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内容
1553
【校园人物】朱晓姝老师:尊重与了解是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
  来源:成都大学新闻网
2010年9月,教育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下发文件,正式批准同意由成都大学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合作举办孔子学院。成都大学成为四川省内继四川大学后第二所成功申办孔子学院的高校。

作为双方前期合作项目,我校选派的两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专业教师刘云春、朱晓姝,于2009年8月就抵达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及文化交流活动,记者约访了朱晓姝老师,想要了解她们在美两年间的教学和交流学习情况。

同朱老师第一次见面,她正在开会。前一天电话约定采访时间时,她说第二天下午能行,但是要先开会,说可以先来听听,因为开会时会讲关于孔子学院授课的事,也许对采访有帮助,她就是这么一个和蔼细心的老师。

找准授课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汉语对我们来说,不但熟悉而且亲切,可是对外国人来说,确实很难,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差异太大了。”朱老师一开始就说到。朱老师到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接受安排教授零起点的初级汉语,教材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速成汉语初级教程》。教材非常好,可仅局限于此却不一定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先从拼音开始,再逐渐进入汉字的学习,循序渐进,可是怎样让学生牢牢地记住这些千变万化的汉字却真是个难题。有学生抱怨了:“老师,汉语好难,有那么多不同的汉字需要记忆。英语多简单啊,就26个字母。”于是,朱老师开始思考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能够逐渐进入的学习汉语的状态。

“事物比喻法”就这样诞生了,用平时生活中所见到或者接触到的东西与汉字联系在一起,比如讲“最”这个字,在上课的时候,朱老师告诉学生,记忆的时候,可以把“最”字拆开,,想象这个字最上面是一台电脑,中间是一张书桌带俩抽屉,下面是一个小马扎。用具体形象的东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最简单的开始,由浅入深。这种方法很快受到学生欢迎,学习汉语的效率大大的提高。

朱老师告诉她的外国学生,“选择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文化,只有尊重和理解这种文化才能帮助你们很好地运用这种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朱老师常常在讲解基本语言现象的同时引入中国的文化,像讲“春夏秋冬”的“春”字,可以扩展到“春天”、“春节”……适时介绍春节等风俗文化。这样的讲解使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中西文化差异大 相互尊重与了解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学生以白人为主,欧美主流文化占主导地位。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思维异常活跃,自我意识很强。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边吃饭边上课,坐姿随意,和中国学生上课时的中规中矩不同。如果学生有疑问随时可以打断老师的讲课进行发问,朱老师告诉记者,开始的时候让人很不适应,觉得这样对老师好像不够尊重,但慢慢地了解了他们的习惯之后也就觉得是自然的了。还有一次,朱老师讲“这么”这个词,例句是“A:他吃了三片Pizza。B:啊!这么多!”学生们笑起来,一个学生说:“朱老师,吃三片Pizza一点也不多,吃完整的一个才叫多呢!”他们就是这样的直线思维,非常有趣。

不止课堂文化有差异,某些场合,他们的穿着也让人觉得讶异。留给朱老师印象最深的是,在UNH语言文学系优秀生的颁奖典礼上,上台领奖的学生居然穿着汗衫短裤和人字拖。后来才知道,学生们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因为,这是夏天学生们的“标准装”嘛。美国人只有在上教堂和结婚等重要的场合才会穿得很正式。“所以,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真是多方面的,自己的思维定式往往会带来一些困扰。”朱老师解释道。

朱老师在与学生们的不断磨合中认识到,尊重彼此的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语言的熟练掌握是有效交流的桥梁。要想很好地进行交流,熟练地运用对方的语言是必须的。不同的文化需要相互的尊重,也需要彼此的包容。国家实力的增强必然会为对外的文化交流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诚信”系统 环保理念

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学校是基于“诚信”的系统运作。学校里各部门各司其职。每位老师都有教学楼的钥匙,可以24小时自由出入。这也是西方国家大学特点之一。其目的是为了给教师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充分的尊重和自主的基础之上,学校对教师的教学也有非常科学和完备的评价体系。学校办事效率很高,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是学校保证教学及管理的必要条件。虽然教学资源有充分的保证,但学校还是非常注重节约。朱老师感触最深的是一个信封也会被反复使用多次,既节约又环保。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我们所住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树木,秋天是很美的季节,到处都是红红的枫叶。”朱老师对记者描述着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美好的环境总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朱老师笑着说。通过与朱老师的谈话,我们还了解到新罕布什尔非常重视环保,在UNH所在的镇,空调是不允许安装的,因为人们担心这样会污染环境。

回国后,朱老师与她的美国学生们还保持着联系,学生经常会问“老师,你想不想我们,想不想吃Pizza啊?你们中国的Pizza肯定没有我们的好吃!”每当说到关于学生们的各种趣事,朱老师总是忍不住笑起来。

“两年的时间一转眼便过去了,不时会想起那些不怎么标准的中文发音,还有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这些都是美好的回忆。”朱老师望着窗外,仿佛陷入了回忆之中。(文/记者 罗芳 陈丽)

(编辑 陈明慧 责编 练丰丽)
  2011年11月25日 18:13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