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新闻网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让“桃文化”走出盆地 成大学生用文化包装龙泉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10日
来稿单位审核 编辑
责编
来源:四川日报 > 2007年08月10日 星期五 文化潮(10版)

  ■裴蕾 文/图

三月的桃花,六月的水蜜桃,优哉游哉的农家乐,已经成为成都市龙泉驿区的特色名片。然而,连续两年从北京到龙泉度假的教师张先生却有些遗憾———临走时想带一些新鲜水蜜桃和特色纪念品回去却不容易,因鲜桃容易腐烂,所见纪念品也只是些普通的珠珠串串,“毫无地方特色。”
  
怎样让“桃文化”走出盆地?这个暑假,成都大学美术学院一群大学生为龙泉动起了脑筋。
  
“鬼画桃符”就地取材7月31日,笔者来到成都大学美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室,十几个同学正在电脑前忙碌着。
  
“你看,这就是传说中的鬼画桃符”。旅游纪念品开发与设计组的古青指着屏幕上自己正在设计的四个印章说,“一组四个,底座用桃木雕成圆形,上绘桃花几朵,底座上面是印有传统图案的桃核,下面则分刻鬼、画、桃、符四个字。这个创意来自于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不少吟咏桃花的诗句也被同学们信手拈来,成为雪白缎面上的主角,同时,再镶上用桃木精雕细刻的框子,一支充满古韵的书签就做好了。如果还嫌单调,配上精心编织的中国结,书签立马又变成精美小挂件。
  
“除了书签,我们还专门为龙泉举办的万人相亲大会设计了桃木情侣挂,以后,有情人就不只是留个电话了,还可以互换定情信物”。设计者周晶晶说。记者看到,有些挂件是形状相同颜色不同的对装,有些是龙凤合鸣。
  
印章、书签、挂件、镇纸、屏风、筷子……同学们设计的纪念品虽然形态各异,独具匠心,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据了解,在龙泉地区,桃树种植面积达35万亩,桃树有1700多万株,桃木资源丰富。所以,此次他们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将桃木作为主要用材。此外,桃花也成为同学们眼里的宝贝。“与其让它零落成泥,不如用树脂材料将其凝固,做成手机挂件。”王燕说。
  
好吃的桃子应好看“来到龙泉,不带几个正宗的水蜜桃回去还是有点遗憾哦”。刘恋随时想将美味带回家,“但水蜜桃皮薄,水分多,运输过程中容易受损,保鲜时间不长,再加上包装不上档次,所以,尽管年产量达到2.5亿公斤,龙泉农户收入还是不高,也间接影响了当地桃文化的传播。”
  
把硬纸盒简单的分格,里面塞上碎纸花和塑膜纸,打上和其他地区毫无差别的“水蜜桃”几个大字,目前的龙泉桃就这样销往全国各地。“现在的产品越来越讲求附加值,毫无特点的包装必然会影响销量,也不利于龙泉桃品牌文化的建立,”美术学院院长刘遂海告诉笔者,“同时,拿桃的时候碎纸花和塑膜纸经常弄得到处都是,不利环保。”他们设计的包装盒让人眼亮:背景是用水墨淡淡晕染的龙泉山,三两支桃花恰到好处地舒展在山水之间———如果不是上书小篆“龙泉桃”三字,你可能会误认为这是一副水墨画而不是装桃子的包装盒。“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剪纸图案配搭《诗经》中的名句,另一个包装盒样本也充满了古典韵味。
  
此外,大胆在包装盒上使用亮丽而清爽的色彩配搭也成为同学们设计的思路,“让人一看就有胃口。”
  
“现在我们正在改良内包装,”组长李勇琢磨着把内里的格子换成独立环保纸盒,怎样让纸盒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成为这位拿画笔的年轻人最近思考的主要问题。
  
“桃花仙子”翩翩来一卷水墨画在笔者面前徐徐铺陈开来,淡青的龙泉山、半山腰错落的民居随着画卷的展开缓缓移动。这是由动画组设计的形象宣传片中的一个镜头。
  
“这次的形象宣传片以水墨效果为载体,主打还是中国风”。组长龙伟湖告诉记者:“这次我们专门到龙泉采风,带回龙泉山水的实景照片,然后经过电脑处理,既真实又写意。”
  
除了表现龙泉的山山水水,同学们还根据当地的传说制作了一个动画形象———桃花仙子。杏眼修眉、姿态翩然。一位同学正在紧张的用photoshop修改仙子最后的形象:“我们会赋予她一个故事,让这幅水墨画灵动起来。”
  
据了解,这部形象宣传片虽然只有短短一分钟,制作却足足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把现代和传统艺术手段相结合,将更有利于营造龙泉桃文化”,刘院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