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视角 - 内容
163
【锦观新闻】“文明互鉴与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大学召开
文: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 王玲

原文链接:

https://v5share.cdrb.com.cn/h5/detail/normal/5556844204868608

原文如下:



2023年11月25日,“文明互鉴与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成都大学、教育部“2011”计划·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成都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由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成都大学期刊中心承办,共有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40余所高校100余位学者参会。


开幕式上,成都大学党委书记刘强介绍了学校的底蕴和发展近况,特别是继学校3个学科入围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和9个学科上榜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后,11月又荣登QS亚洲大学排名109位,他呼吁各位专家学者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提出宝贵建议。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朱国华教授强调了文学研究对于促进文明多样性和文明互鉴的重要性。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刘立云介绍了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发展历史,诚邀各位专家学者共同加强文明互鉴、文学交流。教育部“2011”计划·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曹顺庆教授,高度肯定了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的相关工作,指出文明互鉴对发展交流的重要性。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闵楠介绍了成都在文化建设上的新作为和新成效,肯定了天府文化研究的重要价值。成都市社科院副院长李好赞扬了此次会议在文化战略决策上的联动效应。随后,曹顺庆教授、刘强书记为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聘任的学术委员、《文明互鉴与文学研究》集刊聘任的编委颁发了聘书。


在主题报告环节,曹顺庆教授以《重塑文明观,建构中国话语》为题,说明了中国学术的当代失语最根本的是文明问题,提出当前应当从重塑文明观入手,反思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路径,通过文明互鉴建构走向世界的中国当代学术话语。欧洲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西蒙·埃斯托克(Simon Estok)在《气候变化时代的跨国别文学研究》报告中,以流行文化和具体事件案例分析为基础,强调了东西方交流的必要性,指出西方需要更多地倾听东方。香港中文大学黄维樑教授的报告《中英文学和文明互鉴——以“对句”和couplet为比较的焦点》,呈现了两个概念的表层相似和深层差异,揭示了不同的文明逻辑及影响。北京大学彭吉象教授以《中国传统文化与唐代诗人》为题,追溯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精神的关联。四川大学张法教授的报告《在中国之文与西方文学的互鉴中展望当代文学的演进》,基于中西方文学的特点、误读等,探索了文学互鉴的新路径。四川大学王兆鹏教授在《数智时代文学研究的新路向》报告中,以自己在文学研究数据化、可视化方面的经验为例,展示了数智时代文学研究的新路向,提出以问题为中心突破学科边界,激发新思维,产出新成果。四川大学金惠敏教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文学研究》为题,倡导基于文化自信打造文学文化学。浙江师范大学高玉教授的报告《论中国精神与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及其世界性关系》,强调民族文学必须要体现出民族的精神内涵。成都大学杨玉华教授的报告《天府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论略》,对天府文化和巴蜀文学进行了历史梳理,展示了天府文化的丰富性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作用。


随后,本次学术研讨会分论坛围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巴蜀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展开了研讨,分别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构、文明互鉴与重写文学史、巴蜀文学与海外传播、文学研究巴蜀学派建立、中国文学中的巴蜀经验、“蜀学”源流与现代振兴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文艺研究、交叉学科与新文科建设等方向来展开。来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宁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西华大学、延边大学、岭南师范学院、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成都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讨。



  2023年11月25日 09:08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