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业巡礼】成大动画:最“牛”专业是怎么炼成的?

文:旻旻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06日
旻旻
来稿单位审核 编辑
责编

动画学院张宇程团队作品《向下》截图


这是一个奇异世界,“手机脖”是每个人的标配,行人、大楼都90度向下“折叠”……这是成大动画专业2011级学生张宇程毕业作品《向下》中的幻化世界,“科技在不断进步,现实中人和人却在疏离。”2016年,《向下》相继斩获有华语学界的“奥斯卡”之称的第十三届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和第三届成都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总决赛两个一等奖及其他数十个奖项。专家认为作品兼具创新、技术、审美、市场四大因素。与奖杯一道,张宇程团队还获得了一张赴德国汉诺威观摩全球顶级设计大奖赛事—2017德国iF设计奖的入场券,大学生获奖者直通全球顶级设计大赛,这在全国尚是首次。 


一部学生作品在大赛中屡屡获奖,彰显“最牛”专业育人成果。十余年来,从成大这座动画梦工厂走出众多优秀学子,成都豆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威、成都魔法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创意总监毛启超、制作总监杨科、《大圣归来》材质总监彭超等。


动画学院团队出品 动画系列片《全能冠军生肖鼠》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成大动画专业每一步都紧跟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布局。


2003年,成都大学开办影视动画专业。彼时正是中国动画市场化的“黄金十年”,政府大力扶持以动漫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千禧年前后,全国开设动画专业的大专院校如雨后春笋。动画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参赛选手在同一起跑线上就位,就看谁能抓住机遇跑在最前。美术与影视学院常务副院长、动画学院院长郭道荣亲历了成大动画发展的全程,他说:“我们的‘小目标’就是要做最强的动画专业”。


在引入孙哲、许毅等一批优秀师资的基础上,2005年动画系成立。动画系人才培养高质量和良好的社会声誉,2008年动画专业获评省级特色专业,动画实验教学获“四川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年动画专业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成都市数字动画原创中心”、“成都市动漫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动漫研究中心”、2011四川省动漫协同创新中心等动漫教学研究机构也相继落户成都大学。


十年一梦,砥砺前行。2014年,学校开始招收艺术学专业硕士(动画方向)研究生,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台阶。2016年3月,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推出的《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发布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我校动画专业被评为五星级特色专业,位居全国高校专业排名第12位。成都大学动画专业已成为西南地区动画教育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2016年9月,以学校综合性大学的比较优势和动画专业的长期积淀和品牌影响,学校成立四川高校第一个动画学院,并立志做成四川高校第一品牌动画学院。


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主影片《团圆》成都大学制作团队


最牛专业 大师领衔名家坐镇


校内6号专家别墅,一座精致的两层小楼,这是孙哲教授和团队工作室,也是这座小楼诞生出了《快乐狐狸》、《文成公主》、《全能冠军生肖鼠》等一批国产动画标杆之作,以及“国字号”作品—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主影片《团圆》的构思和生产,这已成为西部动画的“梦工厂”。


2004年,学院开始接触在业内享有盛名,被称为“中国动画大师”的孙哲老师。孙哲老师从业30余年,曾参与制作《狮子王》《玩具总动员》等迪斯尼经典动画,导演制作了《小糊涂神》《蓝皮鼠和大脸猫》《西游记》等动画片600多部,在国际国内获奖无数。2004年年底,孙哲教授作为引进人才“加盟”初生的动画专业,并带领深圳翡翠动画公司的专业团队加入,极大的壮大和提升了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水平,成大动画专业就此实现了大师领衔名家坐镇。


2005年,学校引进被中国视协评为“十大新锐导演”的国内知名年轻动画设计师许毅,开创了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他担任董事长的三昧火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投入装修、电脑设备及教学设施等专业教学及实训的软硬件设施,将三昧火公司的项目融入课程,采取理论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始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新实践。


“把团队带起来,事业才会永存。”学院一面加强外引,一面注重内培,双管齐下装备最强师资。


2010年3月,张娟老师正式从学院办公室一名行政人员转岗成为动画系专业教师,这个转变此前在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从此,从讲师到副教授,专业技术等级由七级低职高聘到四级,她一路破格提拔到担任动画系系主任,“开挂人生”可称励志。她说,“是学校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学院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多进修和学习的机会。”她还记得,学院领导对她说的:“你是川大中文系毕业的,你要做文学界的动画家,还要做动画界的文学家”。去年底,由张娟、罗世玉老师领衔创作的8分钟动画短片《回家过年》斩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创作大赛一等奖。她参与的《神秘世界历险记3》、《草莓乐园》、《老小阿凡提》等多部动画电影、电视动画片也已与观众见面。


学院紧密结合产业,不断引进和整合双师型队伍,让动画专业安上了迅疾发展的引擎。目前,动画系共有教师20人,来自中国传媒、川美、川大等多所高校,学术师承丰富多样,在系内构建出良好的学术争鸣氛围。教师科研方向各具特色,涵盖了动画产业的前期、中期、后期以及周边等内容,整个团队不但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创作实力,同时也有着良好的市场运作能力,为未来成大美院动画系引领西南动画教育奠定了基础。


逸品创艺三维工作室日常


在这里,都到工作室的‘碗’里来


进入工作室以后,牟天骄和陈娅明显地感觉到大三的生活节奏了。每周一到周五,她们的课余时间几乎都在工作室度过。


2016年9月,动画学院首批工作室率先入场。经历自主申请、作品提交和综合面试三轮严格筛选,牟天骄、陈娅和其余20多名小伙伴根据专业方向被分派进入7个工作室。偏向三维制作的牟天骄进入了杨明和高艺师两位老师所带领的逸品创艺三维工作室,喜欢绘画的陈娅则进入了王岩松和王田园老师带队的棱镜二维工作室。


动画专业是一门艺术类实用性专业,在竞争激烈市场环境下,学生培养是否成功,需要市场的检验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因此,学院创新实行动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采用‘2+1+1’阶梯提升的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高端影视动画专业人才。“‘2’就是在大一到大二阶段进行动画原理、二维三维动画创作流程等课程基础学习,‘1’是大三参与校内实训,‘1’是大四校内外实训。大三、大四学生以工作室展开教学,工作室进入孵化园区,与签约企业共同进行实训演练、实战训练,通过项目孵化进行人才孵化,真正打造高端、专业、实用型复合人才。”郭道荣说。


“工作室学习不同于课外辅导、‘开小灶”,而是进一步深入和提升。”牟天骄说:“在这里学习是全开放式的,采用‘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辅导’的模式,让学生自主做项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专业技能、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同能力是企业最看重的三种能力,但又是学生最为缺乏的。”为了扭转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错位,郭道荣在主持的一项省级教改项目《动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中就提出了工作室制培养动画专业的方案。


工作室教学模式可谓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升级版”。近年来,学校实施空间资源整合,提供高等研究院二楼1000余平米作为工作室办公空间。“虚题真做、真题真做,让同学们在实战中快速提升。”棱镜二维工作室承接了外包服务,同学直接与甲方面对面。陈娅就参与了为一家健身房做墙绘的项目,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墙绘不同于纸上画画,对准确率要求高,这对同学们基本功要求很高,这第一次体验也让陈娅感到“超开心”。


“工作室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淘汰退出机制,这样组员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学习氛围特别好,你争我赶,大家都很‘拼’。”陈娅感觉“很有压力”。


按照计划,学院力争建设12-15个学院专业工作室。同时学院划分专属区域和配备相应配套设施,分出教学工作室、科研平台、作品展示参观、创意产品经济转化专属区,并配以相应设施设备,实行产教融通,创新出具有成大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制作三维动画


打造下一个中国动画‘大IP’”


2016年多部美国动画大片疯狂抢收全球票房,国产动画则只有一部多年跳票的《大鱼海棠》可做代表,和《功夫熊猫》《冰川时代》《海底总动员》等多年来不断推出续集保持高热度的美国大片相比,中国动画人始终有些望洋兴叹的失落感。


“当前动画人才培养面临着‘三个错位’: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错位、产业快速发展与动画理论研究错位、传统动画观念与发展态势错位。”长期致力于动画人才培养实践和研究的郭道荣院长深有忧虑。


“我们有26万分钟动画片,但是孩子们还是去看日本动画片,有没有人去研究过?努力推动动画专业扩招的时候,有没有理论研究作为基础?当动画就业率连续5年亮起‘红牌’的时候,有理论吗?”动画除了理论滞后,还有学科建设滞后。“动画到现在为止没有自己的学科,只能成为动画专业,依附在设计学、或美术学、或艺术学、或电影学里面。”


如何解决产业快速发展与动画理论研究的错位?2016年11月,首届中国动画学年会在成都大学召开。与会的行业专家、学者纷纷就动画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建言。总结会议的“干货”,郭道荣凝练了学院科研体系建设‘三步走’计划——“用好‘四川省动漫研究中心’和‘四川省动漫游协同创新中心’两个省级平台,以平台聚高端人才,以平台聚发展活力;聚结国内外优秀行业资源与经验,校政企资源共享,抢抓全国动画理论研究高地;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中石油等多个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引入优质资源,学科专业共建,提升学术层次与人才培养质量;在校内,建立省内高校首个‘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引进高端动漫游戏企业进驻,形成‘教学-科研-展示-交流-体验-产业’多元一体的文创园区。园区致力于以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室为核心,培育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项目品牌,通过项目孵化实现人才孵化,经济转化,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能力,探索高校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新模式。”


12年等待的《大鱼海棠》最终败在了没能讲好一个故事。“一个优秀动画的成功,上游剧本、中游的设计与制作,下游的市场营销与推广缺一不可。作品有无文化根基,全看剧本创意。”郭道荣说,“国产动画在制作上的短板已经弥平,最大的问题还是缺少高质量的原创作品,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形象。中国的动画业并没有形成一个涵盖动画、漫画、游戏、玩具制造、版权业等著众多行业完整的产业链,我们四川有古蜀文明、三国文化、熊猫文化等素材……关键是能用好这个大‘IP’。 ”

“近年,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换挡期,进入了以创意经济为主的时期。现在都在谈‘互联网+’,以VR技术、网络直播、在线旅游等新业态也观照出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动画学院近年来在立足于培养纯动画制作人的基础上,逐渐引入‘大动画’、‘泛动画’教学概念。在研究生课程中,增设“VR虚拟现实技术”“3D环境&特效”等课程,动画学院教学改革、教学课程设置的变化也是中国动画产业十年市场变化和水平成长的缩影。


“我希望我们的学生中也能出品兼具商业、艺术和创造性的作品,打造中国动画的下一个‘爆款’。”


(文/旻旻 图/秦逸飞 王欣恬   责编  周小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