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青年

高铭扬:《尔玛天梯》不止讲述一群人的故事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6日
来稿单位审核 编辑
责编


四川省茂县九顶山,一支有23年历史的羌民义务巡山队,一次反盗猎巡山……近日,这部纪录片《尔玛天梯》入围了有着“华语学界小奥斯卡”之誉的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此次四川高校仅两部作品入围。


“尔玛”是羌族对于自己的称呼,为守护这片雪域圣洁,人们搭起了人与自然的“天梯”,他们一代又一代传承“坚守”,像天梯一阶一阶地绵延不绝,这就是作品名字的意涵。2016年5月,三个成大学生踏上了这座天梯,翻山越岭记录下一个有关传承的故事。


盗猎风盛  羌民自发巡山


九顶山地处德阳市境内的什邡市红白镇、茂县境内的石鼓乡、南新镇之间,因九座顶峰相连而得名,最高峰海拔达4989米。区域内生息着大熊猫、金丝猴和有植物化石之称珙桐等珍稀动植物。上世纪80年代,随着土地划分到户,村民劳动力自由安排,上千人的盗猎者潜入山中。


疯狂的盗猎,给动物带来了没顶的灾难。在最严重的时刻,斑羚、林麝、马麝、金丝猴一度锐减只剩两位数,小麂、黑熊、羚牛几近消失。


茂县石鼓乡茶山村村民余家华自组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23年义务巡山,迄今这个队伍已“网罗”了儿子、女婿、孙子、侄子几乎所有亲朋。


机缘偶得 有心人豁然开朗


2016年3月的某天,电脑桌面弹出的一条“四川茂县农民自组反盗猎义务巡山队”的新闻引起了2013级广播电视编导学生高铭扬的注意。他给自己列了一个大学“清单”:四年完成一支MV、一部剧情片、一部纪录片的拍摄。彼时正苦于拍摄纪录片没有好的题材的他突然眼前一亮,“一定要拍这个巡山队的故事”!他拉来了好朋友朱仙怡、周兵、郑传秋,组成了一支摄制组。


第二天,高铭扬和周兵就赶赴茂县,一路打听终于联系上了巡山队,达成了拍摄意向。回校一个多月的筹备期,在学院李姝老师和苟强诗老师的指导下,团队制定了拍摄方案,从食物、住宿、药品等物资准备,到拍摄期间的天气情况,拍摄中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预案都做了十足的准备,担心野外无法充电,他们从各处“搜罗”来32块单反电池,8张内存卡,做好万全准备。


巡山队员


巡山之路  艰困苦乐成习作


四条巡山线路,考虑到这帮学生娃,队员们选择了最容易的一条。


第一个晚上,晚餐是以前放置在营地的腊肉熬野菜,住处是大小不一的碎石石头搭的棚,夜晚寒风阵阵直往里钻,身旁熊熊燃烧的篝火和棚外的雨声里应外合,第一晚,高铭扬和伙伴们失眠了。


一夜的雨让本就艰险的山路覆上了一层积雪,白天巡山队负重一路攀高,每天徒步行进10多公里。到了盗猎最猖獗的响水一带,巡山队员娴熟地发现并拆除盗猎者在此设置的陷阱和绳套。陷阱往往设置在危险的岩壁和沟槽处,为了尽可能多的拍到更好的镜头,高铭扬常常冲到巡山队前面。地势陡峭,无法支三脚架定点拍,他们就肩扛摄像机拍摄,在高原陡坡上负重20多公斤,每走一步都很艰难,他们卯着劲儿地拍摄,此时伙伴们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拍摄仍在进行着。


第三天,海拔升至5000多米,往前只有一条不到一米宽的小径,旁边是深不可测的悬崖。“根本不敢往下看,几千米的悬崖摔下去就完了”他们两手提着设备,紧贴着岩壁,心提到了嗓子眼。“我们走这条路线已经是最容易的一条,近似‘观光路线’,而巡山队平时巡山的路线更加艰险,而他们却一直义务地做着这件事。”


第四天,三位摄制组成员高原反应加重,体力已经濒于耗尽,大家勉力完成着拍摄。第五天,他们紧跟巡山队踏上归途。事实上,五天行进的路程只是巡山队平常的一半,“我们5天就已体验到了‘极苦’的滋味,而他们中坚持最久的队员余家华老人却义务行进了23年,身体的苦累自不必说,有时还会与盗猎者正面接触,危险如影随形。对于我们来说,这次经历不仅是一次习作拍摄,更是向一群英雄致敬。”


回到学校,几十个G的素材,一剪就是几个月。随着思考的深入,片子时长也从40分钟缩减到23分钟,到最终成片的15分钟。时长在压缩而他却在成长。高铭扬说,“这一路,记录的是别人的故事,成长的却是自己。”


                           拍摄小组九顶山上合影 郑传秋、周兵、高铭扬(从左至右


动物归山  九顶山重现生机


“小时候不懂父亲和大伯对着这件事为什么这么执着,现在慢慢地也就明白了”,巡山队队员余友强是余家华侄子,十六岁就开始跟着大伯来巡山,现在余家华的孙辈们假期回乡都会跟着长辈们一同巡山,他们说:“至少在我们这一辈要一直把这件事做下去!这是从老一辈身上继承下来的信念”。


随着政府的大力保护,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巡山队多年坚守也见实效,曾经消失的小麂、黑熊、羚牛渐渐重归山林,斑羚、林麝、马麝、金丝猴的种群数量也慢慢繁盛。动物归山,九顶山重现生机。


“把家园保护好,留一个天蓝水清的世界给后代。”这是余家华的初衷。毕业半年,走出校园后的高铭扬感受更深:“以前对获奖、被肯定有种欲望,但现在发现更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一往无前地做下去。”高铭扬说这是他最想通过自己的经历传达给学弟学妹们的。



(文/李燕霞 旻旻  编辑 闵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