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大要闻 - 内容
1157
【最美教师】牛钊文:他教的“非主流”工科课,成了最受欢迎的“爆款”
文:闵秀玲 周冠萌 祝鑫 冯梦露   图:牛钊文   来源:新闻中心   二级单位审核:陈钧

编者:今年9月,学校评选并表彰了学校首届最美教师(团队)。他们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勇争一流,事迹突出,他们是成大师者的代表。为展示“最美”风采,弘扬“最美”精神,激励“向美”之行,新闻中心采访了学校首届8位(个)最美教师(团队),今推出第2期,走进机械工程学院牛钊文老师的诗意世界。





他的课堂上,不仅有汽车设计、发动机原理这样的工科知识,还有李白、杜甫、苏轼的诗意人生,工文相融产生奇妙化学反应,牢牢拽住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中启智润心。


他爱书,随身的背包里总放着一两本文学书,空时拿出来翻翻看看;他爱教,全情投入,他说“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站在讲台上”。他是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牛钊文老师。2014年,他荣膺学校第二届“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荣誉,今年又被评为首届“成都大学最美教师”。


少年喜书策  白首意未足


甘肃张掖,古称甘州,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这里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牛钊文老师就生长于这片土地上。大西北的风物水土,家乡深厚的文化滋养,赋予他豪迈独立的性格底色。


因为时代和家庭的原因,他的父亲小学时便辍学了,但他靠自学成为当地颇有名望的中医。在艰困的岁月里,文学构筑的一隅天地成为他的精神自留地。一个月二十元的工资,他也要挤出一部分买书。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姐姐也爱诗写诗,拥有一颗诗心。在这样的家风熏染和榜样激励下,牛老师自然而然地爱书。《三国演义》《七侠五义》《聊斋志异》……这些家里的藏书成为少时牛钊文的陪伴,在书页的开合间他经历一个又一个人生,少年悄然成长。


当他第一次翻开《三国演义》时,蜀地绚丽的文明、历史留名的豪杰英雄……他被蜀文化深深地吸引了,从那时起,他便决心要实地探一探沃野千里、物宝天华的四川。2000年,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理念风行的年月,他最终携文从理,大学入读了西南交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时代洪流裹挟下的家族命运流变,再加之自小与书为伴,牛钊文自言性格内向“社恐”,他回忆,“当时大学班上四个女生,4年时间我和她们说话不到一百句。” 加上工科略显“单调”的生活节奏,他便随兴趣驱动,一头钻进书的世界,“什么类型的书都看”,青葱大学他在书中寻求到精神的恣意和快乐。


2004年大学毕业后他辗转多地,来到位于大连的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从事技术管理工作。日常工作是给工人作技术指导,有时“一台电脑一杯茶,一本书坐一天”,车间主任、技术总工、领导层的晋升路径让他觉得“一眼望到头”。身体内“不安分”的因子在跳动,他理性分析了当时的境况、自己的个性特点及心愿后,决心考研来改变当前的生活轨迹。他为自己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当老师、回成都!


他和同在单位的大学同学结成研友,互相监督,共同奋斗。第一次他“上岸”了管理学类的研究生,但了解到单位里的管理层都是技术出身,他决心“二战”。衣兜里装上“口袋书”,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背背,下班及周末就骑车到单位附近的大学上自习,凭着这股拼劲和韧劲,最终他又如愿回到母校学习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


研究生毕业后,他回到家乡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车辆工程系任教,并兼职负责全院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为学生服务。这一年,如饥似渴地汲取养分。他利用业余时间去听老教授的课,去校外听讲座,参加各种培训,看很多的书。他说,“这是内驱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觉得累。”


2010年成都大学车辆工程系成立,学校广发英雄帖招揽人才。了解到这一讯息的牛钊文果断南下,经历两轮面试,最终成功入职成大,实现了 “当老师、回成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并服务学生,入校后他主动申请担任了09机械及12车辆共四个班的班主任,期望全程陪伴学生成长成才,同时被学校聘为兼职辅导员。


“就像路遥的小说《人生》扉页上的这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回首人生前30年,牛老师感慨地说,“很幸运,我的目标都实现了。”



“文工交叉”的新工科课堂


于是,在教学的天地,他像一个跃跃欲试的水手一个猛子扎了下去。


在他的课上,有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有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有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他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认识的人、经历的事都成为他教学的“库存”,随用随取。“学科交叉”的理念被贯彻在教学中,形成他独特的“牛式风格”。


“来来来,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本最近在看的书,大家可以传阅一下,有兴趣的下课也可以借阅。”他的课总是以书为导引,在课中穿插古诗、名言,甚至现场吟唱古诗。


上课初期,他会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激励讲台下正值青春年少的壮志豪情。课程中期,他告诫同学们“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上课后期则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祝愿同学们拥有一种洒脱和不羁的人生态度。


他也会结合课程内容,创造性地工文融合。讲到汽车行驶系统设计,他会引用杜甫《兵车行》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李贺《马诗其五》的“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讲到汽车转向系统设计,他会用曹操《龟虽寿》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勉励同学们立好志向,积极进取;讲到制动系统设计,他又会用“相逢不用忙归去”、“偷得浮生半日闲”等提醒同学们要学会适时停顿休息等。因此他的课像一块磁石牢牢吸住学生的注意力,即使偶尔思路飘飞也能被及时拽回。他从不担心学生到课率,主讲的两门全校通识公选课“汽车大观园探秘”、“汽车文化与新技术”也是学生争抢的“爆款”。


“通过传统经典来感化和润养学生,是我的一个思考,我觉得我们工科的学生更应该有一点文学素养,有文化的这种情怀在里头。新工科、新文科相融合起来,通过自己喜欢的一些经典文化去点燃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成才,总体也是有些效果的。”牛老师说。



“对学生有益的就是金课”


这一学期,他主讲4门理论课,“汽车设计”、“现代企业管理”2门专业课及“汽车大观园探秘”、“汽车文化与新技术”2门全校通识公选课,一周14节课。尽管教学任务重,但一些教学习惯是他雷打不动的坚持。开课前,他要做学情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将学生的高考成绩、高考志愿、专业兴趣等了然于心,摸清学生的学情和需求。再以问题为牵引,去针对性地做教学设计,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深入汽车的世界。


“对学生有益的就是金课。”课程如何让学生爱听受益是他教学研究的终极追求。现在的学生作为“网生代”和“信息原住民”,处于“人机合一”的状态,因此他适时推出“汽车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三分之一的课程搬到线上,三分之二的课在线下。线上录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进度,进行个性化学习。但学生看了不代表懂了,课程随堂测试,他会“故意”在题目设计上“挖坑”以检测学习效果,学生一不留神就会掉进他的坑里。例如判断题“乘用车上选用制动器时当前一般有‘前盘后鼓’的说法”,学生要把握住“乘用车”“当前”两个题眼,否则就容易判断失误。“也是挑战性学习,高阶思维、高阶能力培养的一种方式”。认真、审慎、严谨、踏实,是他对学生一以贯之的要求,他说,“我们培养的是现代工业领域里的新型工匠,工匠精神就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他的“汽车设计”课程被四川省教育厅认定为省一流本科课程,目前也正在申报四川省高等学校高阶课程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他有敏锐饱满的感受力,这既来自于深厚的学养积累,也是他多年的职业惯性。在学生线上提交的课后测试答案下方,他会给每个人写下长长的评语。批评不是他评卷主调,指出问题过后,他总是循循善诱,指导学习方法。如“人生中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细节决定成败,希望你引以为戒”“你对汽车很感兴趣,建议你课后认真再看一次视频,这些对你后面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一直坚信,你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得有一桶水”。他的教学总是与时俱进。他打开自己的触角,不仅从身在企业的同学、学生身上了解最新的行业需求,还“走出去”丰厚自己的教学积淀,刺激自己的教学革新。暑期,他参加四川省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获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省级一等奖,最近,他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获得国家级“设计之星”奖,但他觉得参赛本身对他触动更大,“了解到行业和领域的前沿趋势、赛程规则、评价体系,对老师的最新的要求”。回来后他将这些收获“磨碎”消化吸收,再实践到教学中,真正实践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翻转课堂”“分组任务”这些都是他课堂上最常见的玩法。比如他给学生布置的针对一款轿车进行总体设计的分组任务,需要边学习理论、边小组协作进行设计。“打团战”可以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提升思想政治、知识、能力、创新、心理、身体6方面素质。“让学生受益终生的点是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作为未来中国智造主力军的工科学生,最基本的就是要具备这六方面的能力。”因此,平时在教学实践和学生科创、学生社团指导各项工作中,他都针对性地去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


面对性格各异,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他总是耐心地想办法,组织学生互助互学,实施有效教学。他重视“学习共同体”的打造,不仅是学习小组,还有他发起的学生社团“成都大学汽车爱好者协会”及成都大学御风车队,学科竞赛和大创项目指导,他总是尽可能挤出午间、下班后、节假日一切可能的时间投入到其中,今年的中秋国庆双节,为了指导学生学科竞赛,他甚至一天未休。



“对得起学生就够了”


“牛老师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很注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牛老师教学理念先进,认真负责,多才多艺,身体力行的通过很多方式教育和培养我们,上他的课我非常的享受。”


“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总能带我们拓展新的东西”、“对学生尽心尽力,真正做到了为学生而教”……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学生评课区,来自学生的一水儿好评里,或可以窥见他受欢迎的秘诀,他和学生的双向奔赴。在知乎问答社区 “成都大学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的问题下,一位曾在他的西南交大母院读研的成大学子说:“敬佩牛老师那种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在给我们批改毕业论文的时候,一个字一个词都会仔细推敲”。


他的大受欢迎直观体现在他被学生争抢作导师的火热程度上。学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后,一名老师通常带6名学生,但选报牛老师的学生多达20多位。他没有设置遴选PK环节,而是对同学们说,“不管当不当你们的导师,只要你们愿意学,我都愿意带”。


他回忆起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名学生,那是他当班主任带的2012级的一位学生,大一时因为期末考试作弊被记“留校察看”,这意味着大学基本与评优评奖无缘。这名学生性格内向,因为受处分陷入到悲观、沮丧的情绪中。牛老师找机会开解他、指导他,为他梳理大学成长路径,发现他能认真听得进去,学习也很努力。后来,在牛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下,他在大学申请到专利、参加学科竞赛,终于在大四时取消了处分,毕业后入职一著名汽车公司,如今已经成为了团队的主管。“我对学生们的希冀并非成功与否,而是成为更好的人,做更好的自己,足矣。”


他坚信“亲其师,信其道”,因此他常常在课上“庖丁解牛”,向学生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把自己剖开来,“看见他们就像看见大学时的自己”这驱使他一颗诚心去帮助学生,浇灌幼苗成长,“我希望他们带着自信、严谨、踏实的品质从成大走出去”。


他总说,“对得起学生就够了!”因此,不管是将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专注教学,还是尽可能挤出时间带社团、带学生,他都甘之如饴。“站在讲台上上课就是最幸福的、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就是幸福的、认真践行自己教师的从业初心就是幸福的、多年后与学生还有交流往来并仍然得到他们好评就是幸福的、学生越来越好我就是幸福的。”


在成大工作13年,牛老师目前仍是讲师职称,同届或者年轻的同事已经走到前面,他淡然地说:“因为在教学上用的时间多一些,耽搁了一些事情,但我相信方向对了,结果就不会差,或早或晚都会到达。”


采访中,他从背包里拿出最近在读的书,是季羡林先生的《当下即是生活》。去嘤鸣湖边转转,去校园的长椅上坐坐,去茶馆里喝茶,在公园看上一整天的书,便是他空闲时的生活景象。我们的第一次采访,也选择了在竹韵悠悠的公园里。走近他,你会感叹于他的恬然自洽,像书里的古人,恣意旷达;走进他,更会感佩于他对所爱专注痴迷,对教学、对学生,他的一腔热忱百折不回。


“日日行、日日省、日日新”,他说,“未来也将继续保持教师的本色,努力辅‘金专’、建‘金课’、编‘金材’、做‘金师’、培‘金生’,争做更高质量的最美教师!”

  2023年12月14日 15:34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