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5年“向上向善好青年”严柳:做一个温暖的人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3日
来稿单位审核审核 编辑
责编

 

一次偶然,他遇见了一位特别的老人;一句承诺,两年陪伴,他把“下次我还来看您”变成了坚守;一场相识,他给一位孤寡老人送去了最温暖的晚年。他是严柳,是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3级一名普通的学生,他还是一名志愿者,是成都市2015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的获得者。

 

温和细致,平易近人。大家眼中的严柳总是一副黑框眼镜,秀气的面容透着一股子“秀才”味儿。男生眼中,他是“好哥们儿”,能聊人生,能谈理想。女孩子眼中,她是十足“大暖男”,分享生活,安慰情感。他还是学霸,上课认真,学习努力,名列前茅。回到寝室,每天义务清理打扫,他又是室友眼中的荣誉“劳模”。

 

对于自己的评价,严柳给了三句话:热爱生活的工科生,只是感情多了点细腻,希望一直做个温暖的人。

 

一次相识 他决定尽力帮助他人

 

大一入学时,看到车站为迎接新生左右奔忙的学姐学长,严柳心里满是感动,这也成了他志愿之旅的起点。他加入学院的志愿者协会,开始了自己的公益路。在大梁小学,他给小朋友上实践课,教美术音乐;在高新区,拿着一件件义卖品,奔走在大街上;甚至,大学两年,他已经有很多个献血证了。

 

金龙长城环境维护、无偿献血校外宣传、五桂桥公交站秩序维护等一系列志愿者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每个周末,他都花费了大把的时间放在这样的活动中。甚至为了组织一个活动,深夜苦赶策划书,心里想的都是怎样才能把活动做得更好更完美,为此常常忘记吃饭,忘记休息。但正因为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一次次地锻炼了自己,用这样的匆忙的时光把自己打造得越加温润。

 

201310月,严柳第一次来到城东康疗院,认识了邓松泉老人。邓奶奶时年已经85岁高龄,身体状况很不好。温暖的遇见,缘分一开篇,便是今后“祖孙”两年的相伴。

 

第一次见面,两人相谈甚欢。严柳给邓奶奶分享自己参加的比赛,微博上好玩的事儿,学校里的趣闻乐事……让邓奶奶乐得合不拢嘴。邓奶奶给严柳讲她年轻时的故事。当年的邓奶奶还是是一名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一个周七天,六天都在照顾福利院里被遗弃的或者是身体有残疾的小孩,唯一一天,她也不休息,还去天府广场为修毛主席像义务搬砖,没有手套,手被划破了也不管,搬到天黑就默默离开,不求回报,只想为城市的建设出一份力。

 

在后来日子里,常常有邓奶奶曾经照顾过的孩子带着东西来看望她,他们坐在床边和邓奶奶一起回忆当年的“苦日子”,说起邓奶奶是如何地待人和蔼慈善,乐于助人。“他们大都四五十岁了,却还记得这份恩情。”严柳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我可能学不会邓奶奶当年的毫无保留的热情和执着,但我会像她一样,尽可能去帮助别人。”公益服务路上,邓奶奶是他的服务对象,同时也成了严柳公益路上的导师。

 

一段忘年交 他用陪伴践行诺言

 

两年时光,严柳和邓奶奶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挚友”,又是相亲相爱的“家人”。

 

由于长期遭受高度骨质疏松、冠心病、腰病的折磨,病痛绕身的邓奶奶常常会说一些消极的话,为了让老人情绪更加积极,严柳常常和老人一起畅想未来的生活,告诉老人要坚持快乐地生活,自己还会带着老人去体验未来更美好的日子……

 

“你要坚强,我会一直陪着你,大学四年,你还要看着我长大,等毕业了我还要带你去我工作的地方看,以后我还会结婚,你还要来参加我的婚礼……

 

每一次,他晚到几分钟老人都会很焦急,早到就会显得很惊喜。有时候,老人会用颤巍巍的手写一段鼓励的话给他,有时候会把好吃的水果和饼干给他留着,就像亲婆孙一样。如果寒假要回家,不能按时去看邓奶奶,细心的严柳也会给老人写一封长信,配上两人合影的照片,做成一本小书放在老人的枕边。每到节假,严柳都要给邓奶奶打上一个问候电话。偶尔生活遇见困难,还让奶奶给答疑解惑……

 

严柳有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答应去看邓奶奶,但临时校外有个活动,自己没打招呼就去了,然而苦等着邓奶奶却担心着他的安危,心里七上八下,辗转几次才得到他的联系方式,电话那头邓奶奶焦急的声音他一辈子都忘不了。我再也不会让他们再等待了,被内疚和惭愧包裹着的严柳明白了,这份陪伴不是义务,而是责任。

 

虽然老人最后还是离开了,但在严柳的陪伴下,老人最后的时光一定是快乐的。

 

“那也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了。”严柳回忆道。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把老人往敬老院一送却很少去看望这件事上,严柳有自己的看法,他觉得年轻人为了生活在外奔波是很正常的事,也许他们的内心也是带着愧疚的,但他也希望有一天这些作为子女的能给这些老人多一些陪伴,多一点温暖。就像他说的那样:当我们面对一个新的生命,我们追求有质量的生;却往往忽略了那些艰辛了一辈子的老人能不能有质量地死。

 

 

葆一颗初心 用热爱做公益

   

严柳后来又参加了由学校离退休工作处策划开展的“关爱离退休教职工行动计划”,这些远离工作一线的老师每次见到严柳,都会滔滔不绝地说上一个下午,有的会和他说曾经,有的会和他聊学术上的专业问题,“虽然他们都退休这么久了,但好多老师都改变不了教育的习惯,随时让我紧张,”严柳笑着说:“但也许是他们过于空虚,太需要有人去分享他们的生活了。”严柳很享受这种陪伴的感觉,很轻松,还能学到很多和课本不一样的知识。

 

面对社会给予的荣誉和嘉许,他淡然道“我只是比较幸运罢了,我相信身边有很多人在做这样的事,他们可能比我做得更多更好。”

 

     面对铺天盖地的夸奖,接受了这么多次采访,“除了说话更流畅一点……”他说,一切并没有什么改变。从小父母的教育就是“不求飞黄腾达,只希望做好一个大写的人”。在宽松而重视品质教育的家庭里长大的他,想得更多的也是怎样才能更好地多帮助别人一点。      

 

当问起怎么让自己坚持公益路这样的问题时,他却说不应该用“坚持”这样的词,因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而且已经习惯成了自然,是不需要坚持的。

 

对于以后,严柳有很多自己的规划。希望自己能考研,去喜欢的城市继续深造,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换来想要的生活。也许没有诗情画意,也不会像个文艺青年一般鸟语花香畅想人生,只想未来某一天,能和家人一同出游,看看外面的美好,不求大富大贵,踏实、快乐就好。对于公益,严柳希望自己一直做一名志愿者,去陪伴更多的像邓奶奶这样的老人,“就算是去听听唠叨,自己也是幸福的”。

 

笔者手记:采访中,他总是面带微笑,目光平静,淡淡地分享他的生活和学习。当笔者同他分享自己曾经志愿活动中的趣事时,他发出了大男孩爽朗的笑容。谈到老年群体,他既心疼又担忧:“真希望他们能一直快乐。”谈到同龄人做志愿,他说“大家都拥有同样的公益理想,我是和你们一样的,就是简简单单的志愿者。”从学,他勤奋努力,谦恭好学;从事志愿,他乐于助人,初心不改;作为梦想者,他怀揣理想,坚定执着,勇往直前……他说他一直没去想太多,只是遵从本心,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也许正是因为他这份从容和坦然,让他似一叶孤舟,缓行于生命长河,虽有风雨,却也赏尽万水千山。也祝愿严柳未来的生活像他期待的那样,平静、简单却幸福。

 

(文/沈钺 编辑 闵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