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新闻网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成都日报】深刻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两个根本”

文:刘世炜 来稿单位审核:成都日报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7日
刘世炜
来稿单位审核 成都日报 编辑 赵佳
责编 吕佳


原文链接:


https://www.cdrb.com.cn/epaper/cdrbpc/202502/12/c144941.html


原文如下: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三农”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阐明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要深刻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动力,续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立场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三农”工作要坚持为了农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既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并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农民是“三农”工作的主体力量,推动“三农”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真正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价值遵循,指明了奋斗方向,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三农”工作中的鲜明体现。


“三农”工作要紧紧依靠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既是为了人民,也要依靠人民。在“三农”工作中,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要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只有紧紧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才能为“三农”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紧紧依靠农民推动“三农”事业发展,是具体的、现实的。例如,在推动乡村振兴中,要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动力


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解决好“三农”问题,从根本上来讲,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提升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坚持把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作为推进改革的主线。关键是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重点是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要继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要完善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新格局。


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要适应农业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的新变化,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供给改革,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探索实行目标价格政策,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各类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赵佳责编: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