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大要闻 - 内容
3022
【特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培养准职业化的应用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
  来源:新闻中心
前言:日前,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对高校产学研工作的摸底调查中,各高校共上报合作线索1000余个,经过专家审核,从中挑选出了150所高校推荐的190余个优秀案例,这些案例涉及高校与地方及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联合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系统地展现了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我校外国语学院“灯塔”人才培养案例入选《2008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集》,对于我校正在努力探索的文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再添新思路。就此,记者走访了外国语学院院长苏联波、“灯塔计划”负责人以及外国语学院曾参与“灯塔计划”的学生等,试图梳理我校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走过的探索之路。

大背景下找准发展契机


2008年,在成都成功晋级“全球服务外包新兴城市50强”的背景下,成都现正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支撑,大力发展软件研发类的外包服务,积极培育以呼叫中心,客户交易支持、数据加工处理、金融后台服务、人力资源等领域的业务流程外包,全力打造“西部服务外包基地”。

在以知识创新和网络链通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适时提出“准职业化”人才培养目标,找准网络环境下应用翻译人才的专业性内涵与市场契合点,决定要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需求,以“产业化”为人才培养的市场目标,以全球化视野与信息化技能为翻译人才的个性特征,引入现代企业市场化运作链条,贯通学生专业实训与职业发展的一体化路径,构建以“学”为核心的产学研校企合作培养平台,切实提升学生的职场核心竞争力。

坚定人才培养目标 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6年6月,前身为成都大学外语系,组建于1978年,是成都大学最早成立的系部之一。外国语学院以英语本科教育为主体,同时设有应用英语专科和成人高等英语本、专科专业,分设教育、商贸、旅游、翻译(口译)四个专业方向,开设日语、法语、韩语、泰语等第二外语课程,并负责全校大学英语教学。

苏院长说,“学院会紧密围绕学校‘城市综合性大学’的特色定位,坚持‘学科基础+学科应用’的方针,贯通‘专业基础+专业方向(订单培养)+专业实训(校企合作)+就业’的产学研一体化路径,走培养准职业化的城市型大学应用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之路。”

一直以来,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外国语学院正是看到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有利性,与市场对接,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灯塔计划 为学生明灯引路


近年来,成都市经济文化发展所需要的主打产业,就是服务外包型产业。苏院长说,“学院在整个翻译教学中,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年轻老师都没有具体的作品,加上学生的翻译水平需要进行实地的演练,恰巧荷兰灯塔软件(成都)有限公司有想和高校合作的意愿,于是双方经过接触,决定采用将翻译实训基地设在校内,实行校企共建、共管的合作模式。”

灯塔软件(成都)有限公司系荷兰Lighthouse集团在中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作为Lighthouse集团的研发、服务支持中心,为集团全球业务拓展和运营提供从软件开发、文档翻译、数据处理到市场研究,客户服务等全方位的集成服务。

2007年12月20日,学院顺利与灯塔软件(成都)有限公司签约。由灯塔公司提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在线翻译软件系统、客户订单、专业培训与测评、学生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津贴、公司就业机会,校方提供网络语言实验室、教学科研师资、管理岗教师、参加实训学生。合作内容包括共同培养、半成品生产、委托研究三个方面。截止至2008年7月,431名学生报名参加基地测评,231人通过测评。139名学生已经通过测评并参与基地实训,另外92人进入灯塔计划储备人才库,在55名参与基地实训的应届毕业生中, 41人已与灯塔软件(成都)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正式就业。

灯塔计划学生实训体验报告


来自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方向的大三学生严琴参加了灯塔计划,现在在该公司从事数据编译员工作。严琴说,“当时灯塔公司到学校做了宣讲会,07年11月份,我就报名了参加这个计划。我们必须参加并通过公司组织的测试,然后签订实训生合同,进入实训生环节。在这个阶段,我们每周参加实训时间不少于20小时。”严琴回忆说,“当时的题还是有点难度的,跟课堂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用灯塔公司负责人的话来说,这个阶段就是要让学生熟悉翻译产品的具体要求,明确从事该类工作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实现学生翻译质量和速度的快速提升。

经过测试,严琴顺利进入了该公司的实训基地,从事翻译工作。她所从事的翻译一般都是机械、物理、建筑、生物和化学等等产品的实用新型和说明书。直到08年8月份,她结束了她的实训之旅。因为灯塔公司规定,“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训,学生已经基本能够胜任现代计算机辅助翻译工作的各项具体要求,并且逐步熟悉和理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在翻译质量和速度均达到公司既定的标准后,学生可以提出申请转为实习生,并在公司批准后签订实习生合同。”所以“近水楼台”,严琴决定留在该公司工作。

“其实学院的这个灯塔计划真的很好。一方面,翻译实训,让平时在校园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挣了生活费,减轻了父母的负担。另一方面,尤其是今年金融危机,让我多了一个工作的机会。”严琴如是说。

的确,据很多在灯塔公司参加过实训的同学讲,在专业教师和公司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随着她们翻译时间的不断增多,翻译文章内容的不断扩大,她们的平均翻译速度从0.83页/小时提升至1.68页/小时,翻译质量也有很大提升。

“企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具有独特的、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院长苏联波说,“外国语学院正是在长期的探索发展中发现了这点,才有了今天的灯塔计划。

灯塔成功之道:理念创新+实务创新


谈到灯塔计划为什么能够成功入选《2008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集》,苏院长意味深长的说,“首先在于理念创新,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和社会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事业的迅猛发展,政府指望大学在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作为城市型大学,办学理念的本质就是要充分发挥其城市属性,学院打破校地、校企边界,贯通大学生专业实训与职业发展一体化路径正是应验了市场的需求;其次是实务创新,学生直接接触和参与翻译产品的生产过程,并且从公司的质量监测人员处得到及时的反馈,及时了解自己的作品与市场商品质量标准之间的差距和翻译质量提升情况。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实训锻炼,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社会生产的具体要求。实训与生产实现无缝对接。

“成都市泰国文化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掀起“准职业化”人才培养的又一高潮


2009年6月11日下午,“成都市泰国文化研究中心”在成都大学揭牌成立。成都大学成为了省内首家获准开办泰语本专科专业的本科院校。而外国语学院首当其冲的承担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此前成都市市委书记李春城走访东南亚时,就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四川省及成都市与泰国的文化、经济交流与合作。加上成都市每年举办泰国文化经贸周,泰国曼谷每年举办“成都节”,双方均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经济互补优势。随着2006年泰王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的成立,这必将促进内地特别是“川渝经济区”与泰国的交流发展。加上目前,越来越多的泰国教育机构、大学等积极访问四川,寻求交流与合作,仅成都大学在08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接待了5批次,十余所泰国大学。所以“成都市泰国文化研究中心”的揭牌成立,势必将会让这股交流访问的热潮继续“热”下去。

“成都市泰国文化研究中心”设在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内,将根据我市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开展与泰国的文化、科技、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现在该中心将为省、市政府单位、高校、企业及社会团体交流出访泰国提供语言服务,参与协调;提供各类教育机构与泰国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泰语教学;为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赴泰人员开展泰语培训;引进泰国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的先进理念和方法等。

“使命艰巨,但我们很有信心”


2008年3月,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学校学院的努力下,教育部正式批文同意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办泰语专业。2008年共招生47人,其中本科27人,专科20人。谈起筹建开办的过程,苏院长表示,当时是做了很多准备的。因为从来没有开办过泰语教学。那时候“白手起家”,学院派了2位老师去泰国学习了两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这门语言,再运用到教学中。加上外聘的两位泰国教师,就这样组成了最初的泰语“师资”。目前泰语教学,采取的是“3+1”平台,即3年国内,1年国外。最后一年学院会派学生到泰国的实训基地参与实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苏院长说,“学习泰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语言环境。”所以学院也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类似于“成都•泰国风情周”这样的活动。就在09年6月1日的第二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外国语学院刘锐、秦仕宇、梁超越、吴宇、张倩、青俊六名同学就作为青年志愿者,分别担任澳大利亚、英国、巴基斯坦、泰国代表团的随团翻译,他们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得到外宾及组委会的一致好评。

成都大学党委书记屠火明在6月11日的“成都市泰国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这样说,“去年成都大学成功申办泰语专业,一年多来,实践证明,新增这个专业是正确的选择。现在研究中心成立,标志着外国语学院将要面临新的挑战,必须要肩负起对整个成都地区和中泰两国的友好交流的责任。”

忆及此,苏院长郑重其事的说,“使命艰巨,但我们很有信心。既然做了就要做得更好!”

回顾过去 硕果累累 展望未来 踌躇满志


近几年来,外国语学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科学研究上,有结题和在研项目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1项,市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5项。编写专著2部,教材1部。学生就业率都高达90%以上。考研上也有新的突破,有近30名同学考入高等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中2000级程培培同学被爱尔兰都柏灵大学录取,2001级李晓勤同学和03级成栋同学均以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和艺术学院录取。总的来说是硕果累累。

新的时期,应该孕育出新的辉煌。“成就是过去的,我们要朝着未来的目标奋进。”苏院长说。“在校企合作培养的过程中,学院会继续强化“准职业化”人才的两大内涵特征——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与职业领域的应用复合性,紧密结合成都市在以软件为重点的外包服务领域的市场前沿需求,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复合性翻译人才。”

为此,苏院长提出了新的希望。他说,“现在学院走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对企业的依赖性很强,在今后的发展中,学院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以我为主。由学院掌握主动权,这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他希望,“学院的师资队伍质量数量上都能有所提高,可持续发展。”相信在学校的支持下,学院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一定会走出一条培养准职业化的应用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特色之路。 (记者 谢丹)

(策划 肖红 陈明慧 编辑 陈明慧 责编 李洪)
  2009年06月23日 16:30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