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师说

【师者】岳鹏:一片真情讲真理

文:陶志叶图:岳鹏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8日
陶志叶 岳鹏
来稿单位审核审核 编辑 闵秀玲
责编 李洁


岳鹏,男,中共党员,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四川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成都市委宣讲团成员,成都市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专家。主要承担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和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等课程教学工作。9月,岳鹏老师获评2021年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


良师引路  结缘思政


结缘思政,是一个美丽的“意外”。2001年,岳鹏在长春工业大学开启自己的大学。学习英语专业的他,如果就此一路下去,不出意料,未来的生活无疑将充盈着字母、词句。可是,“意外”悄然发生了。


大一结缘的思政课老师李艳改变了岳鹏对未来专业方向的选择。“作为一个文科生,我本身就对政治很感兴趣。而李艳老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让我萌发了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想法。”他回忆:李艳老师理论功底扎实,语言生动有趣,教学效果好。每次上李老师的课,岳鹏总是坐在教室的前排,认真听讲、做笔记、踊跃回答问题,有时还会与老师具体探讨一些哲学问题。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岳鹏逐渐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循着兴趣的导引,岳鹏在考研和考博这两个人生重要节点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政治类专业,他将自己融入思政学科,去深刻地体会思政的魅力,在思政这条路上岳鹏始终走得踏实、走得认真。“回首这些年,我就是从学校到学校,已经习惯校园生活了。”从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到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再到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岳鹏用10年时间完成了他本、硕、博阶段的学习。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序言中提到的一句话,同时也是多年来岳鹏坚守的人生信条。选择思政专业,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但选择在思政领域走下去,却成了岳鹏的信念。


潜心教研  静待花开


2011年,岳鹏博士毕业,即面临着就业的问题。考虑到成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岳鹏选择留在了成都,成为了成都大学的一名思政教师。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岳鹏自然经历着由学生变为老师这样一个身份转变、心理调试和思想变化的过程。“面对这样的转变,我试着从认识自己出发,主动地调整自己。”从坐在讲台下认真听课的学子到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教师,这一切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每堂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上的引经据典,课后的意见征询,这是他作为教师的职业素养,也是他慢慢走向成熟的阶梯。


从2011年到2021年,匆匆十年,倏忽而过。在这十年里,岳鹏也曾有过离开教师行业到地方工作的机会,但是他选择继续坚守。谈到教师这一职业,岳鹏脸上总是带着笑意,他坦言道:“作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我一直都是享受的。我愿意坚守在教师岗位,它给予了我快乐与幸福。”


教学相长,一路耕耘一路收获。他说,“作为一名老师,我从学生身上也学到很多,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他提起自己职业生涯中与学生的一件小事,事虽小,但他却记忆犹新。“有一年,我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时,班上有一位同学课后给我写了一封信。信的主要内容是他通过那节课的学习,意识到过去自己盲目攀比、超前消费、虚荣心膨胀的行为是不对的,并决心改正。”一节课能够让学生有所触动,学会明辨是非、反省自我,这件事让岳鹏一直记在心里。在他看来,思政“滴灌”,培育并引导学生向上向善这便是思政教师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涂利老师在提到岳鹏的时候说道:“岳鹏老师不仅注重学生的思政教育成长,而且还时常在教学方式上给予新进教师指点,这样的一位老师获得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是实至名归的。”


学生对他所授课程的期待和正向反馈,同事对他教学能力的认可,这是岳鹏坚守思政教育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撑。从一名普通的思政教师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副院长,身份变化了,意味着责任也更重了。他需要上台阶,用更宽视野谋划和推进工作。他积极推进学院科研工作,为营造好的研究氛围和提升科研质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说,一个合格的教学管理者,不仅要将自身的教学工作做好,科研工作做好,还要做好服务,善于倾听教师合理正当诉求,协调解决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学校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岳鹏付出了不少心血。他在学校庆祝第37个教师座谈会上发言时说,教师要顺应时代,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让课程内容更加深入人心。“研读教材是创新的前提;吃透理论是创新的基础;专题授课是创新的关键;课程有趣是创新的保障。”这是岳鹏就创新思政课程教学而言的四点心得,也是他针对思政课程教学进行的自我规划。近年来,岳鹏和同事们围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材使用、教学方式、考核评价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持续钻研。在此基础上,由岳鹏主要参与撰写和完成的《双主体视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评价模式改革》教改成果荣获2016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由岳鹏领衔主编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也即将出版发行。


良师益友  一路前行


“我是东北人,来自吉林,今年39岁了。”在成都学习工作16年,岳鹏仍带着偏重的东北口音,脸上总带着淡淡的笑意,十分亲切随和。从2011年入职成大到现在,每年新生入学,岳鹏都会走在校园里,看看一张张青涩,求知的脸庞,眼睛里承载着希望与明天。


“岳老师为人幽默风趣却不失严谨,学术能力出众却又谦和。”2020级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段宁红同学如此评价岳老师,“岳鹏老师总是能够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深刻明白的思政理论,在课堂上运用各种各样的实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他将当下年轻人关注的热点话题与书本里的理论结合起来,既生动有趣,又深入人心。因为有着英语专业的背景,上课时,他会时不时的说几句英语,调侃自己是‘双语教学’,引得学生哈哈大笑。”


“严谨”是他的代名词。他关注的不仅是学术研究与学生学业,还有很多细枝末节的事情。他注重文本的规范性,要求学生按照规范的格式写文章;对上课时间的把握十分精准,“许诺两个小时,就绝对不会超一分钟”。在学生眼中,岳鹏是亦师亦友的存在,除了探讨专业,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时也愿意与岳鹏进行交流。他笑道:“身为教师本就应该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去感知学生,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熊雅倩是202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大一时参加了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当时岳鹏正是社团的指导老师。招新时,岳鹏去看望社团的学生,看到学生们很辛苦,又累又饿,就带学生到六教楼下的超市买了不少零食。“他说正好赶上今天发工资了,大家可别为我节约哈”,熊雅倩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说,“当时我和另外一个同学不太好意思,结果岳老师直接上手,把货架上的零食一把一把地抓进了兜里,结账时,买了两大兜。”


被评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这一荣誉称号是对岳鹏多年工作的认可。作为青年榜样,何为青年,他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说:“青年要生机勃勃,而不要暮气沉沉;要努力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起来,成为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和先锋力量。”对于如何看待“优秀青年教师”这一称号时,他说:“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获得这一称号对我来讲既是一份殊荣,同时更多的是一份鼓励和鞭策,我还需要珍惜荣誉,加倍努力,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争当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这是一名合格教师拥有的优秀品质;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要求。这些都是深深扎根于岳鹏内心的行为遵循。


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桌书本,无数的资料,十年的岁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守思政教师初心,努力超越自我、成就自我。”十年思政工作带给岳鹏的不仅是学识上的沉淀,更是精神上的丰盈。“选择思政教育这条路,要行得深、踏得实,循着光照的地方,坚定不移地前行。”。

编辑:闵秀玲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