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内容
2257
“重症人”的坚守 只为生命的奇迹
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成功抢救95岁高龄老红军
  来源:附属医院

2 (1).jpg


2 (2).jpg


3.jpg

 


       本网消息(附属医院 供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2014年10月16日,虽然天气阴雨绵绵,但是在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8床房间里却洋溢着欢喜与感动。今天是王树权爷爷96岁的生日,也是他入住ICU的第230天。医护组与爷爷的家属一起为他庆祝生日。从家属的声声感谢中,ICU的医护人员们都忘却了工作的疲惫与辛苦,为自己是一名“白衣天使”、是一名“重症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014年3月28日19:10,重症医学科接到呼吸内科电话,一病人呼吸衰竭需转入ICU支持治疗。放下电话后,科室唐进医生及唐玉林护士,立即携便携式呼吸机、抢救药品奔向病房;张溢组长带领着护理团队,立即准备有创呼吸机、抢救设备及药品,准备接收病人。病人心跳呼吸骤停,医护组轮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近60分钟,大家分工明确,急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工作。“病人瞳孔缩小、颈动脉搏动恢复,心电监护显示窦性心律。”听到唐进医生的宣布,大家都会心的笑了,全然不顾酸痛的臂膀和全身湿透的衣服。

 

       复苏成功后,监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下一步的支持治疗要求得更高,陈侣林主任带领医生团队,通过细心的查房,24小时的动态监测,及时的疑难病例讨论,病情会诊,制定了个体化有效的治疗方案。护士长安排了护理小组,严密监测病情,心率、有创血压、周围静脉压、无创心排量、血气分析、水电解质平衡、大小便、出入量等等。每一个指标都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更不能遗漏……

 

       王爷爷是成都铁路局尚且在世的两位老红军之一。德高望重、身份特殊、家属对医疗要求极高,院领导相当重视。面对爷爷95岁的高龄,心跳骤停的存活率小于3%,严峻的考验让ICU病房医护人员的压力更重了。因为病情比较严重,爷爷需要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肠道菌群紊乱,大便“长流不息”,问题接着一个又一个……

 

        为了使爷爷的痰液利于引流,需要6个护士抬起爷爷180斤的身体、拍背、机械震动排痰;为了保持肛门皮肤完整性,护理部多次会诊、邀请华西伤口造口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必要时清洗、动作轻柔、保持干燥、避免受压……

 

       渐渐地,爷爷可以停止使用呼吸机,改为鼻导管吸氧!生命体征也相对平稳!心肺复苏成功后存活了230天,家属对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连连称赞,不断竖起大拇指,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ICU是一个封闭式的管理区域,满足病人360度全方面的需求就是他们的责任。在这里,有着太多不被外人所了解与理解的辛酸,有着太多的疲惫与泪水。ICU为了保证急危重症患者的安全,始终采取“接送”的方式,即病房的危重病人由科室医护人员接收;专科病人也由科室医护人员护送到病房。坚持做到:哪里有危重病人,哪里就有我们“重症人”的理念。

 

      附属医院“重症人”始终坚持的“慎独”精神,促使着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抢救、看护每一个垂危的生命。多一份努力,就多给重症患者家庭一份希望,一份期待,一份幸福。作为一名“重症人”,他们一直努力着、骄傲着!


       (编辑  练丰丽)

  2014年10月20日 09:03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