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内容
1965
评论:树立新的择业观
  来源:新闻中心
“就业难,难于上青天”,双选会上一名学生抱怨。据有关资料显示,2007届毕业生比上一年增长近百万人,加上大量的往届滞留生,这无疑使毕业生们雪上加霜。然而我们在双选现场看到,教师、营销等招聘台前排起长队,机械、软件等门可罗雀。这种“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供求矛盾是一种普遍现象,要解决这个矛盾,不仅要靠政府部门努力、社会支持,更重要的是要毕业生自身观念的转变。

由理想主义转为现实主义,从基层做起。 “不要看不起文员,公司领导大部分是文员提拔起来的,我们领导还要定时到基层锻炼呢。”一位公司人事经理告诫前来应聘文员的学子。的确,现在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他们还不知道刚跨出校园的大学生几乎不再有优势。很多以前大学生的“专利”工作已经被中专生、成教生取代了,毕业就到中高层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能在基层立足已属不易。况且基层工作并非坏事,经过锻炼、磨砺、适应,今后更容易接受白领工作。一名求职学生写的好: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到哪里都会发光。在基层的时候就是夯实基础的时候。

培养复合型人才。一专多能的人才供不应求,“术业有专攻”的人才竞争力明显下降,许多职业技术人员已经走在了大学毕业生的前面。就业办建议“多投、广投简历,多涉及其他专业,多元人才是企业急需的”。在招聘现场看到,一家公司以“我们公司招工的条件不只是精通电脑,更主要的是进行网上贸易”为由婉拒了一名“电脑高手”。培养一专多能必要但不能急于求成,这需要平时学习本职专业外,多学习其他知识,多一门技能就为求职加多一个筹码,也为自己增加一分底气。大学生们愿意牺牲部分课余时间广学知识还是希望在双选会“望职兴叹”?

由理论转向实践刻不容缓。几乎所有用人单位都要求学生有相关工作经验,而仅仅靠课余兼职远远不够。一位建筑招聘官说:“我们的工作主要在工地上,约有30%用理论知识,70%需要实践”。这为大学生的学习方向提出了要求——活学活用。事实上,部分实习经历多的学生也要吃闭门羹。企业认为经历不等于经验,实习也主要看学生是否通过实习提升自身素养和技能,频繁的更换岗位反而不利于求职。由此,大学生除了学习知识是否有必要参加有效的活动呢?

只有千万学子都以新的择业观、未雨绸缪的心态冷静面对就业新形势,才能化“就业难”于无形。(文/徐平)

(编辑 陈明慧 责编 肖红)
  2006年12月29日 10:19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