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视角 - 内容
338
【新华网】中国“新农民”期待将更多“葱姜蒜”端上德国餐桌
  来源:新华网

  原文链接: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16-11/04/c_1119851067.htm


  原文如下:


  成都11月1日(叶含勇)31日,记者从此间在成都举行的“2016中德(成都)生态农业论坛”上获悉,中德农业企业携手,未来有可能在成都建立一个德国的有机直供基地,成都生产的生姜、大蒜将有望端上德国人的餐桌。


  但是,从理想到现实还有距离,面对德国政府和欧盟双重认证,甚至比官方标准还严的非官方机构标准,中国农产品“德国行”的初体验“酸酸甜甜”,并不那么一帆风顺。


  去年,四川食源正农业公司培育的鱼腥草吸引德国北威州企业主动登门寻求合作。但实质性接触就卡壳了――严谨的德国人对照欧盟标准检测发现,空气、气候指标检测不达标。“最大的问题是土壤。”公司负责人王登金说,土壤里的农药残留使鱼腥草重金属超标。


  德国北威州农业部食品安全处处长罗尔夫・坎普豪森(Rolf. Kamphausen)表示,德国有机农产品须经过德国政府和欧盟双重认证,许多商家还申请另外认证,“对栽种到运输都有严格要求,北威州就要求每件有机产品都能真正被追溯,风险系数高的农场每天都会被检查”。


  “我们跟德国差距相当大。”今年7月起,成都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李翔先后调研了近20家四川农企、9家德国北威州农企,结论就是德国从农田到餐桌、从土壤到水质、从人员到机械化都是世界一流的,“搞有机农业,光养土就要5年,每年坚持轮作不同作物以保护耕地;为防污染,采收蔬菜全部机械化”。


  但是,差距也是希望。坎普豪森透露,德国有机农产品发展势头强劲,仅北威州就有1823个有机农场、3562个公司通过认证。“光靠德国农民无法满足需求,需要进口,这对四川是机遇。”德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副总领事戴英丽(Ingrid.Delfs)抛出“绣球”。


  事实上,四川正在整合政府和市场力量,合力推进绿色农业发展。以成都蒲江县为例,从2013年起,该县以财政资金500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2亿元,实施55万亩次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目前已完成土壤改良10多万亩,农产品品质、土地产出率有明显提升。


  李翔透露,论坛结束后,北威州农业部负责人将考察多家川内农业企业,下一步还要把四川农企负责人、家庭农场主请到德国去实地考察,“我最近正在加紧完成中德高端和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报告,即将提交德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积极搭建中德生态农业合作平台”。


  王登金说,他已辟出200亩地,按欧盟标准和德国生态农业模式改良土壤、循环种植,“明年,借助四川与德国农业合作平台,更安全更绿色的鱼腥草卖到德国或成为现实”。(完)


 记者 叶含勇


  2016年11月08日 16:50  成都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