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新闻网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双语标识不规范 成大学生纠错

来源:成都日报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28日
来稿单位审核审核 编辑
责编
成都日报讯:随着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我市变得越来越漂亮。但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口译班的学生们最近却发现,市区一些主要街道、公共场所的双语标识翻译不规范,不仅让懂英语者“晕头转向”,甚至还闹出“国际笑话”。从去年开始,这些学生便发起了“净化成都双语标识”活动,分组走访了成都大街小巷、旅游景点、大型购物场所等,对标识牌上的英语“挑刺”。目前,成大学生们正筹备“五一”期间在春熙路举办一个活动,提醒更多的人关注双语标识,净化城市文字。

  英语标识弄“晕”老外

  参加调查的一名同学称,以前他没有怀疑过这些双语标识。一次,一名同学看到一对外国夫妇在公交站台前望着站牌不知所措,很久都没有上车,上前一问才知道他们被站台上的英语标识弄“晕”了——同样一个地点,在这个站台是一种写法,到另一个站台却是另外一种写法了。同学们也多有感受,决定结合自己的专业展开“纠错行动”。

  口译班31名同学分成5个小组,对食、行、游、购物、娱乐等方面的双语标识展开了调查。从去年11月起,他们搜集了“问题标识”438条、图片315张、音频资料11个。他们不仅请老师当“判官”,还请外教“把脉”,要给出“正确答案”。

  凉虾并非“冰凉的虾子”

  成大学生们整理了采集的标识后发现,最常见的翻译错误就是按照汉字习惯,逐字翻译,简单堆砌单词。比如某博物馆写着“不在公共场合袒胸赤膊(DO NOT WEAR CLOTHES EXPOSING THE NECK OR SHOULDERS IN PUBLIC PLACES)”,原文的翻译非常可笑,典型的逐字死译,他们建议改成比较委婉的“Dress yourself decently in public places”更能让外国游客明白和接受。城北某立交桥译成的“Flier”,原意是“快车、快船”,根本牛头不对马嘴,改成“Fly-over”才妥帖。

  春熙路上有人将食品“散子”译成了“Distribute the son”,这恐怕会让外国人误以为“吃儿子”,其实,美国有一种小吃叫做Pretzel,是一种椒盐味道的卷饼,做法和形状类似我们中国的麻花,借来为散子做译名“Chinese Pretzel”似乎更好。锦里中有将凉虾翻译成“Cold shrimp”的,而凉虾并非“冰凉的虾子”,只是形似小虾米的甜品,译成“Shrimp-shaped rice desert”更好。

  据悉,此次纠错行动已暂告一段落,学生们已经得到了成都市外事办与成都市质检局的支持,等把搜集好的资料汇总后,近期将对这些错误进行纠正。

  本报记者 周波

来源:成都日报2007-4-28要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