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培育,贵在践行,难在坚持。人们不仅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历史渊源、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还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本质。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本质是什么呢?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社会的德,国家的德。
个人的德的认识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求人们在认清人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认识个人的德,首先要认清“人是什么?”也就是人的本质问题。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范畴中,个人的本质不仅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和社会性,更具有人性。个人是历史进程中的人,是不能够脱离社会存在而离群索居的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有机统一的人。因此,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人,在具体的道德实践中,必须借助于集体的力量。按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求人们信奉和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主要有三个维度:最高层面的无私奉献、一心为公;中间层面的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最低层面的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因此,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要避免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侵袭,要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强调个人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准绳,秉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观念。
从社会的德的认识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求人们在认清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基础上处理好道德的发展问题。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有其发生过程和演进脉络的。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与这五个社会形态相适应,道德也先后出现了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和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这深刻反映出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那么,何谓社会主义道德?我们认为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与升华,是对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是对西方先进道德理念的吸收和借鉴。它是人类道德遵循规律要求、合乎规范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已往全部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可以说,人类道德的发展既是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更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道德的理论内核就是无产阶级的道德,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最高尚、最纯洁、最迷人、最美丽的道德。这种道德是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基础上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革命性的、革新性的道德。它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求人们通晓社会主义道德的历史方位,遵守社会主义道德的普遍要求,培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沿着道德发展的内在规律循序渐进地向更高层次的共产主义道德攀登,努力成为树立、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先锋。
从国家的德的认识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求人们在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处理好道德的承扬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基,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软实力,是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民族特色的重要基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积淀,成为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养料和美丽瑰宝。可以说,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强烈彰显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突出反映了中华民族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开拓创新。因此,在思想多元多变、思潮交织交锋的当今社会,尤其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对在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的“虚无论”和“复古论”两种错误思想倾向。同时,在对待西方其它民族或国家的外来文明成果方面,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在批判基础上进行辩证地吸收和积极地创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种社会思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名副其实的“兴国之魂”。
岳鹏 政治学院副院长、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