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大要闻 - 内容
1696
【向上·成大青年】国奖获得者:翻山越岭 向光的那方前行
文:冯梦露 邱欣悦 程舒娜 黄鑫瑜   图:代雨杰 李如意 张雨欣   来源:新闻中心

编者按:他们因努力而发光,因向上而闪亮。近日,2021-2022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结束,学校25位同学脱颖而出。新闻中心采访了他们中的部分“斜杠青年”。甚至是超乎我们预想的,他们真诚且热烈地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把自己完全剖开来。我们通过自己的工作,抓住了一个宝贵的机会,成为一个独特生命故事的听众。也希望经由文字,能实现从一个采访对象抵达读者,让榜样的激励和成长路上的共振共鸣成为可能。


药学院 生药学专业2020级 申玥


为父学医 护佑健康


2015年,父亲被诊断出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因为没有特效药,父亲经常被这种“不死的癌症”折磨的苦不堪言,痛在父亲身上,疼却在我心里。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毅然选择了药学专业,期待有朝一日学有所成,帮助父亲缓解病痛。


上大学后,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了解到我国约有500万人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病程影响下导致的致残率竟高达百分之六十,长期的治疗让部分患者和家庭难以承受,这更让我坚定了走药物研发、护佑生命健康这条道路的决心,不仅为父亲,更为中国患者乃至全球患者提供我们的“中国天然药物”。


得益于学校为学生学习研究营造的良好氛围、提供的高水平平台,大二时候我便进入了导师的实验室,开展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切入点的天然药物研究。药物研发是一条曲折、艰难的道路,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来面对经常性的通宵达旦,还要有强大的心脏来承受无数次实验结果不理想的挫败与煎熬。但一路走来,父亲“愿以身试药”的亲切鼓励、老师“不怕推倒重来”的悉心指导、团队“你可以,你能行”的有力支持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历经五年多的反复设计和实验,在老师指导下,我发表了7篇高水平SCI论文,也终于筛选出3个具有高效、低毒、价廉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天然药物,有望丰富新药化合物库,应用于临床。


三大学习法


在学习方法方面,我还是走了挺多弯路碰了许多壁。但一路走来,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定好学习计划,做一个plan list(计划清单)。研究生阶段,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做实验要求要非常有条理,做好时间管理。每天晚上我都会列一份清单,写上我第二天上午、下午、晚上的实验安排,每当我完成一件事,我就画一个“√”。这份清单给我动力按照计划清单一点一点完成,当打勾销账后自己成就感满满。


第二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费曼学习法”,即以教代学的方法,把自己接受到的知识,以教别人的方式进行输出。这样,我们会在输出前加强自身理解,输出时加强记忆,输出后查漏补缺。室友也是我最好的老师,我会通过与他们交谈我学习内容,巩固我今天学习的知识查漏补缺。


第三个想分享的是“温故知新”。药学专业被称为是“理科中的文科专业”,需要记忆的内容非常多,像有机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合成等。课后看一遍上课的内容,下一节课就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另外,期末复习时,我也会每天复习前一天学习的内容,加深记忆。


学习方法和成绩是呈正相关的,学习方法对了,成绩自然也上去了。尤其是医药学科,大量阅读英文文献能够训练英文阅读能力,接触到前沿的学科知识,丰富思维拓宽眼界。我大二时开始接触英文文献,阅读了170余篇专业文献后综述总结了接近3万字的英文论文,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篇,从文献阅读“晦涩难懂”到“得心应手”,我知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时光不负有心人


从2016年入学至今6年有余,我对学校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将陪伴我整整7年的青春。她也见证了我从“懵懵懂懂”刚入学的新生,成长蜕变的全程。提供的药学院、高等研究院、中药现代研究中心这样高水平的平台,培养我从“什么都不懂的科研小白”到现在“发表7篇SCI论文 其中4篇均为1作”的科研药学人;她为我提供了进入张澜学院的机会,与不同专业的同学们进行思维碰撞,擦出智慧火花;她给我提供了入党、加入学生会、担任班长与专业负责人的机会,一步一个脚印,使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在成大成就梦想,在成大成就自己。


我将始终以“做好药,让老百姓更健康”为使命,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读博深造、砥砺前行。期待有朝一日能为成都、为成大科技创新做贡献。“人生是连续的刹那”,过去已成为过去式,把握现在,珍惜未来,我相信只要努力做好当下,保持更新,保持高质量输出,时光不负有心人。


美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2020级 吴航


获国奖的秘诀就是“勤快”


本科毕业后我考上编制,成为了一名小学美术老师。后来我携笔从戎,入伍参军。退伍后,我尝试了去公司工作,但始终没有找到方向。直到我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回归书法。于是我坚定了考研的目标,最终上岸成都大学。这样的经历告诉我,坚定目标,相信自己的选择。


我是走读生,要平衡好学习,还得兼顾生活,这个时候,部队生活磨砺出的自律使我更能打理好生活,在功课之余,利用休息时间每周一场篮球友谊赛,让我保持运动的活力。我认为平衡好学习与生活的秘诀就是“勤快”,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我现在是一个想到就要做到的人,做自己的专业相关我很开心,我愿意“勤快”,于是我日夜不息,时常写字从早上8点写到晚上12点,点滴功夫,日积月累,我的技法精进,理论不断丰富。我相信只要你把思想跟行动结合起来,不断学习与尝试,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我们拥有很好的平台和资源,老师、朋友给予的无私帮助和支持也是很温暖的。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希望我们都能常怀感恩,砥砺前行。不论投身哪个方向,心怀“要做就做到最好”的目标和信念一定会更有动力。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段一直激励我的话:“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成果的日子,我们把他叫作扎根。”


美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 王秋艳


“逆袭”之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任何收获都是辛勤耕耘所获得的。我在研一刚入学时,在专业成绩排名上并不理想,但我没想过自暴自弃,而是坚定要越挫越勇。那时我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就是:“我要成为一匹黑马,我一定要逆袭”。


我开始了逆袭计划。明确目标是最重要的,我制定了每个月、每个季度、每一年的阶段性计划,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开始一个个“消消乐”。导师马丽娃说,“我有一股狠劲”,这体现在别的同学4、5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作品,我需要打磨一天一夜,但我只能努力追赶,那是我在努力完成自己的kpi。


在专注于学业的同时,我非常注重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研二时,我竞选成为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干部,参与“挑战杯”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等,让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我做到了在成长的路上,不受他人的影响,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努力进步。研三时,我前期努力种下的种子,都如愿得到了收获。


学弟学妹们,努力就会有收获,任何时候开始努力都不会晚。成绩靠后的同学们也千万不要灰心,你们一样有拿奖的潜力,只要敢想、敢做,耕耘就有收获。专业成绩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多走走看看,多参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和项目,多学些专业之外的知识,都会是人生路上宝贵的财富。


如果你想要尝试,那就去做吧!在校期间,试错成本是最低的,只有做了,你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喜不喜欢。山外有山,人无完人,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对他人的尊重,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时代的发展脚步匆匆,我们需要时刻自省,让自己保持在前进的路上,拼尽全力,你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音乐与舞蹈学院 音乐专业2020级 向秋语


一步一个脚印 蓄力发光


研一刚进校时,辅导员就号召大家去现场观摩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竞选,通过那次观摩,我对国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获得国奖的优秀学长学姐很崇拜,那时候的我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拿国家奖学金,就想着一步一个脚印,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完成。


这段“升级之路”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我的导师黄金城老师。研一时,黄老师就指导我制定了研究生三年的学习计划,明确我在每个阶段要做的事情。研一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大量的看书,扎实理论基础,为后续的论文与申报课题做准备;研二,我在黄老师的指导下撰写论文并尝试投稿,关注专业领域的各种会议、论坛,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我独立申报院级课题《在我国音乐教育中践行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初探》现已顺利结题,我也曾受邀到北京·中国音乐学院参加全国音乐教育建设论坛,并作了学术报告;在2022年“万叶杯”全国征文比赛中,我的论文《强化教育性是促进我国音乐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力量之源》荣获二等奖。


步入研三,我也继续坚持撰写学术论文,在导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英文论文的撰写,现正积极投稿中。现阶段重点是在完成毕业论文,思考未来发展的方向。未来的话还是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吧!


时光荏苒,七年的时光在成大度过。我看过了桃花绽放、听了无数次图书馆的闭关铃声、行政楼前的银杏树、母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我都再熟悉不过了,成大的四季都印在了我的心中,感谢母校,感谢成大。送给学弟学妹们的话:一定要活成两种样子,发光和不发光。不发光的时候,都是在为发光做准备。



师范学院 小学教育专业2020级 刘洪言


摘星783颗


我是2020级小学教育专硕的刘洪言。很幸运可以和大家分享我在成大学习成长,默默摘星的故事。


我连续三年综合成绩全班前10%,获得两次学业一等奖学金,一次国家奖学金,并获得“四川省普通高校2023届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发表《建构和实践教育理念例说》等五篇论文。跟随导师,参加了《“双减”背景下五育并举实施路径研究——以成都市“新优质”小学为例》《乡村振兴背景下凉山州彝区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研究》《小学新任教师入职适应的现状与支持研究》等多项厅局级课题申报、研究。作为研究生助理,去往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市,参加四川省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委会重点课题《四川省小学落实五育并举促进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的调研等工作,在这些工作中不断拓展认知的边界,丰富专业的层次。


作为一名专硕师范生,我朝着卓越教师的方向,不断吸纳积淀,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我曾到成都泡桐树小学实习,也在师范学院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下,获得了成都大学第三届、第四届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还入围了全国教育硕士“田家炳杯”教师技能大赛决赛。师者为师亦为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能力和兴趣多元化发展的人。我热爱演讲和主持、钢琴和羽毛球,在我学习困乏之余,它们丰富了我的生活。


学在成大,以求大成。进校时,我曾定下一个小小目标,每天摘一颗星星,进步一点点。入学783天(截至采访时),783颗小星星所凝聚的星光照亮前路。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莫道今朝精卫少,且邀他日看海平。未来,我将努力在一线教育岗位上,默默摘星,凝聚星光,做学生的灯塔。



商学院 会计专业2020级 李东阳


能和众多优秀的同学一样,拿到国奖实属幸运,对老师们尤其是我的导师徐凯老师感谢无以言表。


研一刚进校园时,学校正在进行国奖答辩,看到学长学姐们丰富的科研成果、作品与比赛获奖,我意识到自己与他们的差距。或许是时候重新审视自己,做出些改变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徐老师给我推荐了几篇经典文献,在阅读后发现这个方向很适合自己,一方面自己本科也了解过该方向并且是毕设选题,另一方面自己对自然语言处理也十分感兴趣,于是开始阅读这个方向的文献,搜集资料,着手写作。


万事开头难,在初次接触统计软件和数据分析时,还是十分生涩,第一篇小论文也是经过数次修改才完成,但我很享受这个学习与进步的过程。从第一篇论文完成后,我开始学习更多的计量经济学知识以及阅读前沿文献,探究更多感兴趣且具有挑战性的主题,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完善自己每一篇文章的思路。


我清楚地知道,科研是慢工出细活,很多时候不能心浮气躁地做事,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也正是印证了这句话,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2023年01月05日 09:58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