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2008年12月24日 19:34:26
新华网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刘铮、周英峰)2008年的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偏热到增速下滑的重大转变。2009年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世界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的严峻挑战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任务。
风云变幻中,勇者迎难而上,智者抓住新的机遇。面对困难与挑战,中央沉着应对:保增长目标已经明确,扩内需、调结构的思路愈发清晰。可以预期,中国经济能够渡过难关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并将进一步提高经济质量与素质。
全力攻克外部挑战和深层次矛盾
下半年以来的中国经济数据,让习惯两位数加速增长的人们有些意外:GDP增速从一季度的10.6%下行至三季度的9.0%;11月工业增速回落到5%平台,出口负增长。
美国次贷危机的不断发展,引发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出现多年没有过的同步衰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普遍放缓。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加之国内经济的周期性调整,一系列不利因素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这在10月份以后越来越明显。
“从目前情况看,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中国经济在一定时期内需做好应对外部强烈冲击的准备。”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说。
中国产品的外需急剧减少,外贸进出口增速明显下滑。11月份,中国进出口各项指标自2000年以来首次同时出现负增长。
商务部副部长钟山指出,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将更加严峻,全球贸易下行局面已经形成,国际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可能进一步抬头,这将严重制约我国出口增长。
受到冲击的不仅是出口,中国工业增长明显下滑,部分行业产量下降,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劳动密集型企业困难加剧,农民工就业问题更加凸显;农产品价格持续回落,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有外部需求锐减的因素,也与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密切相关。”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说。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百姓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中仍存在一些尚未根本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从需求结构看,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需求贡献率偏低。从产业结构看,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大,服务业发展不够。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第三产业和消费需求比重均低30个百分点左右。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较低,社会保障发展滞后,消费增长缺乏后劲。
更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资源稀缺、环境脆弱、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影响发展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中国经济传统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减弱。
“当前,中国面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压力,面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的重大课题,面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说。
历史经验和现实条件带来信心
虽然当前形势严峻,但中国经济并非第一次经历类似情况。过去30年来,中国经济经历过不少波折起伏,但每一次困难的磨砺,都会使经济实现新一轮平稳快速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的情况与现在非常相像,当时中国经济也非常困难,可是我们不但走出来了,而且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提起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提醒人们注意十年前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
回顾历史,1997年年中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经济也正是一派繁荣。第二年经济增长率回落到7.8%,出口出现负增长。然而,中国政府果断采取扩大内需措施,兴建大批基础设施,不仅拉动了经济增长,而且为新一轮增长夯实了基础。
统计显示,2000年中国经济增速就回到8%水平,2003年开始连续五年两位数加速增长,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稳定持续快速增长的时期之一。就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总量排名由世界第六位跃居世界第四位,外贸进出口总额排名由世界第八位升至世界第三位。
“眼前的这场危机比十年前要严重,但我们的物质基础也比十年前雄厚,有更强大的科技实力,经济也更有活力,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不断提升,我们完全可以渡过难关。”姚景源分析。
中国经济已经今非昔比。GDP总量已超过25万亿元,财政收入6万亿元左右,外汇储备近2万亿美元……这一切,使得政府宏观调控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中国经济有着应对短期波动的物质实力。
中国科技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支撑产业结构升级的实力。企业在科技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现,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七成以上。中国已经是世界第六研发投入大国。
中国经济更具活力。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建立,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正在形成;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创造了68%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银行业资产质量提高,已股改国有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河南洛阳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标本”。高起点的技改、高水平的创新,使得这个昔日濒临破产的老国企形成了整套现代化制造体系,能够自由掌控生产工期。这里的工地如火如荼,车间昼夜忙碌,有着“全球罕见的春风暖意”。
此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以“大部门体制”为突破口的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年初拉开帷幕,这次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改革,将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今年的经济形势变化很快,但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也越来越及时而有针对性。从现实条件看,中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有基础也有空间。”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指出。
在“保增长”中推动科学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保增长”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强调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
11月,中国政府公布了总额超过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政策。随后,从加大投资、稳定出口、放松信贷、促进房地产发展、扶持农民工就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确保通过扩大内需保持增长。
“外部的环境遭遇到很大冲击,扩大内需成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但这一轮保增长并不能回到过去完全靠投入、靠低水平建设的老路上,而是要通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达到保增长的目的。”张晓晶说。
早在“九五”期间,中国就提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五”强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但由于种种原因尚未达到预期效果。
“一定要抓住当前经济周期性回调的绝好时机,促进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说,必须按科学发展观要求,真正将“保增长”和“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
对这一点,中央态度非常鲜明。在4万亿元投资中,没有“两高一资”投资,而自主创新结构调整投资将达到1600亿元,生态环境投资将达到3500亿元。中央财政还将明确技术改造贴息重点。这些投入及其带动效应,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在国内钢铁业形势日益严峻之际,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一条新的生产线逆市投产。马钢股份公司总经理苏鉴钢说:“马钢之所以比一般企业更‘耐寒’,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近几年抓了一批节能减排项目,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
进入12月份以来,中国政府果断决定启动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明年1月1日,酝酿多年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将付诸实施,理顺资源价格,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此轮扩大内需和上轮相比,相同之处都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同之处就是这次非常强调民生,通过改善民生来实现经济的长远发展。”蔡志洲认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民生分量最重: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亿元,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1万亿元……
在民生领域抓紧办成一批群众热切期盼的大事,补上历史欠账,不仅可以改善百姓生活水平,而且减少后顾之忧,将增强消费的后劲和活力。其中,仅保障性安居工程就将在3年内基本解决全国700多万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此外,“家电下乡”有望拉动近万亿元内需,农村巨大的市场潜力将得到充分挖掘。
“任务已经明确,政策业已出台。只要增强信心,积极应对,狠抓落实,我们一定能够攻克各种困难和矛盾,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在发展中推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