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裕国 进入5月,在 “5•12”大地震中遭受重创的都江堰聚源中学、向峨中学等重灾学校“以德育教育为基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翻开了灾区学校教育崭新的篇章。这些学校的校长们都说,是“校长大练兵”活动,给他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成都市除3个极重灾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和1个重灾区(大邑县)的学校遭受重创外,其余16个区(市)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同时也给成都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大灾之后,成都教育如何做?做什么?
成都市教育局以灾后重建为契机,以推进成都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提出了“千名校长大练兵”的口号,将抓好灾后重建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与关键性环节,启动了全市大规模的校长培训活动,历时近一年,夯实了成都教育灾后高品质重建的干部基础。
人文关怀:慰藉灾区校长心灵
“地震发生后,部分重灾区学校面临巨大的重建工程,校长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如何以科学人文的方式帮助灾区学校校长共渡难关,是本次培训的重大出发点。”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说。
由成都市教育局主办、成都市教育系统干部培训中心(成都大学教师教育培训中心)承办的“千名校长大练兵”率 先树立了成都教育人的崭新姿态:成都教育没有被震倒!他们将灾区学校的校长和非灾区的校长集中组成团队,通过专家引领、班主任开导和同伴互助等方式,切实 关注他们的实际困难和心理需要,使他们能够在集体环境里面坦然地面对学校的困难并找到解决的办法,慰藉了校长们的心灵,使他们找到了家一般温暖的感觉。
集训阶段,傅勇林的专题讲座《现代化——成都教育的必由之路》及时传达了市委、市政府对成都教育的要求,提出教育现代化是成都重塑教育辉煌的必由之路;一线名校长的实践经验诠释了现代学校管理理论,专家教 授的理论讲座结合当前成都教育发展的实际为成都教育今后发展提供了策略;印发的近期《教育文件汇编》,特别是市委书记关于今后最重要三件大事(校舍安全、 教师工资、教师住宅)的批示,使灾区校长们不仅明确了成都教育发展的方向,而且深受感动和鼓舞,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灾后重建工作的心理压力。
实训阶段,通过同类型学校的异质组班,许多灾区校长将在实训学校现场进行管理诊断的学习收获和与同班其他校长的交流经验,逐步落实到具体的灾后重建工作 中。彭州市新兴镇中学在地震中损失严重,该校校长王宁波在小组讨论中提出打算在他们的板房学校召开一次运动会,但他又发愁办不出“板房学校特色”,这引起了班里其他校长的高度重视,他们自发组织起来赶到这所学校,一起制订了将抗震救灾精神和体育精神融为一体的“板房运动会”实施方案,王宁波感慨万分:“千名校长大练兵,真是练得校长一条心啊!”
实战练兵:提升重建软实力
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周光荣说:“校长灾后重建的战略规划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今后的发展。因为,大灾过后,校长不仅要面临校舍等硬件设施的重建甚至教育资源的重组,更面临着艰巨的学校精神家园的重建,提高软实力显得十分重要。”
为了更好地贴近灾区校长的需求,“千名校长大练兵”在实训阶段,紧扣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聚焦学校管理的核心问题,围绕“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常规管理”、“德育管理”等主题,确立了40所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实训学校,组建了14支由省市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学界的专家学者、教育领导、优秀企业家组成的专家组团队,分别指导14个班级的实训。
面对灾区校舍重建后硬件设施的大幅度提高,灾区校长们纷纷谈到,通过大练兵培训,使自己明确了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因此,学校重建的核心 在于学校精神以及办学理念的重建,在硬件设施大幅度改善以后,要重点思考学校的内涵发展问题。基于此认识,灾区校长们着力提升学校灾后重建的软实力。
彭州通济小学的杨川校长,在3所不同主题的学校进行实训后,深刻认识到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学校的灵魂所在,提出了“构建大爱文化”的办学思想:编织学生心中愿景、构建教师精彩人生、丰富学校内涵发展,引导师生知恩、懂恩、施恩,丰富了学校的办学内涵;崇州市街子九年制学校的魏虹校长将培训中关于学校文化设计中的“顶层设计”理念作为本校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立足当地区域实际,初步制定了以“兰花文化”为主流的学校文化建设体系,得到了全校师生和当地村民的一致认可,对重灾学校重建精神家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习互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本次培训,倡导“研训一体、实践导向、问题探究、合作共赢”的校长研修共同体生态模式建立,注重校长学习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为校长群体搭建互动发展的平台,促进了研修共同体的建立。
特别是在实训的过程中,许多班级自发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际交流学习活动,不少灾区校长不仅及时将学习的收获传递给自己的管理团队,还带着学校的中层干部及普通教师参与实训研修,掀起了一股全市学校之间相互学习的新风气。
都江堰一中的胡贵旗校长,在邛崃高埂中学参加实训后,回校及时将自己的培训体会向学校的教师、干部传达,并带领部分教师前往高埂中学开展实训式学习,拓 宽了教师的视野,改进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所有校长,在实训的过程中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共鸣,他们自发组成了校长学 习共同体,在安排的实训活动之外还开展了大量学校之间的互访学习活动,共同研究九年制学校的一些共同问题,如自创分别针对小学和初中学生的一校两套学生广 播体操。这种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必将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形成。
来源:《人民日报》(2009年5月11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