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若健:抗美援朝是我最大的精神财富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3日
来稿单位审核审核 编辑
责编

                                             

       2015年5月8日,由我校关工委策划的五老报告团品牌活动——“成大故事进学院”走进了外国语学院。此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了我校退休教师、“成都好人”和“中国好人”荣誉获得者莫若健老师,为学院学生代表口述历史——那段抗美援朝的峥嵘岁月。


       一头灰白的头发,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身形消瘦,年华老去却仍步伐坚定,年过八旬仍精神焕发、神采奕奕。他穿着老旧的西服,肩上挎着三年前去参加“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纪念会议”的黑色单肩包,里面装着记载他一生传奇的书籍、照片。


       他,是莫若健,虽已到耄耋之年,仍精神焕发,他为我们口述了那段峥嵘岁月,那被他视为人生中最大的精神财富——作为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投入到抗美援朝的硝烟与炮火中。



莫若健(右)与朝鲜人民军军官朴大尉合影


难忘   光辉岁月

  

       20岁那年,莫若健刚从中学毕业,旋即经过军校的短暂培训就进入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149师445团2营4连当文化教员。“战争越激烈,我们就越往前靠。”在第一次战役发起时,他就凭借英语特长审讯俘虏,获得赞赏。初露头角,接着就被任命为师政治部敌工组副组长。抗美援朝战争处理战俘问题的特点之一,是经常需要转送俘虏。在转送战俘的路上,每10个俘虏中要有一名志愿军战士看管。所以这些战士,大多需要懂点英语。于是,他便办起了英语对敌喊话培训班,集训全师的文化教员,还用东北民间小调填写了一首《英语喊话歌》:学会那个喊话,好处多啊!见到敌人叫 “哈罗”!“萨暖得儿”(Sur-render)是 “投降”,“汉志阿普”(Hands up)是“举起手”,“法罗米”(Follow me)是“跟我走”……


       首次审俘,战友们对语言大师吕叔湘弟子的英语水平佩服得五体投地。由于志愿军作战对手是由16国组成的“联合国军”,审讯结束后,有人问莫若健:“你还会翻译哪几个国家的话?”


     初露头角的莫若健春风得意:“只要是英语国家,我都能翻。”  


      对方再问:“‘联合国军’有几个说英语的国家?”  


      莫若健扳了扳手指头:“有七八个吧!”  


      万万没想到,这边实话实说,那边传来传去,竟让一个神奇故事传遍全师:“小莫会八国外语!”


      回忆当年峥嵘岁月,他兴致高昂,滔滔不绝。“真是讲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犹记得  少年时


      “我以前成绩差得很,考中学都是考了两次。”说起他的成长趣事,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他拿出珍藏的成都有名的刊物《龙门阵》第100期,上面有他的一个同学写的文章,其中写道:“我在第一学期的时候英语不及格,同班同学莫若健比我更差,26个字母的大小写都分不清楚。”可是自从当了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吕叔湘的学生,兴趣陡增,听他的课更是专心致志。”回忆起吕叔湘老师,他说,“我当时很佩服老师,课本上的文章老师看一眼就可以背下,所以我决定模仿老师,英语成绩也就从班上最差慢慢名列前茅。到朝鲜战场的时候,我们为了辩论一个句子通不通,我还写信给老师求证,老师立马就给我回复,还给我寄来了一些与英语相关的书籍。”一直到后来去北京上语言班,莫老师都和吕叔湘老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原来,抗战时期曾居留成都的吕叔湘虽是大学教授,生活却非常窘迫,以至于不得不靠进当铺、到初中兼职授课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莫若健由此与吕叔湘有了师生之缘。  


       虽然这段经历已是多年前的事情,但解放后的吕叔湘依然记得莫若健——这名英语在全班由最差变为优等的学生。那年月,“打败美帝野心狼”的志愿军指战员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当得知自己的学生成为了“最可爱的人”,昔日传授的英语知识被学生用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上时,吕叔湘在给莫若健的信中兴奋地表示:自己已将1亿元(旧币,折合新币1万元)稿费全部捐献给志愿军,用于购买飞机和大炮。


       吕叔湘还随信寄去了两本书,一本是美国共产党领导人福斯特(Foster)写的英语小说《自由之路》(FreedomRoad),另一本是自己撰写的《中国人学英语》。两本书的扉页上都写着:“送给我的学生——保家卫国的莫若健同志 吕叔湘”。


春风化雨    桃李成荫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莫若健回到了成都。他毅然拒绝了到成都铜线厂当工会主席的机会,选择了与英语相关的工作——去当一名英语教师。虽在一所普通的高中任职英语教师,但使班级的英语成绩取得了当年四川省英语高考总平均分数第一的好成绩。“临危受命”要在10个月时间内培训一批英语骨干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也使一位位优秀的教师破茧而出,输往各个学校单位。他说,“一位成功的老师,就是要去激发同学们的乐趣,我都会尽力使我的课堂生动有趣。”因此,莫老师自创了“唱歌教学法”,自己动手编教材。自莫老师培训出来的英语教师,都是会受到各个学校“哄抢”。


       后来,他调任成都师范学校(后为成都教育学院、成都大学)外语系主任,负责培训中学英语教师。上世纪80年代,四川省教育厅将其独创的英语速成教学法拍成20集电视系列片,向全国发行。90年代,他退休后曾在成都首批创办民办学校,成为当时有着“成都新东方”美誉的成都磨石(莫氏)外语学校校长。


        2010年,81岁的莫老师看大家都喜欢学英语,便“闲不住”地提议为小区居民免费培训英语。在得到了小区业主委员会的一致同意后,莫老师的课堂就在一间由麻将室改造的教室里开始了。“时间久了,就有一些人有意见了,但我觉得他们也有道理,我一个星期只用一个晚上的时间教学,却也占了一个房间,打扰了大爷大妈们的休闲娱乐,所以我也特别理解。”于是,莫老师便将他的课堂搬入了自己的家中,直至现在。四年多的时间,小至26岁的研究生,大至65岁的退休干部,在每周二的晚上,都准时来到这间小小的、温馨的“教室”,专心致志地听着年过八旬的莫老师用他独有的方式教学。


      “我会将这个班一直办到我不能讲课为止。”就是这样一位谦逊无私的老人,却说道“我这样做真的没什么,压根谈不上无私奉献,何况我大部分时间都还是在休息。我现在的生活这么好,什么都不缺,当然是该回报社会。”对于获得的“中国好人”、“成都好人”的称号,莫老师摇摇头说道,“真是惭愧惭愧呀,我本来就没有做什么,只是社会需要提倡正能量,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向上,宣传正能量。”


       莫老师现在依旧是非常享受教学,他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50多年的教学生涯,他就从没坐着上过课。“坐着上课我不会”说罢,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如今平时在小区免费教学时,他都是以站着的姿态,“手舞足蹈”地上课。矍铄这个词,在这位老人身上,得到最好的呈现。



莫若健接受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记者采访


相信    信仰的力量


        生活中,虽然莫老师已85岁高龄,但他仍每天坚持读三份报纸——《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参考消息》。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依旧是阅读与抗美援朝有关的书籍。他说,“我们也要根据外国人的书籍、回忆录来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朝鲜战争(我国称为抗美援朝)的,其中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人写的最有名的一本回忆录即《Korea:the First War We Lost》,还有诸如《Korea: the First War we could not win》。”“美国人称这场战争是‘被遗忘的战争’,他们从二战后到越南战争前的这段历史是空白的,美国人不愿意提起这场战败的战争。”说到此处,莫老师风趣“自从甲午战争战败后,我们国家便被其他国家看不起。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就会看到有美国人在东大街上颐指气使的指挥车辆。记得特别深的是以前历史课上,历史老师穿着长袍,讲到清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这里赔多少地,那里赔多少白银,老师说着说着就眼泪直流。”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则让他的内心充斥着满满的幸福感。他说:“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感觉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美国人他们不承认不行,还是要老老实实地把事实说出来。”


        莫老师说,“在朝鲜战场上,什么时候耳边不再响起炸弹声,便感觉是最大的幸福。”说罢,他吟起了战友张建华的遗诗《进军号》,“进军号洪亮地叫,战斗在朝鲜多荣耀,就是我们吃点苦,会使新生的祖国牢又牢……”莫老师亲身经历了那些动荡的岁月,深知和平环境如此来之不易,也愈加珍惜今天国家富强、和平安定的美好局面。在他的心中,自始至终便饱含对祖国的热爱,对信仰的坚定,无愧为“最可爱的人”。


       5月8日上午10点30分,莫老师用纯正的英语口语向在场的外国语学生们问好,场下掌声迭起。11点50分,面对大三同学提出如何面对即将毕业的迷茫压力时,莫老师开导说,“社会始终是需要人才的,你要随时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你要多去看正面的东西,切忌不要把目标定得过高。”1支话筒,100多分钟的讲述,他始终都站在最靠近同学们的位置,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向同学们娓娓道来六十多年岁月的生命经历和人生感悟。


       时间会催老他的容颜,却催不老他坚定的心;时间会带走岁月留下的磨难伤痛,却带不走他一辈子永恒的精神财富。年少时,他是孜孜好学的少年,是勇往直前的小兵;年老时,他仍是“最可爱的老人”,依旧神采奕奕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坚守信仰,安于平淡,便是乐活。


       近两月后的2015年7月1日,莫若健老师获“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文/米倩 曾奥冰 图/席原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