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新闻网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新潮|新教育家】专访陈大伟:在电影中发现新的教育人生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31日
来稿单位审核审核 编辑 赵佳
责编 李洁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8ObZR0lPNqis5w8jz-KU5w


原文如下:

在成都大学图书馆报告厅里,我们见到了正在给青年教师讲课的陈大伟教授。多年来,陈教授一直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成长、课程与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擅长以电影作为教育案例,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幸福感。这堂课上,陈教授解析了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片段,告诫年轻教师们,哪怕有最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有最优秀的学生,只要你没有能力没有水平,你就不可能是一个幸福的老师。诚挚而不失幽默的课堂语言,穿插动人的电影片段,使得整堂课轻松、有趣又不失深度。采访开始,陈教授欣慰地展示老师刚给他发的消息,“他们说感触很深,学到了很多,你看,电影其实很容易影响教师的生命状态。”


陈大伟

原成都大学教授,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中陶会新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方向国培专家,被誉为教师教育的“桥梁专家”。已出版《影像中的教育学》《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等 26 本著作,多次获省市教学成果和社会哲学成果奖。


寓教于乐,电影是很好的教育手段


本刊:陈教授,您是如何界定教育电影和电影教育的呢?


陈大伟:教育电影是电影中的一个种类,在我看来,所有挖掘人性,以引导人去认识自己、反思自己、调整自己、改变自己为主要目的的电影都是教育电影。教育电影的受众群体很多,比如面向大众,传递一个正确的教育和人生观念;比如针对教育界,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老师;也可以是学生,解惑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而电影教育是用电影这种材料作为一种资源,去影响、改变学生。某种程度上讲,天地万物都是我们的老师,任何一部电影,当你用教育的眼光去看的时候,你都可能或多或少从中挖掘出一些教育因素。所以用电影做教育的话,实际上最关键的就是要用教育的眼光去剖析电影,做一些教育设计,在和学生们的互动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本刊:多年来,您一直在从事教师教育方面的研究工作,比如教师幸福、教育案例、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课堂建设等。无论职前的师范生培养,还是职后的教师继续教育,您都喜欢用电影作为课程资源。那么多艺术形式,您为什么钟爱电影呢?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有哪些特质契合了教育呢?陈大伟:我做了很多年的教师教育,得出一个结论:老师们很喜欢基于案例的学习和交流。什么是案例呢?就像孩子们喜欢的寓言故事,一个有趣的故事背后寄托着人生哲学和道理,而案例就是蕴含着问题、困惑和启示的故事。案例的选择范围很广,可以是自己的教育故事,可以是其他人的教育故事,也可以是真实故事加工后的数字故事,电影只是其中一种,但相对来说,选择电影有很多好处。第一,不涉及对现实中教师的授权。如果你用某个老师的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来讨论,当众评判他教得好或不好,镜头里出现的都是真实的人,一定会涉及授权和可能伤害问题。此外,不少教师对公开自己的教育教学缺乏信心,不愿把自己的真实状况拿去扩散或让别人品头论足,就算是实践中的教育案例也难免会经过参与者的粉饰,但电影是公开放映的,选择其中的某个片段辅助教学,不用于商业,可以更自由讨论,没有上述顾忌。第二,电影的选择范围很广,案例非常多。很多现实中不方便寻找的案例,都可以在电影里找到。第三,电影的艺术感染力相对较强,光影、表演、故事情节都经过精心制作,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说过:“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像电影那样超越一般感觉,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电影中有故事,有艺术感染力,一些经典电影中的教师形象带给许多教师一生的影响。第四,电影具有资源丰富、获取简便、分享面大等特点,能满足教师自由选择、自主安排的需求,可以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进行持续性的研究。电影中的教育案例既源于现实,又经过了艺术的提炼,更具吸引力,对教师的影响也更深远。近年,我基本上只要看电影,都会带着教育眼光,判断什么片段适合讨论什么教育问题,慢慢积累,然后灵活选择,上课有时用真实的案例,有时用电影案例。


将电影“切片”成课程


本刊:那您在选择电影片段做电影教育案例时,选择标准是什么?


陈大伟:电影有艺术的逻辑和结构,教育有实践的逻辑和结构,案例选取应该遵循教育实践的逻辑。我的选择标准,第一是尽可能真实,我会优先选择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比如《叫我第一名》《自由作家》《热血教师》《弦动我心》。第二是看电影案例是否符合教育的基本逻辑,判断类似的故事在现实中有没有发生的可能性,如果有,就有了讨论的价值。第三是考虑这个电影案例故事有没有典型性,有典型性才具有普遍性,才能让老师们产生兴趣去互动,尽量避免选择教育实践中的小概率现象讨论。第四要考虑这个电影片段能提出哪些仍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引导大家去反思自己当下的工作及生活,避免讨论一线教师已懂的问题,围绕教师认同、教师幸福、儿童理解等有现实意义或引发教师关注的问题选材。比如《放牛班的春天》,老师们看完后实际上要思考的是,在日常的教育中,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跟行为主义教育理念之间的比重和如何均衡,这一直都是很多教师工作中要面临的现实问题。本刊:一部电影那么长,教师的时间有限,怎么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电影教育达到教育目的呢?陈大伟:切片处理,把一部长电影切成一片一片来解读。今年成都市高新区新教师培训,我从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里切了三个片段,第一个片段讲教师怎么转变,第二个片段讲教师怎么建设课程,第三个片段讲教师回顾教书一辈子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一个半小时的课,三个电影片段对应三个现实问题,老师们感受特别深,特别感动。我写过一本书,叫《影像中的教育学》,讲的是把不同的电影切片处理,对应解决教师日常工作中会遇到的不同问题,有很多学校把这本书当作教师培训的课程教材。什么叫课程?课程是教育者经过精心加工而成的产物。一整部电影让老师看,那不是课程,你得加工切片,提出教育目标,组织他们讨论,然后引导他们去认识,电影才会变成课程,才会成为教育。


电影之光照亮教育人生


本刊:在您的从教经历中,有没有哪部电影让您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或引发了您对教育人生的思考?


陈大伟:这样的经历有很多。比如上映于1991年的电影《烛光里的微笑》,曾给我很大的触动。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上海女教师以感人的人格力量,教育和影响孩子们,使他们健康成长的故事。电影的开头,面对调皮的学生们,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方式,第一堂课就赢得了喜爱和尊重。开学第一课,老师和学生第一次见面的那种游刃有余,展现出来的对学生的熟悉和了解,让我特别敬佩。这也让我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在每一堂课之前都做好充分准备,提前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还有一部对我触动很大的电影,也是后来在和老师们的交流中,我推荐次数最多的电影,叫《生命因你而动听》。我常对一线老师说:“如果你非常忙碌,只有时间看一部教育电影,那我建议看《生命因你而动听》,而且越早看越好。”我喜欢它有这样几条理由:第一,它表现了主人公从初入职场到退休,一个完整的教师生涯,以教师的一生为背景;第二,它展现了教师通过自我努力找到工作意义、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揭示了教师的成长和改变;第三,它呈现了教师生活的复杂性、多样性,刻画出了立体多面、饱满丰富的教师形象……这部电影里有一种改变的力量,指引老师们怎么去改变自己,怎么去热爱自己的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电影的结尾,主人公在退休前,满怀感激之情的历届学生们欢聚一堂,以一场盛大的欢送会向他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为了致敬这一幕,去年我退休时,成都大学师范学院要求我给教职工以及学生们上最后一课,课上我也设计了这一情节,台下坐着我的亲人,我的老师,我的同事,还有我历届的学生们,他们一起见证了我的退休,为我的教师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本刊:在这么多年的电影教育实践中,有没有哪位教师的生命状态因电影而发生改变让您印象深刻?


陈大伟: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在贵州做教师培训,课上我给老师们解析了《生命因你而动听》这个电影案例。课间休息时,一个耳朵上夹着烟,穿着短裤、背心的男老师过来跟我聊天,他激动地说:“陈老师啊,你看我这个样子显得很不礼貌,但是说实在话,他们派我来学习,我原本不想来的,我都准备申请提前退休了,但是今天听了您对这个电影的解析,我很受感动,我觉得我要回去再工作几年,再做一点事情。”我不确定这位老师回校后是否真的会做出改变,但我能确定,至少在当时的那个时刻,他原本已黯淡了的教师生涯照进了一缕阳光。


本刊:在您看来,当下教师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什么?


陈大伟:最大的困境就是他们太累了。“累”的背后,有社会的原因,也有老师们自己的原因。一方面,他们被社会功利主义裹挟,慢慢失去了纯粹的相对专业、独立的教书环境。学校的摊子越做越大,越来越多与教学不甚相关的事都摊到了老师们身上,起早贪黑,全天待命,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材料、睡不安稳的觉,奖金和班级情况(卫生、成绩、出勤等)直接挂钩等状况,依旧是许多老师的工作常态。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缺乏主见,没有一个固定的教育理念和追求,随波逐流,没有定性,往往是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倒,以至于感受不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被社会功利主义裹挟时,内心坚守初心,才能从容地在这份岗位上找到自洽。教师不是一份英雄主义的事业,但却需要英雄主义的精神。这是明知道有些事情可能得不到理解认同和积极反馈,但依旧坚守。可惜,这份坚守太难了,坚守下来的人太少了。所以,我也常常给学生解析电影《卡特教练》,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讲述了一位高中篮球教练,在面对各种社会压力、学校压力以及家长不理解的情况下,依旧坚持他特有的训练方式和教育理念,让一个屡战屡败的高中篮球队,赢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最终让球队中那些性格反叛、举止粗鲁、没有理想的大男孩们超越自我,蜕变成无论是在球技、人品还是学业上都很出色的男人,指引他们找到人生的方向。这部电影,我希望所有在教育中坚守的老师们也能看看。适合老师看的不一定适合学生。


本刊:您作为师范学院的老师,您的学生毕业之后大部分都会成为老师,您在给他们上课的时候,选择电影案例会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陈大伟:基于一个原则——如何让学生毕业之后从容、坚定地站上讲台,享受自己的教育生活,做一个优秀的、幸福的老师。首先考虑的是,要能帮助学生树立成为优秀老师的信念和信心,在电影案例中给他们传达一种精神力量。比如电影《叫我第一名》,男主去应聘老师,校长上来就问了几个问题:你的教育理念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当老师?你今后准备成为什么样的老师?我常在课堂上讨论这个电影片段,反复跟学生强调,一定要认真思考这几个问题,想明白了,就会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自己的教育精神,这是一个优秀教师最重要的内核所在。其次,我会注重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比如《放牛班的春天》里,一个优秀的教师做教育,不能图简便,不能够一味采取外部塑造的方式,更要学会采取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不能一成不变,要多学习多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第三,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去学习一些沟通交流的方法,比如电影《超脱》,第一节课学生就把老师的包扔向黑板,如何化解课堂中遇见的各种教学突发状况,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技能。


本刊:在当下的教育生态里,一个校长如果要以电影案例来教育老师们,他应该基于哪些角度去选择电影?


陈大伟:要选择恰当的电影案例教育老师,最重要的一点一定是基于校长对整个教育生态以及自己学校的教育环境现状的全面了解,一切从学校的实际需求出发。比如老师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是缺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可以解析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让老师们理解教师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生出改变的勇气;如果是老师们教育观念出现问题,就解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如果是学生特别调皮,和学生沟通出现问题,就解析电影《超脱》;如果是家校协调出现问题,就解析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如果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就解析电影《心灵捕手》;如果是老师过分突出自我,忽略了教育的多样性和均衡性,就解析电影《摇滚校园》。电影本身是不会讲道理的,每个人对同一部电影的理解都不同,所以学校管理者引导老师看电影一定要有教育的眼光,要学会解读,学会设计,才能达到教育目的。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叶圣陶先生曾说,每一种功课犹如车轮上的一根“辐”,许多的辐必须集中在“教育”这根“轴”上,才能成为前进的完整“轮子”,意思就是课程之间要均衡,整个轮子才能运转。电影教育也一样,不是看得越多效果越好。看个两三部,每一部选出一些片段引起老师们的反思,再让老师们去阅读,做进一步的理性思考和研究,这样才能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本刊:那中小学老师应该如何选择适合学生看的电影呢?


陈大伟:我对适合中小学学生看的电影研究不多,但有一点需要提醒老师们,有些电影适合老师看,但不一定适合学生看,包括著名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等。比如《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最深层次的内核其实是教育观念的改变。里面有个片段,“反派角色”校长走在楼道里,一个学生不小心一脚把球踢到他头上。放在大部分的情境下,很多校长可能会生气。但那个在学生眼里是暴君的校长没生气,而是把球放在球门上,一脚踢进去后再吹口哨,然后开心地比了个“耶”。他为什么高兴?因为体育比赛罚点球应该先吹口哨再罚,他现在先踢了再罚,实际上是耍了一点小聪明,骗了一个球,为自己高兴得意,多有童心的一个校长。很多人在看这部电影时都觉得这个校长特别坏,但其实他的本性不坏,问题出在他的教育观念上。从一开始,他就认为这些孩子是“问题学生”,有毛病就得纠正,就得让他们变得更好,所以他采取了外部塑造的方式,用行为主义的理念来管理学生。而这部电影里的男主角音乐老师马修身上表现出的,更多的是人本主义理念。马修老师相信“人本善”,他不认为孩子们是“问题学生”,所以他一进学校就做调查,问孩子们今后想干什么。有人想当消防员,有人想当邮递员,他很欣慰地发现,即便在别人眼中如此不堪的学生,他们内心也有一颗成为有用的人、为社会服务的心。所以他选择“春风化雨”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们。老师们看这部电影,看到的是教师生命的成长,教育理念的转变和进步。但学生可能会看到电影里学生们的各种不好的习惯,看到火烧校园等。所以,老师们在给中小学生选择电影案例时,还是要谨慎选择。我在给成都大学新教师做培训时,经常说,老师是用课程育人,课程有两个东西,第一是老师要给学生呈现的东西;第二是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把这个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呈现什么,怎么引导,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是需要牢记的。陈大伟教授给老师推荐的电影:

《生命因你而动听》《蒙娜丽莎的微笑》 《自由作家》《孩子那些事》《超脱》《地球上的星星》《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叫我第一名》《热血教师》《垫底辣妹》《孩子不坏》《三傻大闹宝莱坞》《浪潮》《老师的恩惠》《摔跤吧,爸爸》《奇迹男孩》《跳出我天地》《心灵捕手》《美丽的大脚》《烛光里的微笑》《音乐之声》《紫香槐下》《巅峰体验》

编辑:赵佳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