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张密(右二)在卢旺达参加国际会议时与该国时任总统卡加梅合影
张密,男,1949年10月生,1978级成大英语专业学生,具农业部颁发的英语翻译和工程管理高级工程师双职称,1994年1月至2009年12月担任农业部沼气研究所国际合作处处长和成都环能国际合作公司总经理等职位。1987至1994年间曾借聘到中国路桥工程公司和四川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先后四年在埃及和乌干达任翻译组长和业务经理等,从事国际工程施工和管理、参与大型国际工程招投标项目等,他总结自己的人生坎坷充实、多彩多变,充满挑战。
“老三届”终圆大学梦
张密是共和国的同龄人。1968年,19岁的张密从成都七中高中毕业。逢“文化大革命”百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潮,1969年到1971年期间,张密先后去到西昌、双流插队劳动,后至成都铁路局成都东站做装卸工人。因为是文革前成都七中高中生,有一定英语基础,1973年被调到成都铁路局方家桥铁路小学(戴帽中学)和中学任英语教师,直到1978年参加高考。
1977年深秋,中国大地响彻一声春雷。时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复中断近10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张密从电台里的收听到了这个消息。因为当教师的缘故,张密的文化知识也一直没落下,大学是他暌违近10年的梦想,“漫卷诗书喜欲狂”,喜悦之情从内心喷薄而出。
欣喜过后,已近而立之年的张密开始迷茫:我还有资格参加考试吗?此时,他已经结婚,女儿已经半岁。幸运的是,百废待兴的中国对人才的巨大渴求放宽了条件。1978年招生文件中明确规定,考生年龄可放宽到30岁,并取消了其他限制。因为在学校任教时教的是英语,张密填报志愿时顺理成章地填报了英语专业,成为1978级成大建校第一届英语专业的学生(注:由1978级成都师范高师班英语专业合并入成大),大学梦圆了。
大学生活远比他想象中更艰难,为了维持一家的生计,他必须一边上学一边勤工俭学,当时按国家政策满五年工龄的大学生享受带薪学习,他月工资42.50元的工资,全交保姆照顾女儿。妻子每月30元的工资难以维持夫妻俩的生活,张密只得边上学边教学,哪怕是3毛钱一节课,他也接,决不放过任何一个补贴家用的机会。三年如一日的学习与工作,张密不仅圆了他的大学梦,也用他的双手撑起了整个家。
作为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客座教授与美国密执安大学、夏威夷大学教授同台授课
翻译之路 实干争先
毕业后如果回原单位任教,既无风险又可以照顾家庭,可在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的年代,全国上下蠢蠢欲动寻找机遇,在安稳与挑战中,张密选择了后者。
毕业前夕,张密参加了社会竟考翻译被高分录取,毕业后就被调到了成都当时少有的涉外科研单位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BIOMA),同时也是联合国与中国合作设立的中国成都亚太区域沼气研究与培训中心做英语翻译。初入职场,他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事均是来自北大、川大、川外和西南师大这类重点院校的英语翻译专业,而张密只是英语师范专科。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张密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抓紧一切机会钻研业务和自学专业知识。
1982年9月,在锦江宾馆举办第一期联合国沼气技术讲习班,学员来自亚非欧不同国家,张密作为见习生,协助授课翻译。没想到有一天领导把微生物课程的授课翻译任务交给张密来做。英语专业的他对微生物学还是门外汉,为了完成任务,他在两天内强记200余个专业词汇,圆满完成了任务。还有一次,某国总统第二天上午到访单位,所领导下班前临时交给张密翻译一部录像片,中译英加配音,3000多字,他用一整晚熬了出来。他用实干赢得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1984年,张密被推选为四川省翻译协会理事。同期,连续两次被派遣到非洲和东南亚地区任联合国专家组翻译,因工作出色被外经贸部通报表扬。1985年,他主持完成国家三个标准的出版(汉译英)。1986年,张密提前获评中级职称。1987年他撰写的《发展中国家沼气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回顾与展望》科研论文在北京联合国学术会议上获大会发言,40分钟的时间里,他全程用英语演讲并回答问题,下台之后,同声翻译问张密在哪学的英文,他笑着回答道:“成都大学,和您同行!”又问:“那专业呢?”“边干边学。”对方伸出拇指笑了。
在卢旺达农村现场培训
不断跨界 走遍世界
四十不惑之年,是知足常乐,还是继续前行?这成了中年张密的又一大难题。他认真分析了自己,受学历、专业等限制,做研究比不上同行业的其他人员,做翻译也不是长久之计。张密几番思虑并和家人商量后,1987年底最终选择重返非洲。这次他的身份是中国路桥工程公司驻埃及世行WB3项目翻译组长兼经理助理,1992年他又被借聘到四川国际公司驻乌干达办事处翻译兼业务经理。
四年时间里,张密从事国际工程施工管理和招投标等相关工作,这是他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的。他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能力,通过钻研合同和掌握谈判技巧为企业赢得效益,受到领导、外方和同事的高度认可,人生又开启了新的一扇窗。
1994年初,张密在乌干达工作轻车熟路后,又收到原单位邀其“回巢”主持国际合作处工作的邀请,接手新的部门,面对无资金无人员无项目“三无”的境况,他又一次创业。时光辗转,16年艰苦奋斗,企业在清洁能源领域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与欧盟、德国合作科研项目和承担商务部援外及当地政府的工程、技术培训和咨询等项目。这其中2001年,张密被破格评为高级工程师,由过去的联合国专家组翻译成为中国专家组组长兼项目经理、总经理等。次年,在突尼斯工作时受时任总书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退而不休 续写精彩
2009年底,张密年满退休。本想多给自己留点时间,可没有想到却比以前更忙了。2010年他应邀出国八次,参与相关国际机构、公司和协会的咨询、培训,常常过着“空中飞人”的生活,最密集的一个月第一个周末在德国海德堡率团考察,第二个周末在法国巴黎,第三个周末在印尼雅加达参加亚行专家会,第四个周末在昆明为全国培训班授课。这种时差、温差的剧烈改变以及长时间的旅途奔波对年轻人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得益于长期锻炼,张密更有了挑战自我的“资本”。
最近几年,张密除兼任四川中化建有限责任公司能源环境部总经理外,还出任了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CAREI )沼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分管国际合作)、亚洲开发银行(ADB)共同能源项目组沼气专家组组长,比尔盖茨基金会特邀专家赴西非考察,商务部特聘援外(物资)项目专家参加国家招投标项目评审,作为外交部、科技部和教育部设立的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特聘客座教授在该中心授课、还出任非洲两个国家三条高速公路总监……这么多年,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下有他的脚印,也不乏有些传奇的冒险经历。
“我的人生一直都在挑战不可能,这是成大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精神助我前行,感谢母校和老师的教导和培养,祝母校繁荣昌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