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新生邓艺林:那些刻苦铭心的记忆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3日
来稿单位审核 编辑
责编

9月8日,成都阴天,一对穿着朴实的母女拖着一个旧旧的行李箱,拿着大包小包从火车北站走出来。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她们顺利的到达了成都大学。经过学院老师和志愿者的引导,这个朴实、可爱的小女孩顺利入住了未来的“家”。她叫邓艺林,来自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文新学院08级对外汉语新生。

 
无情的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那翻天覆地的一震后,四川成为了全国的焦点。而安县,这个灾区中的重灾区也受到了人们高度的关注。

      地动山摇的昏暗、瞬间如洪水般涌出的人群、四处倒塌的房屋,5.12大地震的一幅幅画面在她的脑海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

      “我们班是一个重点班,平时在中午一点左右,大家基本都会回到教室午休、做题。那天我因为生病,所以在2点20才回的教室,刚坐下没多久,教室就开始晃动起来,感觉就像是一个簸箕在筛东西,想要逃但连站起来都困难。于是在班长的一致带领下,我们还是有序的分两排躲在了走廊。大概一分钟后,晃动稍微减弱了,男生先让女生,两个三个牵着手有序的下了教学楼”,事隔已久,说起当时的画面,邓艺林的神情仍然有些紧张,“下了楼后,操场上哭声、呼喊声伴随着地下发出的阵阵轰隆声沸腾了整个天空,每个人紧紧相拥。现在回想当时,真的是心怀余悸,但也有很多很多的感动。”

      因为邓艺林就读的安县中学位于安县新城区,在地震中,学校没有垮塌,只是成为了危房不能再继续上课。在地震后的一段时间里,她们都没有机会回到学校,但是高考的重担仍然时时盘旋在这群特殊孩子心间。 

     “在那些日子,我和同学为了不让学业就这样荒废掉,大家还是悄悄陆续的回到教室,把书搬回了家,用空余的时间还能回顾一下知识。”听着眼前这个弱小女孩轻松的描述,当时她一定会有很多难过吧。不仅有学业的压力,还有失去美好家园的痛心。可这个女孩又是善良的,在了解到北川灾情严重后,主动向妈妈提出了去当志愿者的想法,但因为多种因素被妈妈拒绝了。于是不甘心的她参加到了安县当地一个军医驻扎队的志愿者行列。

 
我们要坚强的重拾梦想


       6月1日,当得知复课消息后,他们又重整心情回到了“学校”,这是学校为他们临时找的教室,是一个很大的钢筋结构工厂,整个高三年级全部在这里上课。近两个月的震后高三学习让她难以忘记,“在这个教室里条件确实很艰苦,天气十分闷热,而且因为没墙几个班上课声音全是通的,可我们不但没有抱怨,反而更多了一分坚定。在这次地震中,我们都感悟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机会的来之不易,在每次学习疲惫的时候,我们都会互相鼓励,因为清楚的明白,还有许许多多的同龄人失去了这个难得机会。我们是幸运的,所以我们要带上使命,努力的去追求共同的梦想”这些话邓艺林是说得那么坚定。

       回忆她这段特殊的高三生活,邓艺林还略带轻松的告诉记者,“有时候心跳加速都会以为是地震,只要地板稍微晃动,大家都会争着跑出去,这或许就是地震后遗症吧!”幸运的是,同学们的学习状况还一直很稳定,思想也比较积极。在邓艺林讲述整个地震经历中,有一句话让记者很感动,“在面对每天枯燥而繁重的学习时,我们从没退缩过,因为我们总是感觉周围有很多生命和我们在一起,于是我们每天每个人都会放上一朵栀子花在桌上,让它带给我们更多的勇气和希望。”的确,这群孩子是坚强的,在国家的高度关心下和自己的不断努力下,他们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以优异的成绩慰问了这片历经磨难的土地。

 

初来乍到,拥抱大学梦想


       第一次迈进成都大学,志愿者友善的微笑,老师的关心都令她感到异常的温暖。“成都大学真是一个美丽的大学,林荫的小道、幽静的环境、厚实的文化底蕴令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邓艺林欣喜地告诉记者。

       已经来了几天,邓艺林很快的和室友成为了朋友,她们一起在学校逛了一圈并置办了生活用品。刚刚结束紧张的高中生活,面对轻松的大学课程她说自己还很不适应,在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中,她希望能加入学校的广播站,锻炼自己的能力。对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也充满了期待。

     后记:地震无情人有情,眼前这个爱笑的乐观、甜美女孩总是喜欢用笑容化解生活中所有的磨难,愿这段刻苦铭心的经历,让她面对以后的挑战能更加坚强。

 

(文/通讯员 刘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