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大要闻 - 内容
2138
校歌诞生记
文:李菁菁   来源:《成都大学报》259期
编者按: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征集、讨论和修改,2010年10月12日举行的“两代会”全委扩大会讨论通过了《成大校歌》和《成大学子之歌》。校歌正式诞生,我校也由此完成了包括校训、校徽、校歌在内的整体校园文化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艺术学院院长胡郁青教授作为两首歌曲的曲作者与主创人员之一,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词曲的创作理念与创作过程,对两首歌曲进行了解读。

校歌必须体现成大精神

2009年10月底,学校召开了“两代会”两委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会上表决通过了我校校训、校徽方案。从去年11月份开始,成都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牵头组织征集校歌歌词,开始启动校歌的创作。胡郁青教授接受了学校委派的重任,并提议同时创作《成大校歌》和《成大学子之歌》。

  挑战和机遇摆在面前,激情和感慨涌上心间。始黉门街,经花圃路,历荷花池,三易校址,成大的风风雨雨、成大的坎坎坷坷、成大的每一个进步和飞速发展,在胡教授脑海里不断兴一,她深感责任重大:“校歌是一种宣示,宣示着我们的立校宗旨和传统,也是一种号召和承诺。对内,在于自我激励,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对外,在于自我张扬,以展现风貌,广告天下。成大的校歌作为学校的精神图腾,必须与校徽、校训相得益彰,要将成大作为成都市唯一市属高校的特色体现出来。”

  走过风雨,走进希望,成都大学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三十余年的变化,三十余年的成就,每一个成大人都想为母校放声歌唱,而且要用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写出能体现成大特色的校歌,写出浓缩成大精神、旋律优美动听的好校歌。学子之歌则要体现成大莘莘学子积极向上、青春奋斗的精神风貌,要琅琅上口。两首歌的歌词都力求简洁凝练、词意丰润、激情昂扬,富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胡教授因此提议由校党委书记屠火明为学子之歌作词,校长周激流为校歌作词。

  在歌词的创作过程中,两位领导与胡教授一道不断修改完善,艺术学院的老师们也积极参与其中,遵循校歌创作的宗旨、原则和要求,校歌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以及词句美感等,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校党委副书记张其佐也多次来到艺术学院,了解校歌创作进展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用最简洁的材料做成最美的旋律
  
2010年春节前后,校歌和学子之歌的歌词已经有了雏形,胡教授开始酝酿曲谱。四月份歌词定稿后,她把校歌定为进行曲风格,四二拍,歌曲短小精悍,旋律铿锵有力,充满力量,体现出奋发、向上、青春、活力、拼搏的风貌。胡教授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歌词是珠子,旋律是线条,歌词要靠旋律来表现,来贯穿,才能水到渠成,相得益彰,体现出校歌的神韵。”

在采访中,胡教授饱含情感地将校歌演唱了一遍,然后逐句做了详细解读。校歌前两句“和煦的春风轻拂脸庞,我们怀着理想放飞希望”充满了青春的朝气,这一乐句作为音乐主题,为整首歌曲定下了激情昂扬、充满希望的调子。前四句作为一个乐段,运用了“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第三句“嘤鸣湖畔我们放声歌唱”即为“转”,运用了第一句的音乐元素。胡教授拿出纸笔,将音符一笔笔写下,一句句耐心解释。她强调,“用最少的音乐材料做成最好的音乐作品,是音乐创作的最高原则,简单、自然就是最美的,它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美学原则。”

  歌曲的第二乐段“我们是时代的一缕骄阳,莘莘学子来自四面八方,我们努力拼搏奉献力量,为了成大明天更加荣光”在调性色彩上做了转换,由明亮的大调色彩转向柔和的小调色彩,旋律从铿锵有力转向婉转流畅。说着她又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眼神里焕发出陶醉的神色,仿佛沉浸在校歌描绘的美好场景中,她用热情洋溢的歌声将校歌传达的成大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最后,由第一段的结束语“为了成大明天更加荣光”转到第二段“为了祖国明天更加辉煌”结束全曲,好似后浪推前浪,展现出成大师生肩负重担,未来的祖国栋梁正在茁壮成长的情景。整首歌曲曲调昂扬,催人奋发,体现了旋律的整体性和流畅性。

  在创作学子之歌时,胡教授和她的研究生、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陈万一起合作,两人反复吟唱、揣摩,设想用流行音乐的创作手法、以男女学生对唱的形式,来描绘成大学子热情似火、青春如歌的精神风貌;用欢快动感的旋律,来展示成大学子充满智慧、拼搏向上的不懈追求。把学生团结、互助、奋斗的状态倾注在旋律中,令学子之歌成为一首百唱不厌、令人喜爱的歌曲。

16次录制,创作过程“痛并快乐着”

  胡教授从事声乐教育多年,同时也积累了音乐创作的经验。“我很喜欢创作歌曲,一首好歌歌词要有文化底蕴,旋律要琅琅上口,这也是创作校歌和学子之歌的重要因素。”七月中旬,校歌基本定稿。接下来的几个月最为忙碌,制作MiDi,请录音师,联系省歌舞团、四川音乐学院和我们的学生一起演唱。在歌曲录制的过程中,胡教授每一次都亲临现场,亲自感受和体会效果,常常走出录音棚时才发现早已是华灯初上,甚至已是半夜三更。“有次从录音棚出来已是凌晨三点,外面狂风暴雨,我们的车行驶在高速路上,只能看到前面几米的距离。”胡教授说完后笑了,此时此刻,我们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这期间一边录制一边修改,“常常是在录制现场觉得可以了,满意了,回到家后一唱又觉得不行,有时是声部不均衡,有时是演唱表达不准确。”其中学子之歌刚开始确定的是双声部,但反复推敲之后,为了明快干净简洁,又放弃了和声效果。“反复录制了16次,终于基本达到了想要的效果,就是要朴实自然、节奏明快、气势磅礴、内涵丰富、意境深远,饱含时代激情,将校训、校园精神巧妙地融入其中,塑造出既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又有鲜明时代感的学校形象。”胡教授说道,“这个过程虽然很辛苦,但终于录制完成时,那种快乐是无法言表的,创作的经历真是‘痛并快乐着’的过程!”

  2010年10月12日下午,校工会在学术交流中心二楼会议室召开了成都大学“两代会”全委扩大会。与会代表们认真聆听《成大校歌》与《成大学子之歌》两首歌曲及创作工作情况的介绍,一致认为校歌作为反映学校精神风貌的文化标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激励成大人不懈追求,凝聚成大学子爱校之心,歌曲令人振奋,催人上进。参会代表一致同意确定这两首歌曲作为成都大学校歌与学子之歌,校工会主席古天明还评价道“旋律优美动听,宏伟大气;创作手法多变,大胆新颖,是两首不可多得的好歌。”

  “能受到肯定,心情十分愉快。”胡教授眼里闪烁着神采,兴奋地对我们说道。“由于平常工作很忙,这次校歌创作只能在业余时间完成,创作过程中虽然有点累,但我一直把它作为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创作校歌是我的荣幸,我引以为豪。“但胡教授同时强调“两首歌曲的创作,完全是校领导、学校宣传部、校办、艺术学院教师等在内集体劳动的结晶。”胡教授一直在强调集体的智慧,她讲到经常和艺术学院的老师们切磋,请学院的老师反复听、反复提意见。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力求做到人人会唱,人人爱唱

按照《成大校歌》和《成大学子之歌》的推广方案,各学院、部门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开始部署启动相应的推广活动,《成都大学校报》第257期(2010年10月31日出版)第四版已刊登两首歌曲,并分发至各学院、部门及学生寝室,各学院也领取到了MP3光盘。两首歌曲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认可。

  “我们将通过开展校歌的教唱、学唱、传唱、比赛展演等系列活动,力求做到人人会唱、人人爱唱,知晓校歌的创作背景和理解校歌的歌词含义。引导全校师生弘扬‘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成大精神,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爱学校、爱学习的情怀,创建和谐的校园文明。”校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陈钧对记者说。

党委宣传部制作了两首歌曲的宣传海报和传唱卡片,已分发到各学院、部门;并利用校园内的报纸、广播、宣传栏、电话彩铃等,积极宣传并组织校歌的推广和普及;利用《印象•成都大学》2010年版画册,宣传校歌,完整展示学校VI标识。校歌、学子之歌的MV也正在加紧赶制。学校拟定在2010年12月8日校庆日,举行成大校歌、成大学子之歌发布仪式,以纪念一二•九运动75周年校歌大家唱比赛的形式激发全校师生爱祖国、爱学校的情怀。

后记:相约明天,放眼未来。正如校歌结束句“我们努力拼搏奉献力量,为了成大明天更加荣光”。我们看到:成大人正以张澜先生“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思想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服务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奋发向上,努力拼搏。(记者 李菁菁)

(编辑 杨春霞 责编 练丰丽)
  2010年12月07日 10:10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