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德: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

来源:2014年10月17日13:53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2日
来稿单位审核审核 编辑
责编
 

 

       中国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也面临着更高层次的挑战。将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既是汲取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之举,也是立足于中国思想文化背景之下的选择

 

       以法律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化的成长。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重塑民族文化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广泛地凝聚共识,为社会长远、稳定发展提供价值引领,为制度设计、决策部署、法律制定提供最终价值依托,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纽带和精神旗帜。在12个词、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不仅仅可以作为一种价值倡导和精神引领,也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可以在改革中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法治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构想,明确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治国理政原则,确立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的国家建设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发起了对法治理想的全面追求,法治成为了全社会共同追求的政治理想和凝聚改革合力的社会共识,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得到了进一步重视。

 

       法治作为一项人类历经千年所证明的治国理政之基本方式,是一项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普遍认同的政治理想,它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成就”。英国通过法治开启了现代国家进程之路;法国通过法治巩固了大革命成果;美国通过法治得以立国;德国通过法治实现了国家与民族的统一; 日本通过法治率先在亚洲走向现代化……某种程度上,这一政治理想在地域上不分南北,超越了东西,甚至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中,亦获得了广泛接受和认可。以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对世界文明成果的借鉴,符合人类最美好的价值追求。以法治作为核心价值,可以保持与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一致性,为改革中制度设计、决策部署、法律制定提供正确的价值依托,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

 

       法治作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期待的选择。中国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也面临着更高层次的挑战。经济发展了以后,社会领域的利益纠葛、无序竞争、行为失范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权力腐败逐渐滋生、司法公信力下降、百姓“信访不信法”等现象亟待解决;物质生活逐渐丰盈之后,人们对公平正义的需求日益迫切,寻求法治的呼声日益高涨;教育公平、医疗改革屡屡拨动心弦,诉说着人们对平等发展机会的真诚向往;收入差距、身份歧视动辄引发关注,折射出人们对公正的社会环境的满心渴望;司法案件频频成为舆论热点,反映着人们对法治政府和司法公正的热切期盼。

 

       将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既是汲取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之举,也是立足于中国思想文化背景之下的选择。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首先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坚持。在形式层面上,法治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形成对于规则的尊重和认同,树立全社会对法律的忠实信仰,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将法律作为解决一切利益纠纷、社会矛盾的最终标准,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得到严格落实,任何人、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追究。法治作为核心价值观绝非仅仅停留在形式层面,它更强调对实质法治的追求。实质法治要求树立全社会的权利意识,强调公权力来自于私权利的授予也必须服务于私权利,要以法治的方式推进改革攻坚,破除利益固化、阶层固化的藩篱,让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成为全社会奉行的基本准则,让每个公民的权利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为人民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条件,任由其个性伸展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尽情展现活力与魅力。

 

       法治是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非一日之功,需要坚持不懈地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开展,尤其要发挥法治的推进和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尤其强调,“要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法律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法治,因为法律本身并不是冷冰冰的规则,它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有一种天然的内在联系。法律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道德意识和观念,是一定伦理精神的体现,法律中体现的核心价值是使人们自觉守法、健全法制、厉行法治的重要保障因素。一种法律是否有效,取决于该法律与该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否一致,取决于该社会核心价值观对法律的支持和认可程度。与此同时,法律也是传播社会核心价值的有效手段,核心价值观通过法律实现权利义务化和法律责任化而得以实现。传统的中国法律是以当时的核心价值“礼”作为立法依据的。在法制相对健全的西方国家,其法律也包含着公平、自由、仁爱、善德的社会伦理思想。没有法律的强有力支持,这些道德的美好目标也必将难以实现。法律规范中包含着一个国家对人们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评价,包含着一个国家中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法的实施过程也必定是一个社会公众自我道德教育的过程,是增强人们道德意识、培养人们道德责任感、养成道德习惯的过程。

 

       以法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求在立法层面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为价值灵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融入进去,形成一个更加积极的、富有正能量的、建设性的制度设计,而不是简单的人云亦云,搬英美、抄德国,东拼西凑,应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在执法层面上,在严格依法行政的同时,要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制度配合。在司法层面上,要充分发挥司法的教育功能,通过公正的司法程序、有力的判决论述对违反法律保障的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予以强制纠正,体现出司法程序中的公平、公正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中的正义追求,以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制度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非凡意义。而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时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以法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找到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有效引领和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正能量。

 

(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4101713:53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