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大要闻 - 内容
788
【扶贫路上】校园记者走近驻村干部 深入了解扶贫故事
文:夏祖宇 王艳琳   图:张瑞瑜 吴星   来源:新闻中心

7月14日上午,成都大学“四年十分”国情社情观察队前往石家村、民强村,实地采访驻村干部,新闻中心记者团15名校园记者以文字和影响真实记录成大扶贫干部工作之路以及农村脱贫故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折不扣落实好十九大报告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更加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完成脱贫攻坚年度目标,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要想富先修路

 

清晨的石家村郁郁葱葱、静谧干净,一幅幅精美的墙绘为村子增添了文化气息,农家散养的鸡鸭鹅悠闲地踱步吃食。“村里年轻人太少,在家的多是老人和孩童。去年我来的时候,入户路还在修缮,到处都是泥土地,一到下雨天人人出门都得穿雨鞋。而今,石家村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完毕,土坯房改造完成,20口蓄水池建设完毕,6.3余公里村道、4.5公里社道与8.1公里的入户路都已完成修建,下雨天穿皮鞋也不发愁"。成都大学科研处副处长、驻村扶贫干部孙付春介绍着一年来村子的变化。为打开村里绿色无公害鸡(鸭)蛋的销路,孙付春利用自己的朋友圈,组建“石家村鸡蛋驻蓉办”微信群。他还动用自身资源为石家村引进数家企业,促进当地土地流转,帮助石家村脱贫攻坚。

 

 

 

"在成都大学的帮扶下,石家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6年12月,学校及有关部门帮扶石家村建设一条4.5米宽2.1公里长的村道,用时短且质量高。群众们都非常高兴。"石家村村主任张明由衷说道,成都大学还组织慰问活动100余次,对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并累计捐出图书6000余册。此外,孙付春还联系带领成都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团队,费时一周,完成了石家村墙绘建设,整个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村里公路和路灯修建,石家村村民们也有了新的娱乐方式。每天晚上,村子文化广场上便涌现出一批广场舞爱好者,物质生活满足之余,村民的精神生活也渐渐丰富起来。石家村文书周莉勤是这些变化的见证者,同时也是受益者。作为孙付春的同事,周莉勤这样评价他“孙处长为人和善亲民,与大家相处十分融洽。他没有领导的架子,工作认真严谨、兢兢业业,心中有群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村民们都很感谢他、尊敬他。”

 

 

 

扶贫攻坚,交通是关键。随着新红路和金堂-简阳-黄龙溪快速通道的修建、开通,困扰孙付春及村民们的交通难题也即将解决。在正在修建的公路旁,孙付春和张明正商量着如何利用废弃塘堰种植雷公笋,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促进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孙付春还计划依托大学生创业组织,更好地推进农产品商业发展。

 

黄花开出富裕路

 

在距离石家村26.9公里的民强村,平直的村道与亮丽的墙绘交相辉映,母鸡的咯咯声与狗的汪汪叫回荡在村落间,成片的黄花在烈日当空的七月开成了诗。成都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驻村干部吴启红来到这里快一年,平均每周在这里待上四天。

 

 

 

吴启红工作重心在巩固、提升老百姓的收入。通过产业扶贫,依靠成都大学的力量,签订订单农业协议;充分发挥社团志愿活动、学校优势学科的作用,组织支教活动和村小建设和教师培训,进行教育扶贫;此外还通过三下乡活动进行法制宣传。“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百姓对国家政策的拥护以及扶贫工作的满意度高。学校非常重视扶贫工作,齐心协力为民强村做了很多实事,如今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吴启红如是说。

 

 

 

张祥是民强村支部书记,谈及一年以来的变化,他会心一笑,“民强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了,水渠、道路都已建设完成;电机、水泵也进行了更新。2014年村子种植黄花300亩,为增加效益,村子特别修建烘干房,进行黄花产品初加工,提高其附加值,现在村中的107户贫困户已经脱贫”。

 

烈日当空,地里大片的黄花在夏风中恣意摇摆,校园记者行走在乡道上,倾听村民、村干部、扶贫干部的故事,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发展变革的村庄。“深入基层,实地考察调研,在实践中感受国家方针政策带来的农村变革与发展,磨练品格和意志,提高社会认知力。”观察团成员们颇有感触地说道。

 

 

 

新闻中心记者团微博实时滚动发布实践全过程,学校官方抖音全程记录活动剪影,前期驻村采访结束后,观察团还将陆续推送人物专访、影像图集等,所有作品将在学校官方平台、中国青年网上发布。

  2019年07月19日 16:10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