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嘤鸣视界 - 内容
2104
制定新冠病毒防疫指南 助力食品加工安全生产
文:李科   图:徐凯   来源:党委宣传部

2020年2月,新冠肺炎仍旧肆虐,但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必须依法复工投产。2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全力保障“菜篮子”产品等生活必需品供应,要求积极组织蔬菜和畜禽等生产,推动相关饲料、屠宰、加工企业加快开工复产,增加肉蛋奶供给。在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进一步凸显。


食品企业有效防控新冠肺炎,核心在于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企业员工身心健康。成都大学四川肉类产业研究院/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急产业之所急,在关键时刻制定发布了《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卫生安全防控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获准在全国推广,为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复工保驾护航,为肉类企业抗疫复产带来了“及时雨”。


雪中送炭,制定《指南》为企业纾困解围


在新冠肺炎肆虐的非常时期,怎样让老百姓购买到安全放心的肉类食品呢?这需要从肉制品生产加工的源头抓起,严格肉制品生产加工标准。一方面是老百姓担心食品安全,另一方面是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急需防疫卫生安全防控指南。畜禽加工企业在原料采购、屠宰、分割、产品加工、贮藏、运输、人员等各个环节怎样有效消除病毒传播风险?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有人与食品,加工营销人员之间等的接触中如何阻止疫情感染?如何预防肉类原料和其产品成为病毒的载体?肉类产品进入消费市场,直接接触终端消费者应该采取哪些安全控制措施?这些问题一一摆在了相关加工生产企业的面前。


“每年春节假期前后,研究院平台与服务的企业和相关机构保持热线联系,持续为产业提供技术服务,为生产排忧解难。新冠肺炎暴发,研究院立即了解企业在在生产过程中的迫切需求。尽管有相关的国家卫生安全控制法规作指导,但在危机时刻很多企业仍然缺乏系统性的防控技术指导。” 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大学四川肉类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卫教授说,“我们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了由研究院教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专家团队,夜以继日,与时间赛跑,制定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新冠肺炎防疫卫生安全防控指南,几经修改,并获准在研究院公众平台上发布,又将其一一转发给各个肉类企业,被企业赞誉为‘雪中送炭’。”


“在前期许多企业缺少系统性的指导,对如何做好具体的防疫工作还比较盲目,这一份《指南》及时解决了这一困难。”王卫说。《指南》的制定和出台实施,为支持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平稳有序开工复产,确保肉类产品有效供应与质量安全,保障企业员工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指南》及时指导企业科学防治,坚定民众抗疫信心,有力地稳定社会聚集民心。


四川肉类产业研究院在及时应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上广受赞誉。王卫被推选为四川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动物源分会主任。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刘达玉教授,副院长张崟教授等也入选食品安全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委员,曾参与应对禽流感、非洲猪瘟等历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研究院成果提交的多个提案曾经被高层领导签批后实施,撰写的系列论文和出版的技术著作一直在指导产业农产品加工安全控制上发挥作用。此次制定《指南》是研究院专家一贯心系产业服务社会的应有之义。


夜以继日,十易其稿不断完善《指南》


平时积累积淀,应急从容不迫。研究院与企业紧密合作,在及时解决生产出现的各种难题种积累了大量经验。研究院的四川省科技特派员、企业技术顾问等成员长期深入产业第一线,对企业肉类生产和加工各环节安全控制点非常熟悉,对实际生产中出现应急状态时急需的技术了如指掌。王卫说,“国家及四川省对此次新冠肺炎防控及时出台了指导性原则的文件和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及《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等相关卫生规范,是本《指南》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


随着企业的技术需求量猛增,线上线下咨询不断。疫情当前,团队成员不能面对面交流,只能通过电话、微信等远程办公的方式沟通。不分昼夜,与时间赛跑。团队成员分工合作,一边查阅国家相关卫生法规、防疫指导性文件,了解企业的所思所需,一边是收集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和传播近况等,分析解剖相关关键、技术问题。


众人拾柴,群策群力。该《指南》由我校四川肉类产业研究院科研团队共同完成,王卫教授和张崟教授主写,张佳敏副教授、刘达玉教授、吉莉莉博士、陈林博士、赵志平博士、白婷老师、侯薄老师等参与部分工作,四川高金实业有限公司,四川铁骑力士集团、四川通威集团等龙头企业专家也为《指南》的修订完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从《指南》策划到提供讨论,从初步撰写到十易其稿,从团队磋商到业内专家求证,从调整完善、发布到逐一指导《指南》在企业的实施。


研究院核心成员来自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在这次《指南》制定期间,学院从疫病防控、后勤支持和人员配备等方面积极支持。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张崟教授在负责本科生、研究生的防疫和即将开始的研究生答辩、网上授课等工作的同时,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指南》的大纲和初稿设计。张佳敏副教授熬更守夜进行《指南》的内容补充、格式设计和校对。《指南》第一版全文1万余字,特别从肉类生产和加工各13个关键环节为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详细的防疫方式指导。


辐射服务,持续更新优化《指南》


功到自然成。本《指南》是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农产品加工食品产业领域拟定的第一个指导性技术文件,《指南》制定了从企业人员、厂区、车间卫生,原料处理、屠宰分割、加工车间,生活区、办公区、食堂、库房管理,外来人员、车辆、感染或疑似感染应急等涉及肉类生产和加工全过程的关键控制点的具体方法、技术细则和操作要点,对指导企业平稳有序开工复产,确保肉类产品有效供应与质量安全,保障企业员工身心健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2020年2月初,《指南》获准发布和实施,在肉类企业引起巨大反响。《四川农村报》等报刊和其他媒体立即予以了发布和报道,四川农村中心公众号、四川畜牧兽医学会公众网、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四川科普微信公众号、成都市企业联合会、中国欧盟中心企业网、中国食品网、中国食品机械网等各网站和媒体及时予以转发,推进了《指南》在省内、省外企业的推广。媒体反响推进了《指南》在省内外企业的快速推广应用,也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


中国肉类协会(CMA)是我国肉类产业具有官方构架和职能,由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地方社团等组建的全国行业组织,其主要职能是代表国家进行制定和发布国家层面的法规和指南,拟订肉类屠宰加工行业生产技术规范,产品质量行业标准,并组织贯彻实施与监督检查,为实施的重大技术改造、引进、投资与开发项目进行前期论证等,同时也行使在肉类行业反映诉求、业内自律、提供服务、组织交流、促进建设、协调关系和维护权益等功能。中国肉类协会是代表国家在肉类产业制定和发布的指南、规范、标准等的最高机构,具有其权威性。中国肉类协会对我校第一时间制定出行业《指南》予以了高度评价,相关机构和企业也纷纷予以赞扬,协会感谢成都大学的责任和担当,为阻击新冠肺炎蔓延做出的重要贡献。


“非常荣幸,我校编写的《指南》获得肉类行业及中国肉类协会的充分肯定,《指南》成了中国肉类协会及其他国家机构编写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冠肺炎防疫卫生安全防控技术规范的基础蓝本,得到行业权威的采信,在疫情防控期间能够为全国成千上万的企业提供服务,团队成员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王卫娓娓道来,“《指南》已由中国肉类协会在官网上发布并推向全国涉及肉类产业的数千个大型重要企业。获得中国肉类协会认可的发布就是行业权威发布。”


至此,《指南》走向全国,国家其他部门和机构也相继跟进,将以此《指南》为基础,在除肉类行业之外制定粮油、果蔬等各类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指导性方案。


“质量安全控制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永远的生命线,此后对新冠肺炎的防控将受到更加重视,研究院将加大对企业的技术服务,扩大《指南》发布面,针对特色中小企业进行‘一对一’指导。还将根据产业需求随时提供咨询,紧密与国家层面的机构和平台合作,随疫情发展与防控经验积累,及时修改完善和持续更新《指南》,扩展《指南》的应用面,为取得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的胜利作出更大贡献。”王卫说。

  2020年02月15日 15:36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