学练完声回宿舍,他却还要继续说、学、逗、唱。就这样,练基本功,四处表演,孙小涛在大学的三年练就了一身本领。毕业前夕,原来能进入北京的剧场,开始专业的演出,他却选择了创业,义无反顾的创办“笑艺场”。

(注:1,此报道来自《大学生》杂志2010年第11期。2,因“笑一场”已更名“笑艺场”,故转载时文中所有“笑一场”字样更改为“笑艺场”。)

  2010年06月01日 15:17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