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内容
627
【自由谈】大学生志愿服务如何不再“卷”时长?
文:祝鑫 车梦婷   来源:新闻中心



“要参加的同学扣1,取前5位参与” “111……”。这样的对话,想必许多同学并不陌生。一些志愿活动通知在大学班团群聊中一经发布,学生们每每“扣1”疯抢,甚至因为争抢名额而吵得不可开交。一些志愿活动学生报名火热的背后却是“内冷”的真相。等到真正进行志愿服务时,更像是“打卡、拍照、一日游”,拍照时长甚至比志愿服务要花得多。


当下的志愿服务活动对学生来说逐渐从选修变成了必修。不少学校对学生志愿服务提出硬性要求,例如将志愿服务与学分挂钩,12小时方准予毕业3年不少于40小时”……还有一些学校和组织将志愿服务时长与评优评奖挂钩,诸如参与评选优秀共青团员,志愿服务时长须满20小时规定。更有甚者,用人单位在就业招聘时,要求应届毕业生志愿时长。


因此,学生不得不通过增加志愿服务时长来达到评优评奖的及格线、给自己的在校履历“镀金”。不少人更瞄准了其中的商机,将一些公益性的项目改头换面,通过收费的形式将其包装为志愿服务,吸引大学生购买参与以积攒时长。


学生为“应付”志愿服务时长要求,即使不选择购买,也会选择其他更简便的方式。在网上 ,“如何选择更轻松获取志愿时长的活动” “有哪些好的完成志愿时长的方式?”都是大学生高频搜索之一。当时长相同的两个志愿活动,一个是在校内当交通劝导员,另一个是到校外特殊儿童学校进行关照活动,仅仅为了时长,不少人往往会选前者,但是,费尽心思地挑选更轻松的志愿活动、购买所谓时长,是否早已脱离了志愿服务的初心与本质?


当志愿服务沦为“生意”走过场,志愿时长注水、造假,不仅违背了志愿服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内涵,损害志愿者形象,也会让那些真正热心公益的人寒心。盲目地追求“志愿服务时长”这一浮于表面的数字,只会造成志愿时长这一数字的攀比与内卷。不走心的志愿服务还可能带来公共资源的浪费,比如出现“养老院老人一天被洗8次脚”的尴尬。


青年志愿服务是学校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是青年学生服务社会、成长进步的重要方式。而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变味、跑偏的现象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针对时长“注水”等违规现象,相关志愿服务平台已经针对违规案例进行通报处理。而高校、相关组织也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志愿服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学校层面也要积极完善志愿服务认定相关的制度规则,树立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价值导向,剥离学生参与志愿时长与毕业标准、评优评奖的“硬关联”,同时,积极开发有助于学生多元能力提升的志愿服务项目,做好项目开发的供给侧改革,以精准对接学生需求,此外,还要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典型的宣传引导,让更多的人领悟并践行志愿服务的精神真意,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2024年01月08日 10:23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