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新闻网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报道我院教师眭海霞的育人实践

文:眭海霞 来源: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来稿单位审核:杨春霞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0日
眭海霞
来稿单位审核 杨春霞 编辑 闵秀玲
责编 吕佳


为深入展现学者们在学术研究道路上的心路历程,分享共鸣与感悟,中国社会科学网独家策划了“学者的2024”,邀请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院原所长朝戈金、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夏静等一同回顾过去一年的学术研究历程,展望未来分发展之路,我院教师眭海霞受邀以“与生共舞”为题,回顾与学生共同成长道路上的收获与感悟。


原文如下:


2024年,在祖国文旅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作为一名文旅教育工作者,我心中满载与学生们携手同行的美好回忆。这一年,我们共同乘风破浪,投身创新创业的热潮,于博物馆的游学中寻觅文化灵感,在竞赛的舞台上绽放青春与智慧。在此,我愿与大家分享这些携手成长的难忘故事。


文化邂逅,点燃激情之火


实践乃检验真理之唯一标准。我始终坚信,实践也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今年,我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探访三星堆、成都博物馆和三苏祠等文化圣地,在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中启迪心智。


在三星堆,学生们被神秘的青铜器所震撼,积极思考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重现古代文明的辉煌;在成都博物馆,他们通过了解成都历史变迁的脉络,深化了对旅游文化的认知;在三苏祠,学生们徜徉于苏轼的诗词世界,感受文化的深情共鸣与精神力量。作为非遗协会的指导老师,我更是多次策划非遗探索之旅,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非遗传承人,亲手触摸那些承载着岁月与智慧的非遗技艺。在这份敬畏与好奇中,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无穷魅力。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是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种子,激励着他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携手并进,共筑梦想之桥


台上一瞬,台下千锤百炼。在指导学生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这句话的真谛。从策划的萌芽到充分准备,从初赛的磨砺到决赛的辉煌,每一步都凝聚着学生们的辛勤与汗水。


在全国旅游策划大赛的舞台上,我们的团队以“文化+科技”为翼,展翅翱翔,设计出了一套独具匠心的旅游策划方案。学生们夜以继日地查阅资料、深入市场、精雕细琢每一个细节。当在比赛现场自信满满地展示成果时,他们那份从容与自信赢得了评委与观众的阵阵掌声。竞赛不仅是学生们展示自我的平台,更是一次能力与心智的全面锤炼。从团队协作到危机应对,从独立思考到压力管理,每一项技能的提升都为他们的成长注入了力量。这样的经历让学生们更加自信从容,也为追梦的旅程增添了更多可能。


智旅交融,勇担时代之责


文化乃民族之魂,创新乃时代之强音。2024年,我带领一支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学生团队,开启了文旅融合创新创业的新征程。我们以“智慧旅游”为核心,聚焦提升游客体验,探索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项目之初,团队成员围坐一起,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些许迷茫。我鼓励他们大胆设想、敢于创新,将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在无数次的思维碰撞中,我们激发出了智慧的火花,从智能导览到文化体验APP,每一项创意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与智慧。他们用行动探索如何将科技赋能文化,既方便游客,又让其深刻感受文化之美。最终,我们的项目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殊荣。那一刻,学生们眼中的喜悦与自豪,是对梦想成真的庆祝,更是对创新创业之路的坚定信念与担当。


回望过去一年,我在与学生共成长的道路上收获颇丰。我学会了倾听他们的心声,洞悉他们的迷茫,激发他们的潜能。身为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既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引领学生在实践中磨砺本领、激发创新、厚植家国情怀。未来,我矢志不渝,愿继续做他们的领航者、同行者与挚友,携手并进,共绘更加绚丽的篇章。


让我们以青春的激情为帆、智慧的火花为舵,共同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不竭动力,在时代的画卷上留下独属于我们的印记!


原文链接:

https://www.cssn.cn/ysx/ysx_xksy/202501/t20250108_5831794.shtml


编辑:闵秀玲责编:吕佳