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大要闻 - 内容
1937
教学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访省级教学名师周激流教授
  来源:《成都大学报》240期1版

“以人为本不是空话、套话,是真正需要每位教师去努力做到的。”


“以人为本,真真切切地以人为本!”当记者问及周激流教授的教学理念时,他毫不犹豫地这样作答:“以人为本不是空话、套话,是真正需要每位教师去努力做到的。”他进一步阐释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古人把“师”与“天地君亲”并列,藉此说明教师的重要性。今天,各高校都在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德建设,也是为了建立一支好的教师队伍,进而真正为学生做好教育培养工作。说到此,周教授变得严肃起来,他语重心长地说:“既然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以人为本,真真切切地用心关爱学生、用心搞好教学,并务必牢记,教学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

周教授说,他很提倡开办讲座的教学形式,这样可以与更多学生沟通、交流,更大范围地传播知识、理念。这也是他“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教学实践方式。去年4月30日下午,记者有幸聆听了周教授“基于人体生物特征的识别技术及其应用”为主题的一次讲座。讲座中,周教授在介绍计算机专业领域的众多概念时,尤其注重把深奥的理论知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直观形象的图片来阐释。他为此专门制作的ppt,将人类日常的喜怒哀乐图片抓出来展示,再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包括记者在内的很多文科同学,都被ppt上人物的丰富表情逗乐了,由此对人脸识别这一计算机图像识别领域的前沿新技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本以为很“理论”、很枯燥的内容,在周教授因人施教、润物无声的循循讲解中悄然化解。

今年,为了让我校学生更多接触IT前沿新技术,周教授特别邀请了8位在四川乃至全国计算机研究某一领域的知名学者专家来校开办专题讲座,每次讲座4学时,一共32个学时。“IT新技术前沿讲座”由此开始作为一门选修课,对全校学生开放,在提升计算机学科同学专业水平的同时,更旨在增强全校各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我校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与以往选修课不同的是,以前的选修课都由一个老师担任教学,这次却邀请了8位不同研究领域的老师担任同一门课程的教学,为的就是要让同学们能真正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理论。不久前,应周教授之邀,成都市高新区软件推进办公室主任尹朝银、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廖清等在企业一线工作的专家和四川大学朱敏教授、西华大学何明星教授等业内知名专家先后到校开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实践举措,为的就是能给学生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正是周教授反复强调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在意蕴。

“I hear I forget. I see I remember. I do I understand.”


谈到自己任教的计算机学科,周教授认为相比其它学科专业,计算机专业的教与学有其独特性,那就是必须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周教授说:“电脑就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最好的‘伙伴’,学生在机器上‘耗’的时间越多,他才可能得到越多。”

回想起在川大读书时,周教授说自己毕业时有40多个学时的上机时间,在班上算是特别多的了。然而,等进入清华大学攻读研究生后才知道,清华大学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上机课时必须达到570个学时。实践教学、应用操作,对计算机专业同学开展学习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可见。今天,周教授在教学实践中也尤其注重学生的上机操作。他说,希望同学们学习绝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开发和应用,培养用编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有全世界著名的软件工程专业,在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上严格而成绩卓著,其主持开发的软件系统课程是一个优秀的软件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我校于今年初引进了其英文原版课程教学体系。据周教授介绍,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课程每门课差不多有90多个学时,其中30多个学时是听讲座,要求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实践的却高达60多个学时。对此,他还特别提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其校训中提出“I hear I forget. I see I remember. I do I understand.”简单的三句英文,明确无误地表达了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一个人在学习中只用耳朵听、眼睛看是不够的,只有你动手去做,才会真正理解掌握。不管是西方教学还是东方教学,学生只有亲自实践,才能收获到更多的知识。”周教授感慨地说。

“我们必须努力保证‘出口’优于‘入口’。”


近年来,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通过“内培”、“外引”,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的年轻教师走到了教学第一线,其教学水平对学校当前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此,周教授说,自己多次随堂听有关学院老师的讲课,同时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愿意把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些经验与感悟与青年老师们分享。他建议年轻老师们,在教学中,首先一定要把教材“吃透”,其次要跟踪学科专业发展,据此及时更新调整教学内容,并将学术研究的有关成果运用于教学上。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周教授还特别强调,“一定要抽出时间,阅读批改学生作业。只有实际看了,才知道学生写的程序错在哪里。”

对于如何形成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周教授有自己的看法。他强调,在充分关注人才培养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同时,大学人才培养还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他认为,高校教育的核心在于质量和特色,而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教师在教学中也应牢牢把握这一原则。近年来,学校生源状况良好,周教授说:“我们必须努力保证‘出口’优于‘入口’。学生经过三年或者四年的学习,毕业时能学有所成,各方面都比刚进校时更加优异,这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言谈中,周教授对学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真切之情溢于言表,也许这就是每一位教师走上讲台的最大动力吧。 (记者 唐伟 谢丹)


人物链接:

周激流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计算智能、信息隐藏技术、分数阶微积分算法及其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22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检索80多篇次。现为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专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中国图形图象学会智能CAD与数字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CAD与数字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计算机用户协会副理事长,成都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成都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编辑 唐伟 责编 李洪)

  2009年11月19日 16:36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